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升級需“三駕馬車”拉動
2009-3-16 23: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海關總署和國家統計局相繼發布了我國2月份的經濟統計關鍵數據。海關得統計顯示,中國2月出口同比下降25.7%,進口同比下降24.1%,貿易順差為48.41億美元。此前1月出口下降17.5%,進口下降43.1%,貿易順差為391億美元。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呈繼續下降態勢。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0276億元,同比增長26.5%。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108億元、4182億元和59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0.3%、24.8%和26.9%。
從這份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中不難看出,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一直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出口繼續呈下滑趨勢,說明國際市場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仍在繼續。而國內的經濟結構則繼續呈優化的趨勢發展,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在上升。無論是剛剛結束的“兩會”還是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調結構、完成產業升級,看做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內需的重要手段。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我國GDP總量3萬億元俱樂部的3個省份(廣東、山東、江蘇),還是1萬億元俱樂部里的13個成員,都已經把產業升級當做是抗擊金融危機、化“危”為“機”的重要手段。如老工業基地遼寧制定了裝備制造業的升級規劃,珠三角地區著力完成地區改革發展規劃、長三角加強互動完成產業升級等。
對于如何從傳統發展模式上升到科學發展模式,各地給出的答案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升級傳統產業。應該說,按照經濟學的觀點,目前我國產業升級就是兩條:一是發展先進制造業,一是發展現代服務業。20世紀的制造業作為先進制造業,特點就是它有很多服務業的內容,二者相輔相成。
既然國際金融危機讓我們認識到了傳統發展模式的不足,我們就應當朝著科學發展模式去升級。問題是,到底什么樣的制造業才是先進制造業,又當如何發展現代服務業。這些除了寫進各地政府的發展報告外,還需要有一個明確的手段、方法及目標。
根據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現狀,在現代經濟產業中,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制造,還有六大環節,即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有的經濟學家將其稱之為現代產業鏈的“非常6+1”。換句話說,現代市場的競爭,已經是一場產業鏈的競爭。
回過頭來看,我國經濟競爭的主要優勢在哪里?答案是加工制造。因此產業升級需要的不僅僅是加工制造能力的升級,而是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只有當先進的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齊頭并進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
好在很多省、市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彌補制造業太分散、專業化程度低的缺點,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用產業集群的方式去調結構和做產業升級。大連市市長夏德仁表示,大連市正在打造軟件服務外包產業基地,而在遼寧的鞍山,則正在積極打造鋼鐵制造產業集群。這種模式不僅有傳統的優勢制造,還有相關零配件制造、物流服務等完整的產業鏈生態。與此同時,他們還針對不同的產業形態,制定了不同的產業升級手段。傳統產業升級依靠技術、質量和品牌三駕馬車拉動,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調結構,依靠的是產業化的合理布局。《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