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港:打造東部最大的內河港口
2009-3-12 23:5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梧州港作為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應逐步發展成為以集裝箱、件雜貨、能源和礦建材料運輸為主,相應發展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兼顧旅客運輸,具有裝卸存儲、中轉換裝、臨港工業、現代物流和旅游客運等功能的綜合性港口。"在不久前通過了國家交通運輸部和自治區政府批復的《梧州港總體規劃》中,對梧州港未來的發展
作出了定位。
與公鐵水對接形成無縫聯運
隨著洛湛鐵路、南廣鐵路、南寧至梧州高速公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的相繼開工建設或建成通車,長洲水利樞紐也開始進行三四線船閘的前期工作,這些因素都對梧州港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港航管理處副主任陶蘭恒介紹說,為了能進一步完善梧州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使梧州港能與這些重要交通能源項目相銜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梧州港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要求梧州市必須做好這一事關梧州港今后發展的規劃。市交通局等相關部門組織精干力量與自治區規劃設計部門一起,對梧州港未來發展方向、定位等方面開展調研、測算、預測等工作。前后共花費了四五年的時間,反復修改多次,最終獲得國家交通運輸部、自治區政府批復通過。
陶蘭恒說,《梧州港總體規劃》十分貼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的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戰略決策,不少發展港口碼頭的措施,與自治區的決策有異曲同工之處。不僅如此,與最初的藍本相比,現在的《梧州港總體規劃》更有前瞻性,能滿足未來二三十年梧州港口發展的規劃需要。而且,對于港口碼頭如何與公路、鐵路、水路這三種交通方式進行對接,形成無縫聯運局面的考慮更為周到。因為,交通部在對《梧州港總體規劃》提出的修改意見中,注重從整個國家交通發展,特別是港口發展的布局來考慮。這樣一來,對于作為全國28個主要內河港口的梧州港來說,就能融入全國內河港口發展的大潮中,意義十分重大。
港口發展宏觀指導的藍圖
《梧州港總體規劃》水平年劃分近期為2010年,中期為2020年,遠期為2030年,并預留遠景發展余地。該規劃基本上反映了梧州港在規劃期內的發展方向、規模、功能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管理機制運行效果的前景,是制定中長期建設規劃、選擇項目的主要依據,作為梧州港建設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港口發展宏觀指導的藍圖。
《梧州港總體規劃》指出,梧州港是廣西東部最大的內河港口,地理位置優越,梧州市政府借助陸地交通要道和水運通道的運輸優勢,形成了包括港口在內的臨江工業區,以積極的姿態迎接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轉移。而以港口為中心的產業結構的建立,將會給梧州港經濟腹地經濟帶來飛躍的發展。
根據《梧州港總體規劃》,梧州港規劃分為三個港區,即中心港區、蒼梧港區和藤縣港區。
中心港區包括潯江、西江段從長洲島尾附近至界首航標站,規劃的桂江25公里航段。重點發展李家莊作業區、富民碼頭作業區,以集裝箱和城市生活物資運輸為主,主要為梧州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服務。
蒼梧港區含表水、龍圩鎮作業區到長洲島尾部右叉主航道的出口。重點規劃發展龍圩鎮作業區,以通用散雜貨運輸為主,主要為梧州市經濟發展和臨港工業開發服務。
藤縣港區涵蓋了以赤水圩作業區為龍頭、藤縣境內的全部岸線,規劃范圍為白馬圩到赤水圩整個航段。重點發展赤水圩作業區和西江作業區,以規劃開發赤水圩作業區為主線,規劃引進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逐步進行開發建設。該港區是以件雜貨、集裝箱和大宗散貨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主要為腹地內大宗散貨中轉、外貿物資運輸和臨港工業開發服務。(肖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