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鋼鐵物流行業戰略供應鏈合作新局面
2009-1-4 17: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8年,國內鋼材需求萎靡不振,國內宏觀經濟發展增速趨緩,國際經濟形勢動蕩不安,就我們所在鋼鐵產業來看,5月至今,國內普通鋼材價格幾近腰斬。與此同時,鋼鐵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沖擊:源頭鐵礦石遭遇進口長協礦高價套牢,鋼鐵生產面臨進退兩難尷尬境地,鋼貿流通領域遭遇寒冬、眾多流通商家經營處境艱難,金融服務企業遭遇價格腰斬后的壞賬增加風險,終端用戶卻始終面臨不知該何時買鋼材的窘境。整個產業鏈上各行業企業,均感受到了來自于宏觀經濟增長減速后的寒冬氣息。
追究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我們認為,是整個行業內尚未有效形成“鋼鐵戰略合作供應鏈格局”所致。鋼鐵基礎原材料盲目囤積、導致進口材料價格與日俱高,鋼鐵生產供應無序,終端用戶需求有效釋放無門,而縱觀當今鋼鐵流通行業,仍舊未扮演好“上下游和諧暢通渠道架構者”之角色。處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十分有必要冷靜一下,西本公司也有意與大家一起來探討現狀:大家能否攜手共同開創產業“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新格局。以下,西本公司從自身操作經驗角度,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西本新干線模式介紹
上述問題的癥結在于,整個鋼鐵物流產業鏈資源配置不合理,生產與需求某種程度上是脫節的,加之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更加劇了鋼鐵產品供需矛盾的積累,一旦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的破壞能力,大家或許已經有深刻的體會了。
說到西本模式,通俗地講,是旨在攜手鋼鐵物流產業鏈上的鋼鐵原材料供應行業、鋼鐵生產行業、鋼鐵流通貿易行業、物流行業、鋼鐵消費行業、加工配送行業和金融服務行業,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迅猛發展的有利條件,將傳統鋼鐵物流產業鏈上的眾多行業競爭空間與范圍擴大,有效提升參與到“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中的各個行業、企業自身的競爭層次、競爭能力。同時,從競爭要素上看,要逐步摒棄傳統發展模式下爭市場份額、爭流動資金、單獨投入爭技術領先、惡性人才競爭的傳統思路,逐步將眼光擴大到產業鏈上爭取戰略伙伴;而從競爭方式上看,也要從片面的市場競爭向市場競合轉變。
上述這些轉變,是將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目標,從淺層次的“提高競爭力”,向“培植持續的核心競爭力”方向轉變。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今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單個“鋼鐵物流產業鏈”上的行業、企業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為爭奪某些終端、某些顧客的一對一的競爭了,甚至主要也不是為了爭奪鋼鐵產品市場的占有率、覆蓋率的競爭,而是基于鋼鐵基礎原材料采購、鋼鐵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制造、配送與分銷、銷售與服務的跨時空的競爭,這種競爭已經發展為供應鏈體系之間的整體競爭。
應該看到,這種全方位的競爭格局之下,已經使得合作的重要性變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突出,從而在更高層次上使競爭與合作密不可分,形成良性的競合(競爭、合作)格局。
可以說,戰略供應鏈就是在全方位競爭的條件下,催生出的全方位合作組織,是市場理性發展的必然選擇。快速就是提高市場響應能力,形成速度領先優勢。市場反應的速度、形成規模的速度以及達到盈利所需的時間,這些因素正在成為企業夢寐以求的競爭利器。
而戰略供應鏈能使鏈上各節點企業在相互信任基礎上,通過整體配合,快捷地把握市場信息,使鋼鐵產品從原材料源頭、到生產、再到售后服務,與顧客的需求高度一致。
在這中間,有兩問題需要提出注意:
其一、鋼鐵產業供應鏈上的各方,能通過各自核心能力的有機組合,通過“縱向協同”“橫向聯合”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筑就差異化市場競爭優勢。
其二、如果從供應鏈角度觀察國際優勢企業發展的歷史,就能看出,為強化供應鏈合作,加強對原材料供應、產品制造、分銷和銷售全過程的控制,不少企業都曾采取了以“資產”為紐帶的“自給自足”的上下游一體化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我們的鋼鐵生產企業正無一例外地采取這種模式,這也是在工業化初、中期資源約束型的市場環境下非常盛行的成長模式。但在當今買方市場背景下,這種非專業化經營模式“既形不成競爭規模優勢,又存在著巨大的投資及管理風險”,想必在座的生產企業在此番“鋼鐵寒冬”過程中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大家忽視了對自身更重要的核心能力的培育與擴展。
這兩點思路,有效地解決了鋼鐵產流通領域同行之間的合作、也為生產與流通領域之間的合作指明了方向。聯系到整個和宏觀經濟大背景、行業嚴峻的發展形勢,我們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無論同行、還是鋼鐵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只有合作,才有出路。
二、西本新干線實施戰略
在“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的實施問題上,西本公司多年來總結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新理論,簡要概括起來就是“合作流通、發展終端、計劃經營、統籌利潤”這十六字方針。
“合作流通、發展終端”。概括而言就是培植打造“鋼鐵物流產業鏈”上的核心競爭力,旨在強調合作,尊重合作主體之間各自的優勢領域,共同打造“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來滿足終端用戶的差異化需求。這中間強調了鋼鐵生產與鋼貿流通之間的合作、同時也有效化解了鋼貿流通領域自身傳統存在的競爭排斥。
“計劃經營、統籌利潤”。總結來說,這是實現“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的根本保障,是最為重要的戰略管理策略。可以說,“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上的各個合作方,是基于長遠戰略利益而結合在一起的,但仍然具有獨立性,其權力與義務是平等的。這樣情況下,戰略供應鏈的管理與傳統的行政或具體業務程序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極強的戰略協調能力,這其中選擇合作對象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一般來說要選擇企業文化、價值觀相同或相近的,同時輔助以合適的利益分配格局。
除上述戰略指導思想以外,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一體化、信息化的平臺硬件載體。這是實施戰略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的關鍵技術基礎,沒有各節點企業內部的信息化,一體化,沒有內部的同一規劃、統一采購,統一生產,統一物流配送和統一銷售,就不可能從整體供應鏈上來控制采購、生產、倉儲、運輸、配送、銷售等物流環節的效率和成本。
宏觀經濟調整態勢依舊,鋼鐵產業完全復興仍需時間,在這樣一個冬天來臨的日子,作為行業內的一分子,我們有必要合作共存,抱團過冬。同時,“鋼鐵物流戰略合作供應鏈”的打造,也為企業后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使得企業規避風險能力得到增強,誠心期待鋼鐵物流產業鏈上的鋼鐵原材料供應商、鋼鐵生產商、鋼鐵流通貿易商、鋼鐵物流加工配送企業、鋼鐵消費企業和金融服務企業,能夠廣泛參與到產業變革探討中來,也誠心祝愿大家都有攜手合作機會,共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