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趁經濟危機之時,日本重啟海外收購“戰車”

2009-4-19 16: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二十年后,綜合商社并購加速 
  編者按:在投資領域,如果戰略目標不明確,過于分散,財富將成為不幸的根源。
  日本人深知這個道理,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海外投資的失利便是殘酷的教訓。當時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國內覺得自己富得流油,紛紛到美國投資、并購,僅在1985年至1990年期間,超過500億日元以上的海外并購就達到21起。但除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加州聯合銀行等特例,最終大部分被折價轉讓。二十年后,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襲來,日本依舊很勇敢。稍稍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的目標變了。
  短短三天時間,杉杉股份(SH.600884)漲了20%。
  這源于一起日資并購的消息。杉杉控股(杉杉股份的母公司)此前傳出消息,將其持有杉杉集團25%的股份轉讓給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下簡稱“伊藤忠”),將其持有杉杉集團3%的股份轉讓給伊藤忠(中國)有限公司。
  不過,股份能否順利轉讓要等待商務部反壟斷部門通過,尚需花費數月時間。伊藤忠是日本六大財團之一第一勸銀財團下屬的綜合性商社,目前在華投資項目已近300家。
 
  中國首當其沖
  從去年到今年,伊藤忠無疑是在中國境內投資最活躍的日資企業。
  2008年11月23日,伊藤忠以700億日元(折合7.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中國食品生產商頂新集團20%股權。
  頂新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伊藤忠的入股被看做是日資企業加速滲透中國食品行業的一個征兆。
  但國內紡織服裝業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的夕陽行業,極少讓發達國家的資本心動。伊藤忠此次收購杉杉控股股份,意欲何為?按照一位杉杉集團內部人士的說法,伊藤忠“在日本是從紡織行業起家,因此對投資服裝行業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節”。
  然而據媒體報道,伊藤忠似乎是看上了杉杉集團的鋰電池業務,并有可能與杉杉控股就置換該業務并推動其上市進行商洽。不過,杉杉股份2月3日發表公告澄清了這一說法。
  就在洽談收購杉杉控股的股份之前,伊藤忠還轉戰中國西南,與重慶市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節能環保、生活消費、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記者拿到的一份《伊藤忠2007年到2008年中期經營計劃》顯示,未來該綜合商社的重點投資和并購地域鎖定北美和中國,以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伊藤忠方面表示,到今年3月底的財年里,該公司用于收購的開支將達到44億美元。
  在金融危機顯露其巨大威力的2008年,不少日資企業一反常態,在發達國家和“金磚四國”積極展開了并購和滲透行動,涉及制藥、電子、礦山、能源等領域。
 
    制藥行業受青睞
  在頻繁的收購行動中,相對資金充裕的日本制藥企業無疑占了最大的比例。
  據了解,發達國家的大型制藥公司,利潤目前一般都保持在12%以上,好于其他很多行業,制藥公司的資金相對充裕。
  正因為如此,在去年到現在的日本海外企業收購潮中,武田、第一制藥三共(以下簡稱“三共”)、衛材等大型制藥公司都參與其中。
  2008年4月,日本武田制藥公司宣布收購美國千禧制藥公司,代價是總計88億美元。
  隨后,三共出資46億美元收購印度最大的制藥企業蘭伯西制藥公司50.1%的股權,并最終控股這家公司。
  第一制藥(中國)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監陳振韜向《中國經營報》表示,雖然蘭伯西是一家印度公司,但是在美國設有生產廠,在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有完善的銷售網,而三共在海外的銷售渠道一直很差,因此也想借助蘭伯西的海外銷售渠道銷售自己的藥品。
  經過數年調整后,日本公司目前坐擁大約1.25萬億美元的現金。此外在2008年,日元兌一籃子貨幣的匯率上漲了大約25%,購買力大增。
  誰能幫他們花錢?不是日本駐華大使館,也不是日本國際貿易振興機構,典型的日本商人會告訴你,是綜合商社。
 
  控制資源是根本
  “日本的綜合商社是一種獨特的企業,其作用相當于貿易公司,但是在日本企業集團乃至財團中,綜合商社起到了核心的紐帶作用。” 研究日本財團和企業的學者白益民(《三井帝國在行動》的作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日本有六大財團,這些財團分別有自己的綜合商社。(詳見附表)
  通過控制資源和對資源的經營來為本國企業謀利,這是日本綜合商社的使命。
  以丸紅為例。2008年,丸紅共完成13樁并購交易。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丸紅預計用于新投資的開支將在3200億~3300億日元(約合35億至36億美元)。
  2006年到2007年,丸紅為其投資戰略制定了“G”計劃,最終的結果是,在礦山、獨立發電、水務等資源性項目上,投資額占據了總投資的50%,而在擴展支撐領域,包括糧油食品、紙張生產、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占30%。
  在為2008年至2009年的投資所制定的計劃中,丸紅同樣把資源型項目列在首位,并細化為石油、天然氣、煤炭、銅、鋁鈾礦、稀有金屬等領域的資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劉騰)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