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行情尚能延續 市場風格漸趨轉換
2009-4-19 16: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市場走向:在猶豫和跌宕中行進
在4萬億元投資計劃出爐后,A股行情應聲而起,但熊市陰影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震蕩反復成為本輪行情的突出特征。然而,在猶猶豫豫和牛熊爭辯中,深滬指數不斷地刷新反彈新高,且底部逐級抬高,上證指數自1664點始,又在1800點附近、2000點附近形成了兩個較為重要的區間底,至4月中旬,最大區間漲幅達到53.19%,年內升幅也超過了39%。與指數的猶豫不同的是部分機構的充沛信心,不少個股表現出來的熱度已經與牛市可堪一比,年內股價翻番的個股達234只,閩閩東[15.70 3.43%]、北方國際[24.26 7.68%]、深圳惠程[17.56 -7.04%]和中國軟件[30.99 -0.51%]等13只個股漲幅超過200%。
僅僅從技術上進行分析,市場仍運行在上升趨勢中。以上證指數為例,經歷數次反復之后,目前短、中期均線系統多頭排列并向上發散,日K線沿5日均線走高;尤其令多頭振奮的是,3月下旬開始120日均線向上拐頭,4月13日指數一舉站上250日均線;量價配合情況良好,今年以來市場日均成交金額遠遠超出此前機構預測,交投之活躍不啻于牛市。市場是否就此確立牛市格局呢?且不論經濟環境和企業盈利狀況的變化,即使技術上也仍存諸多變數,如2003年上半年和2004年上半年也曾出現類似的走勢,但之后市場仍創出新低。
對于階段行情的判斷,筆者在3月底曾作分析,預計大盤的向上突破既不能樂觀地視為打開了新的上升空間,此后將一馬平川;也不應倉促下強弩之末的結論,市場實際表現可能介于兩者之間。因為,積極政策可以預見、資金充裕等有利因素未變,并不支持上漲嘎然而止;但由于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仍會增加行情的復雜性。
短期的調整來自于兩方面的因素為多:4月8日大陰線出現后多頭迅速還擊,連漲5個交易日,留下兩個跳空缺口,強烈逼空的策略帶來了隱患,技術性調整的壓力加大;對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的熱盼是此前推動急升走勢所不可忽視的動力,國務院常務會議15日召開并布置了下階段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措施,市場似有預期落空的情緒,短期做多動力有所減退。此外,深交所發布警示文章、銀監會要求重點檢查貸款流向等消息,也對短多行情起了降溫作用。
但市場階段趨勢延續的機會更大。首先,第二輪經濟刺激計劃未如期而至不能簡單理解為預期落空,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的研究,做好預案,以有效應對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積極政策的可預見性并未改變,支持本輪行情的核心動力仍可期待;其次,資金充裕的局面還將延續,股市回暖對基金發行的積極影響已經顯現出來,據統計,4月份以來有6只新基金結束募集宣告成立,合計募資額173.6億元,首發規模繼續增大,從凈值變化看,次新基金持相對謹慎態度,還在等待逢低入市的機會,大量等待建倉的資金存在將制約調整空間;第三,投資者的謹慎心態非常普遍,大多有恐高情緒,場內警鐘長鳴,這樣的氛圍并不符合頭部特征。由于企業盈利能力的持續回升,經濟復蘇的趨勢穩固尚需更長的時間來檢驗,建議在近階段行情中可以借助技術分析作為輔助制訂相應策略,鑒于上證指數20日均線處于2400點附近,2月17日高點為2402點,可將該位置作為多空強弱的分水嶺。
海外財經信息漸帶暖意。奧巴馬表示,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并表示即將推出解決樓市危機計劃的新舉措。道指的表現給人曙光乍現的暗示,近期反彈已有走出下降趨勢的跡象,8000點一線的得失將是試金石,將確認行情究竟是反抽性質還是能演繹為更大規模的上漲。不論是道指還是恒生指數,從技術上看都處于非常關鍵的位置,補量的要求較為明確,并有可能出現反復,應留意對A股帶來的影響。
風格的轉換:大、小盤走向調和的可能偏大
主題風格投資在本輪行情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諸如新能源、航天軍工、創投概念等板塊涌現了眾多飆升個股,而大盤權重股卻表現平穩。從現象上看,中小盤股和大盤股的表現形成了顯著的落差,而這個落差還在不斷地拉大,用巨潮小盤指數[2391.63 -1.41%]和巨潮大盤指數[2518.14 -1.34%],進行比較可以更直觀地體現出來。巨潮大盤指數自去年10月28日至今最大漲幅為65.65%,同期巨潮小盤指數最大漲幅高達115.94%,領先50.29個百分點,那么,這種落差是否已經接近臨界點,市場風格是否將由小盤股向大盤股轉換呢?
向前追溯的話,2007年“5•30”調整行情前夕也曾出現過類似情況,2007年初至5月29日巨潮小盤指數上漲287.64%,巨潮大盤指數上漲99.1%,前者領先188.54個百分點,當然,這是特定階段發生的“極值”。如果從時間周期的角度分析,規律性相對更強,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大盤指數和小盤指數一直交替走強,周期為4~6個月。有意思的是,在2008年的大調整中,小盤指數一直維持優于大盤指數的抗跌性,這應該是籌碼與資金之間不同的供求關系引致的結果。
自去年11月以來小盤指數領漲并不斷擴大優勢即便和“極值”相比尚有距離,但歷時五個月的領漲已臨近時間周期的邊界,不論是否有加速沖刺的局面出現,市場風格轉換的可能性已增大。不過,我們認為這次的轉換將以相對溫和的形式進行,即小盤股表現逐步降溫而大盤股逐步回暖,前者的階段性回歸將是落差收斂的更主要動力。目前市場環境下,大盤股要在下階段取得大幅超越小盤股的收益存在較大難度。當然,大盤股尤其是藍籌股的估值有比價優勢,且漲幅較小,因此,后期大盤的重心能得到一定的維護,這也是不少機構大膽做多的原因之一。
策略:短期關注補漲機會,中期還看經濟復蘇主線
今年的主題投資機會投資者已耳熟能詳,在熱點切換之前,這些機會還將延續,當然,需要提醒的是,這些板塊普遍存有較高的溢價,在資金和業績預期的“雙輪驅動”中,部分個股的股價已經透支,尤其是徒具題材、無業績支撐的品種應及早回避。我們判斷階段行情延續,但也進入了風險與機會并存的環節,又到“反彈后段添波折”的時節,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正加大,短期策略不宜側重追逐強勢股。市場預期下一輪刺激方案將針對民生、消費為主,諸如信息技術、金融、商業貿易、食品飲料、家用電器等行業將受益,可留意捕捉補漲機會。
短期來看,穩健型投資可配置金融、運輸物流和地產板塊,激進型投資可配置通信、煤炭石油和新能源板塊。政策與危機的博弈將貫穿2009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并將在證券市場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著眼于中長期,投資者在制定操作策略時應緊扣經濟復蘇進程這一主線。我們認為,在經濟逐步走向復蘇及寬松的信貸環境影響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有良好表現,如原油恢復上行態勢,原油開采企業將率先受益,然后通過產業鏈向下游擴散,成本轉嫁能力強的中下游企業以及處于替代產業的企業景氣度將提升,因此,若經濟確立復蘇,這一投資線索將帶來較為豐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