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應有之義
2009-3-16 23: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服務業發展不足制約了珠三角制造業的升級優化,亟需改善。因此,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優先于制造業的地位,是建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的應有之義。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對珠三角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了明確定位,提出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
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優先于制造業的地位
珠三角把現代服務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是由珠三角產業發展的基礎決定的。改革開放30年來,珠江三角洲已發展成為國際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其主要家用電器產量在本世紀初已占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四,IT產品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到五分之四。但珠三角存在著明顯的制造業“腿長”與服務業“腿短”問題:傳統服務業飽和,新興服務業發展不足;服務業缺乏高素質資本、管理、技術;有新意、有市場、高回報的服務產品開發研究能力薄弱;生產服務業發展程度低、壟斷性服務業競爭力弱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服務業對劇烈變動的市場適應能力差;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低,與國際接軌程度低,國際競爭力弱。服務業發展不足制約了珠三角制造業的升級優化,亟需改善。因此,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優先于制造業的地位,是建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的應有之義。
優先發展必須從舊觀念中解放出來
珠三角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從工業是“當家長子”的舊觀念中解放出來,提高對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戰略的認識。通過對產業結構高級化趨勢的分析,可以理清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邏輯思路,促進其理性發展。從生產的動機看,人類生產為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贏”:生產者出售產品獲得體現生產者利益的價值;消費者購買產品獲得滿足需要的使用價值。生產要順利進行,必須按社會需要的質和量及其動態變化進行資源配置。對消費結構的研究表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工農業產品的需求相對下降,對服務產品的需求相對上升。既然如此,就必須順應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趨勢從事三次產業發展,在工農業生產有了較高水平發展的階段上, 投入大量資源重點促進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趨勢的研究則表明,在短缺經濟基本結束,主要工農業產品相對過剩的情況下,企業尋找商機,政府培育經濟增長點,不能只盯著工農業,而應把視野擴寬到需求堅挺、空間廣闊的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滿足消費者的生活服務需求和生產者的生產服務需求,既使生活質量和運行效率提高, 也使服務提供者獲得商業利益。這種雙贏狀態當然也是政府部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政績的體現。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順應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發展要求,也是為服務消費者、服務生產者以及政府部門營造三贏局面的重要舉措。
“有所為有所不為”實行錯位發展
珠三角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應該實現社會化、專業化原則。這意味著珠三角的不同區域,對現代服務業的不同部門和不同層次,可以采取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重點和不同的速度,加以非均衡發展,不應一刀切。服務業因受到服務產品不能儲存、不能移動等非實物屬性的制約,往往要求生產與消費的時空同一,難以做到服務產品在外地生產在本地消費,因此需要在本地開設一些滿足本地基本服務需求的服務業,如都應有本地的一些基本的商業、交通、通信、餐飲、教育、衛生服務業。就此而論,一個地區的服務業體系應比工業體系相對完整。但隨著消費方式的改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服務業也出現了“供給者定位”、“需求者定位”、“以技術手段擴大服務半徑”等方式,實現服務產品的異地生產和消費。因此,對于本地沒有資源優勢的服務業,可以通過服務產品的輸出或輸入,實現服務產品的異地生產和本地消費。就此而論,發展現代服務業不能片面追求一個市、一個縣甚至一個區內部現代服務業體系的“完整性”和“品種齊全”,而應按照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實行錯位發展。
按照錯位發展原則,廣州、深圳作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第一位的應是生產服務業的核心層,即直接作用于生產過程的生產服務。主要包括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和商務服務業等。其次是生產服務的外圍層,即作用于流通過程的生產服務,重點是物流業、金融業、會展業、商務服務業、外包服務業等。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聚集性和輻射能力強的優勢,在城市化進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作者系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省第三產業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