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
2009-3-5 13: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賀俊呂鐵李曉華
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的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適時提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認為,在特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經濟總量的增長必須與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結合起來,保增長不能以犧牲既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成果為代價。
保增長與調結構的關系
造成當前我國經濟和工業增長速度快速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外部金融危機造成的國際市場需求大幅快速下降。
但是,必須認識到,雖然總量性的擴張政策在短期內是必要的,但真正提升中國經濟自身對外部經濟危機的抵抗力、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卻需要更多結構性政策的配合和努力。這是因為,制約通過拉動內需來彌補出口下降缺口的根本性因素主要是長期的結構性因素。首先,一方面,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勞動報酬占GDP的份額持續下降、教育醫療體制改革相對滯后等因素導致居民的購買力不足,因而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外需;另一方面,近10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高速增長又使企業部門的生產能力不斷擴張,從而造成消費能力和生產能力之間的嚴重失衡。其次,由于近年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產品的價格不斷攀升,而國內企業又不能及時通過技術和管理創新消化成本上升壓力,因而企業競爭力不斷被上升的成本所削弱。這也是當經濟危機影響到中國經濟時,大量出口型企業首先倒下的主要原因。
對保政策的評價和分析
與以往的產業政策相比,最近連續推出的一系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在短時間內集中推出十大重點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推出速度之快,產業覆蓋面之廣,前所未有。從經濟總量看,2007年,十大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約為三分之一;從財政貢獻看,十大產業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達到1.7萬億元,占到全國稅收收入的37.4%;從就業看,即使不包括農民工,十大產業的直接城鎮從業人員也達到了3615.6萬人,占30%。可以說,十大重要產業在確保國家經濟增長、金融穩定、社會就業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此次推出的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作用時間比較特殊,既不同于短期的產業發展計劃,也不同于長期的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而是側重于中期效果的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的預期作用時間大體上定位為3年。三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包含的內容廣泛,動用的政策工具豐富,制定的政策措施具體,政策作用力度較大。四是產業政策盡可能地在消費結構、產品結構、企業規模結構和技術結構的微觀層次上起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