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開啟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新絲綢之路”

2009-3-9 14:2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古老的“絲綢之路”

  中國的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中國是絲綢的故鄉(xiāng),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貿易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影響最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后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貿易交通線,同時也是古代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交匯的橋梁,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二、伊犁地區(qū)在古“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 新疆西部, 總面積 5.61萬平方公里。西面與哈薩克斯坦接壤, 邊境線長421公里。伊犁歷史上是“絲綢之路 ”北道要沖, 是向西開放的門戶, 有“塞外江南”、“瓜果之鄉(xiāng)”的美稱。歐亞大陸橋的貫通, 使伊犁成為中國通往歐洲的陸上通道, 伊寧作為伊犁州的首府,其戰(zhàn)略地位更顯十分重要, 是中國西北的屏障。

  三、“新絲綢之路”的構想

  中國古老的“絲綢之路”是公元前2世紀以后的1500年間聯系歐、亞、非三大洲唯一的陸上國際商道,一度輝煌無比,曾成就了古代東西方文明和諧交流的佳話。而現在,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在西部大開發(fā)的進程中,這條古老的絲路有望復興,“新絲綢之路”呼之欲出,重新構建一條橫貫歐亞大陸的便捷通道。中國境內一號線路“京疆經濟道”起于北京、天津;二號線路“魯疆經濟道”起于連云港、日照;三號線路“滬疆經濟道”起于上海;四號線路“廣疆經濟道”起于香港、深圳、廣州;五號線路“川疆經濟道”起于成都。以上五條“經濟道”及其沿途城市,由中國境內的鐵路、公路、航路干線聯通,組成中國內陸“新絲綢之路經濟網”,經新疆西行穿越中亞、西亞地區(qū),連接歐洲的鐵路網,抵達荷蘭的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wèi)普等歐洲口岸,形成“超級國際內陸經濟道”。“新絲綢之路”的崛起,將為中國經濟特別是陜、甘、寧、青、疆西部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并將把更多的實惠,帶給東、中、西部的百姓。

  中亞地區(qū)是這條歐亞大動脈的樞紐,而地處中亞腹地的新疆伊犁地區(qū),長期以來都與中亞五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和聯系。因此,我們提出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為立足點,以中央實現少數民族“富民固邊”的思想為指導,構筑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絲綢之路”,以振新民族經濟發(fā)展,推動西部大開發(fā)進程,建設和諧社會。

  (一)構筑“新絲綢之路”的意義

  1.有利于深入進行西部大開發(fā)

  在我國西部大開發(fā)的進程中,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西部省區(qū)共同的優(yōu)勢,也包括新疆,但新疆真正無可替代的是有別于西部其他省區(qū)的、能夠構建西出通道的區(qū)位優(yōu)勢。而伊寧獨特且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是成為了西部開發(fā)中最具潛力的寶地,必將在東西合作中,成為祖國西北邊疆最先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地區(qū),從而推動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

  2.有利于實現本地區(qū)的雙向輻射

  新疆在我國發(fā)展和穩(wěn)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而伊犁地區(qū)則是新疆戰(zhàn)略地位體現的主要載體。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huán)境下,在歐、美、日等國際市場受到較大程度影響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與中亞、南亞、西亞經濟有很大且長期的互補性,有著廣泛深入拓展的空間。中國能源和礦產資源的短缺,需要通過進口,而這些短缺的能源和礦產資源恰恰是中亞國家擁有較多的資源。石油、天然氣、銅、鉛、鋅等在中亞國家都蘊藏豐富。而中亞國家作為內陸國家,在交通、資金和技術方面也需要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幫助。

  構筑一條新發(fā)展時期的“新絲綢之路”,能有效地實現以中亞為市場輻射的經濟圈,同時也可以直接承接沿海地區(qū)的產業(yè)轉移,將沿海地區(qū)中對中亞地區(qū)的貿易產品生產基地設在伊犁,直接出口中亞,繼而重新筑起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的“新絲綢之路”。

  3.有利于探索“富民固邊”新模式,建設和諧社會

  中蒙、中朝、中緬等邊境狀況的實踐充分證明,發(fā)展是長治久安、有效抵御分裂勢力影響的基礎,少數民族“富民固邊”的新模式的實質就是以發(fā)展促穩(wěn)定,以穩(wěn)定保發(fā)展。伊犁地區(qū)與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俄羅斯接壤,與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歷史聯系密切,經貿往來頻繁。生活在這些地區(qū)的居民語言相通、生活習俗相似、宗教信仰相同。經貿合作也能促進文化傳播。融合是和諧的基礎,越深度融合,繁榮發(fā)展,互利雙贏,越能保證邊境安寧穩(wěn)定。

  (二)“新絲綢之路”內容構想

  1.形成以伊寧為中心的中亞物流中心

  伊犁地區(qū)沿邊有霍爾果斯、巴克圖、吉木乃等8個國家一類口岸,特別是霍爾果斯口岸,已成為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公路口岸。伊寧市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是全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臨近霍爾果斯、都拉塔、木扎爾特三個口岸,自古以來就是祖國內地與中亞、西亞的交通咽喉和商貿集散地,扼東西交通之要沖。1992年被中央確定為沿邊開放城市,是祖國西部最大的沿邊開放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西部橋頭堡和連接中亞的主要窗口。

  目前,烏魯木齊已經成為輻射中亞的商貿中心,這個地位是確定的。伊寧的更大優(yōu)勢在于建立面向中亞的物流中心,這一優(yōu)勢是新疆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甚至比烏魯木齊更有優(yōu)勢。因為物流中心所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商貿業(yè),更重要的還在于產業(yè)基地,主要是出口加工,而伊寧市必然會成為新疆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建設國際商貿中心,伊寧市的城市支撐目前雖已有規(guī)模,卻略顯不足,那是三、五年以后的奮斗目標;但建立國際物流中心,伊寧市已具備城市支撐的各項基礎和條件。以建立進出口商品集散地為目標,突出貨物集散、配送和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形成高層次、規(guī)范化、適應貨物流通快速發(fā)展要求的大物流區(qū)域。

  2.擴大中國對外貿易

  當前,中亞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在全球傳統(tǒng)出口市場一路下滑的大背景下,我國面向中亞的對外貿易不降反升。近幾年,伊犁自治州實施的“外貿強州”戰(zhàn)略取得突破性進展,外貿進出口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為自治州的“十一五”規(guī)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08年,伊犁州直對外貿易額首次位居全疆第一。

  中亞五國每年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紡織品、輕工產品、食品、機電、音像制品等;中國需要從中亞國家進口的主要是鋼鐵、銅、鋁、羊毛、皮革等原材料產品。我們要進一步優(yōu)化進出口結構,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積極扶持地方產品出口,努力擴大外購產品出口規(guī)模,堅持“外引內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方針;同時要加快調整進口結構,改變原來“重出口、輕進口”的觀念,積極引導企業(yè)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國內緊缺的原材料及資源和環(huán)保產品的進口,以促進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的發(fā)展。

  隨著精伊霍鐵路(精河-伊寧-霍爾果斯口岸)的建成運行,依托伊寧火車站、伊寧航空港、國道218線形成的立體通商網絡,伊犁地區(qū)的地緣優(yōu)勢進一步凸現,將成為新疆與中亞國家經貿往來重要的中心,必將在中國西部形成一個資金、人才、商品、信息集聚的高地,形成面向中亞,輻射西亞、南亞的商品集散中心、經貿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

  3.加快振興本地經濟

  (1)加工制造業(yè)的振興

  將沿海地區(qū)的產業(yè)轉移,把生產基地設在本地區(qū),產品直接出口,推動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提供就業(yè)崗位,如棉制品加工、水果產品加工等。國內已有不少大型企業(yè)將制造工廠直接設在了伊犁,生產的產品直接出口中亞地區(qū)。如四川長虹集團就與新疆伊犁物源公司聯袂,在新疆伊犁地區(qū)霍爾果斯口岸建立長虹彩色電視機組裝廠,產品全部出口中亞國家。據長虹集團的負責人稱,電視機在中亞國家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且中亞市場對長虹品牌非常認可。在霍爾果斯口岸和在伊寧建立電視機生產基地,是長虹的戰(zhàn)略選擇之一。

  (2)旅游業(yè)的創(chuàng)新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有歐美和日本、韓國等地游客提出,希望新疆能夠開通絲綢之路北道旅游線路。據自治區(qū)旅游部門的人士介紹,絲綢之路中道的旅游開發(fā)已經很成熟,南道基本荒蕪,目前還不具備大規(guī)模開發(fā)的條件,而“絲綢之路旅游”又急需更新換代的產品,因此,古老的絲綢之路北道旅游開發(fā)勢在必行。而伊犁作為絲綢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地區(qū),區(qū)內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旅游業(yè)也成為其重要的支柱產業(yè)之一。來自伊犁州的統(tǒng)計顯示,2007年,旅游接待人數達到495萬人次,旅游收入6.8億元,拉動相關行業(yè)收入增長29.2億元。

  ①合理規(guī)劃地區(qū)內部旅游

  素有“塞外江南”美稱的伊犁,既有雪山冰川、長河落日的雄渾,又有桃紅柳綠、漁舟晚歌的景象。巍巍天山作屏,滔滔伊河為環(huán),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新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的橋頭堡,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大氣磅礴的秀美山川本是亙古自然的造化,一經同絢麗多姿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燦爛悠久的歷史人文相結合,再引入精巧別致的現代氣息,必將游人絡繹,帶來源源財富。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將以那拉提草原風情游為龍頭,以伊寧民俗風情游為核心,以霍爾果斯口岸邊境游為突破口,大力開發(fā)“自然生態(tài)游、歷史文化游、民俗風情游、冬季冰雪游、跨國邊境游”五大產品體系,力爭兩年內將那拉提旅游景區(qū)建設成國家5A級景區(qū),成為中國的“旅游名州”。

  ②積極聯合跨區(qū)域旅游

  早在2006年,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五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的五十多名專家學者及文物管理部門人員就在新疆吐魯番達成了“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吐魯番初步行動計劃”。 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是整個亞太地區(qū)第一個作為“文化線路”申報的世界遺產,一旦申報成功,將為絲路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旅游發(fā)展帶來嶄新的契機,伊犁作為絲路上重要的必經之地,和相鄰的其他中亞國家可以聯合起來,做大做強跨區(qū)域的國際旅游產業(yè)。

  ③開發(fā)多元化旅游商品

  伊犁傳統(tǒng)的旅游商品主要有冬不拉、草原石人、哈薩克、維吾爾族服飾、民族餐飲用具,全國知名的素有“新疆茅臺”美譽的伊犁大曲和伊犁蘋果,還有哈薩克族的手工刺繡、木雕、羊角鞭,錫伯族香袋、伊寧馬鞍等旅游商品,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極富裝飾性,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與此同時,伊犁可以充分利用口岸眾多的優(yōu)勢,將旅游紀念品的內容擴充到周邊其他國家和地區(qū),讓游客能很方便的購買到來自俄羅斯、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國家的商品,如哈薩克斯坦的香煙、俄羅斯的套娃、具有伊斯蘭風情的頭巾等等。旅游商品類型多樣,能更大程度上刺激旅游者的購買欲望,從而也能帶動旅游經濟的發(fā)展。

  4.加強民族間文化交流,實現“富民固邊”

  伊犁的主體少數民族為哈薩克、維吾爾、烏孜別克和塔吉克等民族,與中亞五國的主體民族形成眾多跨境而居的現象。他們語言文字相通,風俗習慣相近,宗教信仰一致,行為方式近似,這種歷史造就的深厚的民族、宗教、文化情結和長期以來密切的不間斷的經濟社會文化聯系,形成了向中亞開放獨特的、深厚的人文資源優(yōu)勢。

  地區(qū)間有計劃地開展區(qū)域文化、學術、藝術交流,策劃和舉辦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jié)、單項或綜合性體育比賽、運動會,這些都能加強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穩(wěn)定邊境社會,共建和諧環(huán)境。

  5.打造“中亞經濟圈”的橋頭堡

  2008年10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七次總理會議在與我國新疆伊犁大面積接壤的哈薩克斯坦舉行。會議表現出成員國多種更務實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合作需求,其多種需求給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新疆伊犁帶來歷史性的發(fā)展機遇。特別是溫家寶總理在會上的講話和四點建議,更成為推動伊犁乃至新疆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四、結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中央正確方針路線的指引下,新疆的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y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伊犁為橋頭堡構筑起的“新絲綢之路”,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合作中求發(fā)展,共同推進西部大開發(fā)進程。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關懷支持下,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大力推動下,在自治區(qū)黨委、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這條“新絲綢之路”必將會邁向成功,一個更加美麗富饒的伊犁,將以嶄新的形象和無窮的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