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期貨不能承受之重
2009-4-14 23: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 王萍
距離3月27日鋼材期貨上市已經近半個月了,但筆者了解到的情況卻是,開戶者廖廖,當前上市品種螺線持倉量和成交量比市場預期得低很多,此情此景令各大期貨公司很“受傷”。
有時候一些新鮮事物初現之時,往往會被人賦予太多的期待和幻想,然而筆者通過與鋼鐵行業圈內一些人士聊天發現,鋼材期貨正在遭遇著不能承受之重。
首先來看期鋼具有殺手锏宣傳效果的爭奪“國際話語權”功能。期貨公司在作宣傳時,免不了要提到鋼材期貨的推出將有利于增強中國的國際定價話語權這一點,但我們看到的事實卻是,目前,國內各大鋼廠對鋼材期貨的參與性尚不積極。此外,雖然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材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當之無愧的“鋼鐵第一大國”,但遺憾的是,由于國內鋼鐵市場的參與主體集中度仍較低,別說去左右國際鋼鐵價格了,就是當前國內的鋼材定價機制都不完善,想來爭奪話語權的難題也不是單憑鋼材期貨的推出就可以迎刃而解的。
再來看被期貨公司夸大的可被貿易商當作救命稻草的規避價格風險作用,有人曾表示,在沒有鋼材期貨的市場環境下,其價格發現只依靠現貨市場來決定,而現貨價格只受當前供求關系的支配,生產經營者只能被動地接受該價格,生產經營經常滯后于現貨市場。而貿易商作為產業鏈上的弱勢群體,更是只能被動接受價格的漲跌,承載價格波動無情的風險。但當前無論是鋼鐵生產企業還是貿易商對于鋼材期貨的推出都不太“感冒”。現實情況是大多數鋼鐵企業還未設立期貨部門,不具備期貨交易和套期保值的經驗。如果生產企業不參與,規避市場風險就無從談起。即便他們滿懷熱情蜂涌而入,鋼材期貨作為一門新鮮事物,掌控其操作也需要大量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因此筆者認為,鋼材期貨對于規避市場價格風險來說,現階段只能是聽上去很美。如果想“增加風險管理工具,規避市場風險”,一是要吸引全行業參與,此外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當前鋼材期貨這個新生兒剛剛入市的時候,不要給它過多過高的期望,只有這樣,它才可以自由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