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啟動新引擎
2009-1-7 22: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2008年12月7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的最大意義在于打破了過去讓珠三角作為一個行政區單獨發展的局面,并轉為整體發展,而且這種整體發展概念不是來自地方政府層面,而是作為國家意志。”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對《規劃綱要》頒布后對珠三角地區的牽引帶動作用,持有明顯的樂觀判斷。
對此,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認為,國務院出臺《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是對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提出的新要求。
事實上,在《規劃綱要》出臺的同時,珠三角地區的各大城市已經快速行動起來,積極融入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新區、成渝試驗區、武漢和長珠潭城市圈(群)之后的中國又一個改革試驗區。
珠三角城市新動作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根據《規劃綱要》,廣州產業結構確立了“以現代服務業主導”的戰略布局。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廣州將充分利用先行先試政策,正在積極爭取恢復設立期貨交易所,同時在服務業外包上發力。而在體制創新方面,廣州開發區接下來將在對外開放、自主創新、現代服務業、集約發展、粵港澳合作、城鄉一體化等方面進行新一輪改革創新。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鄔毅敏近日表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國家戰略下,廣州將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率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建設區域性服務中心、消費中心、金融中心和決策控制中心。廣州金融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是將廣州建設成為中國南方金融中心。鄔毅敏表示,目前廣州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業務中心和金融調控中心的地位初步確立。而在《綱要》中,建設廣州區域金融中心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并在金融改革方面得以先行先試,“廣州金融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鄔毅敏說,廣州金融業發展的分階段目標為:到2012年,初步形成帶動全省、輻射華南、聯通港澳、影響東南亞的區域金融中心,并做強銀行業、壯大保險業、突破期貨業;到2020年,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區域性金融中心的水平,形成與香港功能互補、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金融交易中心、國際性定價中心和國際性金融資訊中心。
在深圳,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已被當作當前推進各項改革的中心環節。深圳提出,將推行大部門制度,機會成熟時取消區級政府,到2013年建立全新的公共服務型政府,比全國提前7年時間完成。
東莞提出,將繼續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建設“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創新外貿發展方式,爭當全省和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排頭兵。
佛山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點,提出將和其他特區及沿海開放城市一起探索大部制。
珠海提出,率先建設生態文明,決心“走出一條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樣的道路”,拋棄傳統工業化模式。此外,在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上,珠海也將先行先試。
中山提出建設“三個適宜”城市,堅持工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加快建設“適宜創業、適宜創新、適宜居住”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
惠州按照“民共建、民共富、民共享、民做主”的要求,提出努力把惠州建設成為國際級石化名城、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強市、全省實踐科學發展觀模范市和“人人安居樂業、家家富裕安康、處處和諧秀美”的“惠民之州”。
江門樹立了“以好為先,好中求快”的主旨,提出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民生、建設生態型現代化城市。
汕頭提出,在增強海港空港優勢、加快推進三大經濟帶建設、發揮僑鄉優勢、提升汕臺經貿合作層次等六個方面將進一步擴大開放。汕頭規劃建設了東部城市經濟帶、工業經濟帶和生態經濟帶,目前東部城市經濟帶建設啟動工作進展順利,工業經濟帶建設已經局部啟動。
珠三角如何成為新引擎
珠三角如何才能成為帶動全國發展更為強大的引擎?記者在廣東相關部門了解到,廣東將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二是進一步提高珠三角城市化水平,規劃建設珠三角大都市圈,打造亞洲發達的城市群,推進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一體化,推動同城化發展,進一步增強珠三角的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三是推動珠三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設全球高技術產業研發制造和新興產業創業基地,國際高端生產性服務中心,區域性金融、航運、物流和貿易中心;四是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珠三角地區的經濟輻射力,擴大市場半徑。
根據《規劃綱要》,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珠江三角洲地區空間布局,以廣州、深圳為中心,以珠江口東岸、西岸為重點,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帶動環珠三角地區加快發展,形成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地區優勢充分發揮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廣州市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優勢,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優化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區一小時城市圈的核心。優先發展高端服務業,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強化廣佛同城效應,攜領珠江三角洲地區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聯系緊密的城市群。
以深圳市為核心,以東莞、惠州市為節點的珠江口東岸地區,要優化人口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著力建設深圳通訊設備、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東莞加工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積極培育惠州臨港基礎產業,建設石化產業基地。珠江口東岸地區要加快發展電子信息高端產品制造業,打造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金融、商務會展、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構建區域服務和創新中心。
以珠海市為核心,以佛山、江門、中山、肇慶市為節點的珠江口西岸地區,優化城鎮體系和產業布局,盡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樞紐,加快建設珠海高欄港工業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航空產業園區和國際商務休閑旅游度假區。重點發展佛山機械裝備、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集聚區和金融服務區,中山臨港裝備制造、精細化工和健康產業基地,江門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區,肇慶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區。
廣東省發改委一位負責人介紹說,為實現《規劃綱要》的安排,珠江三角洲地區九市要打破行政體制障礙,遵循環境推進、市場主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創新合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要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規劃。探索建立有利于促進一體化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財政體制和考核獎懲機制。
以廣州、佛山同城化為示范,以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為切入點,積極穩妥地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提升整體競爭力。推進城市規劃一體化,優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間結構布局。加快建設珠江三角洲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建立統一的天然氣輸送網絡和成品油管道網絡,實現區域內油、氣、電同網同價。這位負責人說:“到2012年,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一體化。到2020年,基本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本報記者 李成剛 謝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