珠三角城市群需要儲備豐厚的智力源
2009-5-5 23: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有生命力的城市群,在樞紐功能方面如同干道和交通的交匯路口,可以通過城市群的內外聯系網絡和各種人流、物流的匯集,促進城市群的地域擴張,提高其在國內乃至全球經濟活動的地位;城市群的培養功能則是通過匯聚不同人員各類行為方式的相互影響,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使得無論是物質性網絡還是非物質性網絡的人員,都將成為社會進步和城市群發展的主要智力源,推進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社會文化的發展。
申東輝
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決定》提出,要全面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一體化,著力增強城市群整體競爭力。以廣州、佛山同城化為示范,積極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經濟圈建設。抓緊編制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五個一體化發展規劃,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打破珠江三角洲各市的行政體制障礙,積極探索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的行政管理體制、財政體制和考核獎懲機制。推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建設,是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的“主抓手”,更是有效實現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關鍵舉措。
珠三角城市群將是中國區域經濟中最具生機活力的增長極之一
英國學者霍華德曾提出應通過“組合群體”來協調和發展“田園城市”,期望展現城鄉“共生關系”前提下結構變革形成新的協同狀態。有專家估計,2020年的珠三角城市群,將是中國區域經濟中最具生機活力的重要增長極之一,連同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形成具有全球意義的組團式城市群和國家財富積聚的戰略載體。但是我們也要理性地認識到,要如期實現資源環境一體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愿景,珠三角城市群發展從自發形成與演進的點軸開發模式轉向網絡擴散模式,進入城市群的高級發展階段,當務之急需要跨越智力源障礙。
美籍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認為,有生命力的城市群,在樞紐功能方面如同干道和交通的交匯路口,可以通過城市群的內外聯系網絡和各種人流、物流的匯集,促進城市群的地域擴張,提高其在國內乃至全球經濟活動的地位;城市群的培養功能則是通過匯聚不同人員各類行為方式的相互影響,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產品,使得無論是在物質性網絡(由發達的交通運輸、通訊、電力等線路組成)還是非物質性網絡(通過各種市場要素的流動而形成的網絡組織)的人員,都將成為社會進步和城市群發展的主要智力源,推進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的繁榮和社會文化的發展。因此,參與區域性基礎設施網絡(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航道、電力輸送網、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人員和廣大的文教科研技術人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群的樞紐功能和培養功能情況。
致力于本土人員的人才化、培養人才的本土化以及外地人才本土化
我們以“廣佛肇”經濟圈為分析范疇,特意選取了“城市外向服務部門從業人員”中的三類人員(交通運輸與郵電通信業人員、教育文化藝術與廣播電視業人員、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人員)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中的數據,并用2005年全國人口和人口密度的抽查數據對比分析結果作為修正參照物,通過統計比較分析相關數據后發現,廣州這三類人員在儲備水平上仍然低于上海和香港。當然,我們不排除教育文化藝術與廣播電視業人員以及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人員因兼職或異地、多地流動智力服務造成的差異性,導致在統計上有所偏差。但不可否認的是,廣州在帶動佛山和肇慶兩地的智力源提升,改變現存的巨大差異(廣州的智力源是佛山的五倍多、肇慶的二十多倍)方面任重道遠。廣州以外作為華南地區城市群中的“領袖”———深圳和珠海,也都應該就如何優化城市人員結構,更好地發揮中心城市的樞紐功能和培養功能,進行人才增長的策略性積極思考,其中本土人員的人才化、培養人才的本土化以及外地人才本土化等都應該是努力的方向。否則,中心城市就很難勝任連接國內國際的節點和產生新技術、新思想的“孵化器”角色,更會阻礙中心城市從內聚性過渡到依存性、最終走向網絡性城市的進程。因此,只有通過有效培養儲備豐厚的智力源基礎,努力縮小廣東三大經濟圈之間在樞紐功能和培養功能上的差距,才能確保經濟圈之間借助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綜合運輸網絡和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的有機聯系和高效合作,發揮多中心城市群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最終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副教授
下一篇 4 放大 縮小 默認
A01版:要聞
A02版:五四 90周年
A03版:要聞
A04版:要聞
A05版:中國·國際
A06版:上海世博會倒計時
A07版:時政
A08版:鳳舞南方 龍騰世界
A09版:廣東新聞
A10版:時政
A11版:汶川地震周年
A12版:汶川地震周年
A13版:筆談
A14版:社會
A15版:體育
A16版:體育
B01版:南方財富
B02版:南方財富·投資
B03版:財富聚焦
B04版:南方財富·綜合
B05版:南方文化·閑趣
B06版:南方文化·娛樂
B07版:南方文化·文苑
B08版:南方文化
GC01版:廣州新聞
GC02版:廣州新聞·時政
GC03版:廣州新聞·民生社區
GC04版:廣州新聞·民生
SC01版:深圳觀察
SC02版:深圳觀察·時政
SC03版:南山新聞
SC04版:深圳觀察·民生
FC01版:佛山觀察
FC02版:佛山觀察·時政
FC03版:佛山觀察·經濟
FC04版:佛山觀察·民生
DC01版:東莞觀察
DC02版:東莞觀察·時政
DC03版:東莞觀察·經濟民生
DC04版:旅游
T01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2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3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4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5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6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7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T08版:家電下鄉一冊通II
HD01版:寶安視窗
HD02版:寶安視窗·時政
HD03版:寶安視窗·熱點
HD04版:寶安視窗·經濟視點
珠三角城市群需要儲備豐厚的智力源
找準科學發展的著力點
從城鎮格局向城市格局轉變
將學習成果體現在解決民生問題上
創業難,守業更難
“掛職鍛煉”為何成“掛職賦閑”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