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暢通行動:6年鋪就近9千公里致富路
2009-5-19 12: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我市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中的道路暢通行動順延于2003年實施的“村村通公路”工程,截至2008年底,我市已有4597個行政村通了瀝青(水泥)公路,4180個行政村主干街道實施了瀝青(水泥)路面硬化,分別占行政村總數的98.7%和89.8%,行政村通客車率已達99.5%,惠及333萬農民群眾,基本達到預定的規劃目標。各縣(市)區和相關部門在鞏固已有建設成果的同時,下一步將把工作重點轉入依法維護階段,繼續扎實推進,方便農民群眾出行。本期刊登了全市和6個縣(市)區村村通公路的經驗和做法,充分展示我市道路暢通行動的成果。
2003年以來,從南部山區到北部平原,我市817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處是“村村通”的農村公路建設工地。這項工程,是由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各方面齊心協力共同推進的民心工程,全市6年鋪就近9千公里致富路,開辟了農村通往各地的文明之門。
2002年前,濟南農村公路只有3367.4公里,通瀝青(水泥)公路的行政村1589個,通村率僅為34.1%;實現村內大街瀝青(水泥)硬化的行政村只有591個,硬化率僅為12.7%,這嚴重制約著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2003年至2008年是濟南市農村公路建設大發展的時期。自開始實施這項工程以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堅持科學發展觀,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解決廣大農民群眾最實際的問題入手,將道路暢通行動列為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之一,成立了分管市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批轉了市交通局《關于加快全市農村公路改造工作的意見》,在省交通廳按照一般縣4萬元/公里,經濟欠發達縣7萬元/公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市財政列支1.8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為確保質量,強化監督,市交通部門先后制定出臺了34個制度和辦法。各縣(市)區政府都分別成立了由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農村公路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政府統一指揮,部門協調配合、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大規模的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條件,解決了農民的行路難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優化了投資環境,加快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改善了村容村貌,推動了鄉風文明和基層黨組織建設,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為推動濟南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回顧六年來濟南市的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呈現出七大亮點:
建設規模最大。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8857.1公里,是建國后至2002年,53年總和的2.87倍。新改建農村公路橋梁109座,計7916延米。全市公路密度達134.7公里/百平方公里。
投入資金最多。全市共計完成投資26.1億元。其中爭取省級以上補助資金7.86億元,市政府投入補助資金1.8億元,地方配套資金約16.44億元、是2002年以前的2.6倍。
通達程度延伸。全市有4597個行政村通了瀝青(水泥)公路,4180個行政村主干街道實施了瀝青(水泥)路面硬化,分別占行政村總數的98.7%和89.8%,比2002年前分別提高了64.6個百分點和77.1百分點,行政村通客車率達99.5%,惠及330萬農民群眾。農村公路的通達程度不斷延伸。
質量監管嚴格。為確保建設質量,在建設之初,市交通主管部門就根據濟南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印發了一系列制度、辦法,明確了相關建設原則和質量要求。針對農村公路面大量廣的特點,為了增強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質量意識和技術水平,先后到各縣(市)區舉辦質量監督、施工技術培訓班42次,參訓人員達到5630人。在標準質量指導原則上,堅持“寧可少修,寧可面窄,也要確保質量標準不降低”。在監管質量實施原則上,既堅持在服務中搞好監督,又堅持鐵面監督,狠抓反面典型,確保建一條成一條。
結構分布合理。結合實際,根據村村通的特點,通過算綜合效益帳、養護成本賬,科學決策黃河以南全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由于效果明顯,深受百姓歡迎,2007年、2008年,濟陽、商河的村道建設也全部采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全市新建、改建的農村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里程占總里程的71%,大大降低了養護成本,延長了使用壽命。
社會效益明顯。農村交通條件的改善,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無論是直接效益還是間接效益,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效益,都是無法用語言表述的。其翻天覆地的變化生動的證實了“路通民富”這一耳熟能詳的道理,農村公路建設已成為濟南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
群眾滿意度高。“村村通”工程實施后,改變了農民群眾過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生活狀況。由于路通了,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這項工程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和稱贊。
農村公路真正成了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富民工程。
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市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會同各縣(市)區政府,繼續深化農村公路村村通公路和主干街道路面硬化工作,加快危窄橋梁和縣鄉公路老油路改造步伐,完善市、縣、鄉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網絡,努力維護好農村公路建設成果,以四通八達、安全暢通的農村公路網絡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筑起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