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打造三大都市圈推動澳門加速融入珠三角
2009-12-14 15: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打幾個電話,到珠海填幾份報表,到中山簽訂單,幾個小時內文質彬彬的鄭劍儒就能搞定澳門一家賭場的礦泉水供應。對這位澳門商人來說,到珠江口西岸的珠海甚至中山做生意,就像他駕車越過1700余米的蓮花大橋一樣容易:他在珠海、中山的礦泉水中轉倉庫,就設在珠澳跨境工業區里。
“我們做生意就這么簡單,在跨境工業區倉儲礦泉水,賭場要水的話很快就送過去。”鄭劍儒笑著說。他的身份是泉露飲品公司(澳資)董事長,對澳門賭場以及附近居民來說,泉露是個并不陌生的礦泉水品牌。
珠澳跨境工業區,對于許多澳門人來說耳熟能詳。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說,這是一個整合珠澳兩地資源優勢、實現雙贏之舉。對于澳門,它有助于拓展澳門企業的發展空間,使其更方便地聯系內地市場,以帶動澳門第二產業的發展,優化澳門產業結構,對博彩業獨大所帶來的深層發展隱患形成必要的緩沖和預防。
澳門正日益融入珠三角,這是由于大珠三角特定的世界級都市圈戰略決定的,鄭天祥說。
廣東省社科院院長梁桂全表示,未來20至30年是西太平洋地區全面崛起的重要時期,粵港澳剛好在中心重要位置,大珠三角世界級都會區將成長起來,由香港、澳門和珠三角9市組成的“大珠三角”地區,將建設成世界上繁榮、有活力的經濟中心和世界級都市圈之一。他預測,未來15至20年,這個世界級大都會區的GDP將達1.5萬億至2萬億美元,人均2萬至3萬美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說,目前,大珠三角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其規模超過了倫敦都市圈,在世界上僅次于紐約都市圈和東京都市圈。
為實現大珠三角戰略,中國在珠三角地區正全力打造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但擺在人們面前無法回避的事實是,珠中江都市圈明顯是較弱的一環——無論從常住人口還是從GDP看,都無法和深莞惠、廣佛肇都市圈相提并論。
據官方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珠海市擁有常住人口約148萬人,GDP總量居珠三角9市的第8位;澳門常住人口約55萬人,GDP192億美元,而香港常住人口約有700萬人,GDP達到2238億美元。
鄭天祥說,與香港、深圳兩座城市的核心區相距幾十公里不同的是,澳門與珠海兩座城市的核心區緊密連接,就連郊區在地理上也是相連的。但是兩座城市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基本上沒有建立起太大的關聯性。
決策者們正在致力于解決這個突出矛盾,梁桂全教授說:“珠澳兩地同城化,能實現兩地資源優勢互補、一體發展,特別是促使澳門融入大珠三角。”
2009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通過發展現代產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鼓勵金融創新,實行更加開放政策,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臺。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楊允中說:“珠澳合作由此跨上新臺階,開拓了‘一國兩制’的新空間”。
將于月內奠基的港珠澳大橋,將有助于加強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空間和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協調,推動資源整合力度,促進三地人員、資金、貨物、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動。“這對于澳門融入珠三角與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余烈說。
澳門學者郝雨凡認為,澳門獨特的世遺景點、年近3000萬的游客,都讓旅游資源豐富的珠海具備了對接優勢。他預言,旅游文化產業將成為兩地合作的重要交接點,并以此達到區域深度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