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沖擊及應對
2009-1-7 22: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嚴 華
肇始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已席卷全球,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蔓延,撬動了全球經濟杠桿,效應沖擊波不斷擴散,嚴重威脅著房地產、金融、出口貿易、汽車、旅游等“敏感”行業,對上市公司、出口企業和房地產企業沖擊最大。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對中國企業發展影響較大,應采取相應可行經濟政策,把金融風暴對我國企業的沖擊和民眾的切身利益減少到最低限度。
金融風暴的主要危害及影響
金融風暴來勢兇猛,挫傷力大。
美國金融風暴的席卷,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震蕩著全球的金融市場、房地產業、出口加工貿易、汽車、旅游業和消費市場。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惡化,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增速放緩,歐美國際貿易需求消減,遠程貨運減少。今年1至8月,全國商品出口額與去年同期比回落5.3個百分點,其中,與美國的商品出口回落6.1個百分點。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比例已從5年前的30%下降為12%。預計我國的集裝箱需求由年初計劃時的250萬箱減少到150萬箱。中集重慶物流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的集裝箱生產,9月已開始停產。
金融風暴致使歐美絲綢市場需求大幅減少,重慶嘉泰絲綢進出口公司的絲綢出口同比下降了4成,預計全年出口額將減少500萬美元(由年初計劃2500萬美元減少到2000萬美元),近期已損失60多萬元人民幣。目前,重慶市絲綢出口市場的企業由13家已減少到8家,1/3的企業停產,1/3的企業虧損,絲綢業已陷入了“嚴冬”。美國金融危機直接造成對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大幅度減少。隨著外需放緩,外貿出口受阻,中國的紡織行業、汽車、化工、機電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出口型產業以及國際旅游業將受到重創。預計明年全國的外貿出口壓力將增大,眾多出口企業轉向內銷,這無疑會加劇國內市場的競爭。尤其是消費能力提升的中西部地區的重慶市場形勢更加嚴峻。因此,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動,將對我國企業的生存和產業的發展造成更大的沖擊。
金融風暴帶來的不確性,讓更多的產業走向倒閉。
10月5日,美國金融海嘯泛濫,全球股市風雨飄搖,每分鐘就有一企業停產倒閉。一些城市的旅游市場也面臨清淡,入境游客在大幅度減少。現在很多歐美游客預定赴中國的旅游計劃都取消了,就重慶海外旅行社的業務已下降了30%。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和擴散,股市基金在暴風中飄散。受美國股市大跌的影響,亞洲資本市場刮起一陣倒閉風,中信泰富巨虧……中國香港、日本和韓國等亞洲股市紛紛暴跌。滬指10月下跌25%(滬指收盤1728.79點),累計跌幅達24.63%,創1994年7月以來最大月跌幅。10月29日,深滬兩股市成交額(517億元)萎縮10%。目前,股指較一年前的歷史高點仍有近70%的跌幅,深滬兩市A股總市值將蒸發2/3(即由2007年10月16日的27.5萬億元人民幣減少到2008年10月30日止的11.42萬億元)。中石油(10.49,-0.10,-0.94%,吧)A股大跌減幅6%,地產指數跌4.3%,A股每個賬戶平均損失38萬元的市值。房地產是金融風暴觸及最敏感的行業之一,讓更多的購房者持幣觀望。目前,英國房價大跌,將有120萬個家庭承擔負資產的困境,美國已有1200萬戶家庭因金融危機受到負資產的嚴重威脅,民眾的經濟壓力大。重慶騰祥房地產經紀公司忍痛割斷所有業務關閉公司。估計我國在2年~3年內空置房率將會增大,由目前的1.3億平方米將增加到1.45億平方米(由144.4萬套增加到161萬套)。保險業也在滯待,一些企業主和高級管理人士(VIP)客戶在門外思索,金融理財產品讓民眾失去信心,投保力度隨之減弱,美國金融風暴帶來的沖擊波,已使中國保險業感到陣陣“寒意”。
汽車產業更面臨降溫的嚴峻形勢,英國轎車銷量下降21%,德國戴姆斯公司宣布停產。由于發達國家汽車市場的蕭條,以及諸如俄羅斯、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的萎縮,整個汽車行業發展受到威脅。重慶長安、慶鈴、力帆汽車老總也在呼吁救汽政策,提高出口退稅費率。重慶力遠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各種金屬表面加工處理的油漆和化學試劑,今年以來,每月提供給機械加工和汽車制造企業的產品減少20噸,一年將減少收入400多萬元。金融風暴的沖擊,由此帶來全球汽車產業減員達2萬多人。其中,德國戴姆斯公司將減員5000人,法國汽車業減員4700人。據國際勞工組織預測,金融危機有可能使世界失業人口增加2000萬人,2009年將達到2.1億,世界失業人口率將達到7%~8%。同時,金融危機更使我國青年大學生分配工作難。前時金融風暴已刮走廣東東莞市樟木頭鎮合俊玩具廠的重慶4000名打工者的飯碗。
經濟危機的嚴重信號
20世紀,世界出現過兩次大的全球經濟危機,第一次是1929年由美國出現的經濟大蕭條,造成了193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第二次是1973年中東石油緊缺,使世界經濟蕭條,市場退縮,出現短暫性的危機。這次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比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更為劇烈、沖擊力強、擴散面大、影響深遠,無不使許多國家的經濟陷入僵局,嚴重的可能導致整個經濟崩潰。美國、冰島、韓國、巴西、土耳其、英國等國和地區的金融市場受到巨大的破壞,股票飄散、房貸艱難、汽車滯銷、旅游減少,使更多的經濟實體受到重創和摧殘。據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10月28日的估算,持續不斷的金融危機已使全球金融機構損失1.8萬億英鎊(約合2.83萬億美元),全球金融股市已蒸發5.79萬億美元,其中美國2.25萬億美元的市值。迄今為止,各國央行和政府為支撐銀行渡過難關,扶持經濟實體穩定發展,已紛紛拿出總數高達5萬億英鎊(約合7.85萬億美元)的資金救市,(歐盟救市資金已達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金融援助7000億美元,但未包括美國信用卡9517億美元的欠賬和損失3650億美元的債券放大),以拯救股市、房價的大跌,穩定金融資本市場,減少和防范金融危機對經濟實體的沖擊和摧殘,扼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世界幾個主要經濟發達國家面對金融危機采取的金融救市資本(詳見下表):
面對經濟危機的策略
加強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共同應對預防金融危機升級為經濟危機。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難點,中國政府應和主要國際金融組織加強協調與合作,參與各種救援計劃,共同應對和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實施溫家寶總理就上合組織共同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提出的繼續推進區域內貿易投資便利化(包括國際道路運輸和成員國的毗鄰地區建立經濟特區等開展合作);實現區域內基礎設施網絡化,互聯互通;加快與聯合國亞太經合會、歐亞經濟共同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合作;在“上合組織發展基金會”建立后捐贈啟動資金的四點建議,支撐和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受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大幅度減少,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比例已由前幾年的30%減少到12%。特別是紡織品出口需大量轉入內銷,這就給我國紡織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害。汽車產業、機電設備制造更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出口造成的轉移排放將占總量的14.5%~24%。面對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應加快一二三產業結構的調整,按照國內市場的需求,不斷調整企業結構,為進一步擴大內需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增加節能減排的投入,努力盤活存量,提升核心競爭力。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走出去”,在危機中尋找機遇,著力研究制定企業走出困境、穩定發展的策略措施。
擴大內需、刺激消費。
啟動內需和促進技術進步,產業轉型是面對金融危機政策選擇方向之一,其中,加快農村土地制改革是擴大內需的著力點,通過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啟動內需進入市場。同時,應松動醫院、航空、鐵路等服務業和壟斷行業的準入管制,讓在金融危機中的受損企業找到新的增長點。盡快落實擴大內需的10項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時,應加快城鄉統籌改革發展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消費水平。
增加財政對金融行業的資金支撐力度,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近來,國家兩次降低利率和下調準備金率,兩次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稅率,共涉及3400多個項目、占全國對外出口商品的25%。下調貸款利率降低企業貸款成本。這次利率降低0.25%,相當于為經濟實體釋放增加流動性資金2000億元。同時,應放松開發貸款和增加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貸款及土地政策,為企業經濟發展和穩定市場起到助推作用。
在金融危機擴散中認真處理好三大關系
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挫傷著“敏感”行業,使一些企業陷入深淵、金融市場崩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泛濫,保持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應處理好三大關系,即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儲蓄與消費的關系。以增強企業經濟發展的活力,防止造成資產的泡沫化和經濟發展中消費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