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中銀鐵路打造太原鐵路交通新格局
2009-12-7 14:4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條鐵路將改變一座城市。
山西古稱表里山河,“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在遙遠的古代,獨特的山川地貌提高了山西在全國的軍事政治地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形勢卻成了一個極大的缺陷,落后的交通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和人力資源的流動,限制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這方面,太原感受尤為強烈。
打破舊格局
在一張山西省交通地圖前,曾任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現任太中銀鐵路公司副總經理、山西地產投資公司總經理的薛俊明說,由于大山的阻隔,太原一直沒有成為一個區域交通樞紐,南北向公路鐵路較多,東西向向東可以到達石家莊、北京,向西卻沒有鐵路,與西部地區沒有形成很好的交通聯系。鐵路在太原形成了丁字形格局,直接限制了區域交通優勢的發揮。作為一個文化大市和資源強市,太原的區位優勢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要實現最新城市總體規劃“溝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目標,太中銀鐵路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太中銀鐵路的建設,徹底改變了太原的鐵路交通格局。
太中銀(太原至中衛至銀川)鐵路東西貫穿山西、陜西和寧夏兩省一區,沿途多為山地、高原和沙漠戈壁,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經濟落后。但兩省一區荒涼的土地上卻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山西省呂梁地區的焦炭基地、陜西榆林地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均位于這一區域。太中銀鐵路的建設拉近了這一地區與周邊的時空距離,將極大地帶動鐵路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當地人民脫貧致富。
征地拆遷
太中銀鐵路是一條現代化、高標準的大能力客貨鐵路通道,主要技術標準為國鐵一級電氣化鐵路,榆次至定邊段雙線,定邊至中衛段、定邊至銀川段單線,全線時速160公里。太中銀鐵路總投資335億元,全長986公里,工程2006年2月開工,預計2010年8月建成通車,歷時四年半。太中銀鐵路起點為太原南客站,經山西省太原、晉中、呂梁三市8縣區,進入陜西、寧夏,山西省境內216公里,其中隧道38公里,橋梁近41公里,總征地面積13550畝,總拆遷面積35萬余平方米,搬遷企業50余家。根據鐵道部與省政府的《會議紀要》,山西省承擔的責任義務為工程征地拆遷,所發生費用作為資本金入股。省國土資源廳組建地產投資公司作為出資人,代表省政府行使資金籌集、征地拆遷工作。
目前,征地拆遷和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建設已進入電力、線路等配套階段,明年8月可實現通車目標。
帶動發展
太中銀鐵路途經太原市小店區、清徐縣,對兩地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巨大,清徐縣是最大的受益者。
太中銀鐵路結束了清徐縣沒有鐵路的歷史。清徐是太原市第一大縣,經濟總量在太原市占有很大比重。清徐工業經濟非常發達,焦炭、暖氣片鑄造等許多行業聞名全國。焦炭、暖氣片等行業對交通的依賴性非常大,由于沒有鐵路,原材料和成品必須依靠公路運輸來完成,加大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很難做大做強。太中銀鐵路途經清徐并建設一個車站,必將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鐵路運輸價格比公路低得多,太中銀鐵路建成后,清徐的資源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企業經營成本將大大降低。對于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的焦化、暖氣片等重化工行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太中銀鐵路拉近了山西與陜、甘、寧等西部地區的距離。鐵路建成后,將會極大地帶動太原市乃至全省相關產業的發展。從寧夏銀川至太原,原來只能依靠運價高昂的飛機,公路運輸價格不菲,時間又長。乘坐高速電氣化列車,從太原至銀川只需要5個小時,僅相當于公路用時的四分之一。太原市文化旅游資源豐富,資源大省發展成為文化旅游強省,缺少的正是便捷的交通。高鐵建成后,大量客流進入太原,必將帶動太原市文化旅游業快速發展。同時,太中銀鐵路建設還將極大地帶動太原市物流等許多行業快速發展。
清徐農副產品十分豐富,葡萄、老陳醋等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又是全省重要的蔬菜基地。鐵路建成后,清徐、小店等地路網結構更加合理,運能將得到極大提升。或許,不久的將來,清徐葡萄和陳醋的芳香將伴隨高鐵滾動的車輪,穿越太行、呂梁,進入廣闊的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