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刺激作用
2009-4-21 22:43: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戎剛
一、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帶動作用有限
我國對經濟的刺激作用主要靠政府投資。如果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不能起到帶動作用,整個經濟回暖過程就會比較緩慢。物流協會公布的PMI指數和法國里昂證券公布的PMI指數是有差別的。美國的PMI指數反映出美國仍在下滑,中國的PMI指數反映經濟明顯擴張。這也印證了一個觀點,政府的大量投資對當前社會投資帶動作用有限。
我國前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包括貨幣的投放量,更多是為國家4萬億元投資政策配套服務,是為政府投資配套發放的貸款。它對中小企業或民間企業、社會資本的激活作用是有限的。從國際金融形勢發展來看,包括美國在增發美元,歐盟在增發貨幣,以解決貨幣流通不足問題。從全球來看,刺激經濟政策更多的是寄希望于放松信貸投放,從而刺激經濟。
現在很多產業都出現產能過剩問題。不光鋼鐵產業過剩,中國的鋁行業,包括其他行業也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對工業擴大投資,對經濟刺激作用就會產生一定的障礙。這種局面下刺激中國經濟政策需要有新的政策創新,不能簡單寄希望于投資政策。
二、后期出臺刺激政策應考慮兩個方面
如果后期要出臺一些刺激政策,應考慮兩個方面:
一方面寄希望于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同時,除了增加投資以外,還可以通過減稅來實現。實際上我國的稅制結構跟別國不同,比如所得稅稅率很低。所得稅率降低,對消費者刺激不大。
2009年的人民代表大會對4萬億元計劃支出結構作出了調整。其中,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經濟適用房增加1200億元,在環保節能方面資金支持力度有所減弱,對機場、電網建設由1800億元調整為1500億元。修改后的計劃大幅度削減,有助于吸收重工業過剩產能,刺激潛在供給硬件基礎設施,比如公路、鐵路、機場的投資,并相應增加了教育、醫療等設施。國家資金力度在這方面也能看出有一些調整和變化。
如果前期政策沒有明顯的效果,中央會不會考慮出臺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我認為,出臺刺激經濟政策第二季度最為合適。現在就斷言該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已經達到效果為時尚早。春節過后接連的幾個月是傳統生產旺季,所以現在很難從生產旺季指標與2008年第四季度指標對比中看到經濟是否回暖。這里面有生產旺季的因素,同時有政策滯后的因素。不妨再觀察幾個月,第二季度之后再考慮是否出臺更大的刺激政策更加合適。
三、不宜采取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
目前一些主流媒體或有關學者都持這樣一種觀點:中國經濟開始復蘇。理由是我們的港口吞吐量在回升,PMI指數在回升。我的看法是,即便有貨幣金融政策的刺激,經濟復蘇跡象恐怕也要在第二季度中期,或者后期以后才能顯現出來。
如果說前期政策沒達到預期效果,政府還要出臺一些刺激經濟的政策,會怎樣考慮這些政策?恐怕要貨幣政策唱主角了。
現在國家發行的債務在9700億元以上,而且我們的財政收入由于減稅、經濟下滑等影響,1、2月份全國財政收入累計10239.84億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11.4%,中央財政收入在減少。如果再收不到明顯的效果,原因肯定在財政刺激方面。
我認為,不宜采取更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因為一方面,會加劇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受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帶動作用有限的制約。應該實施主動的貨幣政策,也就是說,以后出臺的政策應該更多的追求貨幣政策本身對經濟的刺激。
四、找到適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
我認為,金融政策還要有創新,其中一個創新就是如何發揮金融政策對民生產業的支持。大家知道,現在國家也發現了我們的收入分配有問題。很多人說有錢,他不需要消費什么。很多人缺東西,但是他又沒有消費能力。大家都知道世界一個很有名的銀行為農民發放小額貸款,從幾千美元到1萬美元不等,有人擔心農民借錢會不還,這個銀行初辦的時候也有這個想法。但是事實證明,這個窮人的銀行現在已經開始盈利了。我的意思是說,要敢于突破傳統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結合現在我們對民生產業的發展,我認為如果能吸收更多的社會閑散資金對民生產業進行投資,可能對整個生活質量的提高會起到刺激作用,社會閑散資金也能找到很好的出路。
我們以前的經濟是出口導向,我們模仿日本,現在日本不靈了,日本也出現這些問題,經濟可能長期低迷。我們還要借鑒出口導向模式嗎?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模式再給中國模仿,中國接下來的發展要靠自己。
中國今后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節選自戎剛在中國東北鋼鐵論壇上 《貨幣金融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刺激作用》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