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元譜就泉州市高速公路網建設三部曲
2009-1-20 16:4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600億元譜就泉州市高速公路網建設三部曲:一條路→一個環→一張網
“飲西湖龍井,嘗溫州海鮮,喝紹興老酒,吃嘉興粽子,看寧波海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使得浙江人可以在一天里盡享人間天堂之風花雪月。泉州人同樣胸懷美麗的夢想:未來7年內,以福廈高速公路晉江牛山互通為起點,延伸出泉三高速公路,延伸出環城高速公路,再延伸出整個高速公路網,泉州的高速公路由一條變多條,出省互通由一個變多個,全市人民出門有高速、抬腳就上車,享受高速生活帶來的快感。
今年1月20日,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德化段試運行,這一目標已經得到了實現。車流帶動人流,人流帶動物流,物流帶動財流,在未來,環城高速公路將串起除安溪、永春、德化、泉港以外所有縣(市、區)。“一環兩縱三橫五聯”的泉州高速公路路網將使泉州縣縣通高速,城際之間將縮短距離,出行將變成一種享受,發展血脈也將一步步打通。□本期執行黃小玲陳凌鷺
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德化段試運行
一條路:打破十年蟄伏期
這個春節,許多在泉州工作的德化人準備開車走泉三高速公路回家過年。他們計算過,從泉州到德化的車程已經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為50分鐘,回家的路變短了。從2005年10月動工開始,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就被給予了太多關注,因為它肩負的不僅僅是縮短車程的任務,對泉州而言,它在改寫歷史。
等待13年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路,帶來發展的福音,帶來騰飛的希望。早在1982年,全國還沒有高速公路時,福建就把修建高速公路的設想擺上了議事日程。1984年,國內開始啟動高速公路建設。福建搭上“順風車”,出臺了泉廈高速公路前期研究報告。但修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巨大資金,擋住了福建高速公路的發展步伐。
由于經濟條件有限,福建省政府作出先建設泉州至廈門段四車道高速公路的決定,泉廈高速公路正式進入立項階段。數載酣戰后,1997年泉廈高速公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前通車,這也是泉州迎來的第一條高速路。
蟄伏10年掀起高速路建設熱潮
高速公路的建設,泉州戴上“全省第一”的帽子后,因為種種原因,發展停滯不前。自起步后至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德化段通車前,十年間,泉州仍只有一條泉廈高速公路,通車里程86.14公里,高速公路建設明顯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據統計,2008年泉州經濟總量約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人口占全省的21.53%,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僅占全省通車里程的0.05%。雖然基礎較為薄弱,但泉州人對于高速公路的期盼和追求一直未停止。2005年,泉州終于迎來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動工建設。
這一錘,掀開了泉州快速、大面積建設高速公路的新篇章。僅2008年,泉州就新開工4個高速公路項目;未來7年,泉州還將再建8條高速公路。可以預見的是,在很長時間里,每年泉州都會有50多億元的建設資金投入高速公路建設。
盼望多年
回家的路更近了
泉三高速公路的建設,改寫了泉州高速公路建設的歷史。我們不妨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來談談它的好。
三四年來,林先生一直與妻子分居兩地,自己在市旅游局上班,而妻子則在德化自來水公司上班。一提到來泉州,妻子就難受,因為恐懼那幾個小時的車程。聽說今年1月20日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德化通車,夫妻倆就天天倒計時,盼著這一天到來。76公里的車程,只要50分鐘,又不用顛簸,周五下班后想回家,先打個電話,進家門時飯菜都還沒上桌呢。周末也不用急著趕回泉州上班,周一早上6點起床,走高速公路,還能比別人早到單位打卡。
可以預見,和林先生一樣,隨著今年5月1日泉三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沿線經濟圈里成千上萬人民的生活方式,將因此而改變。
力爭數年
打造高速公路經濟繁榮帶
交通條件的改善將帶動商貿經濟的換擋加速,一個成功的案例是: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車后,從北京到塘沽11個出入口附近區域,形成了11個新興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條高速公路產業帶被寄希望成為中國北方的“硅谷”帶。
泉州也打著產業帶的算盤。以永春為例,永春早就寫起了文章,積極做好泉三高速公路岵山互通匝道立體交叉和農村公路“上銜下延”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暢通對內對外連接通道,希望以此引導物流企業和工業企業合作,謀劃在泉三高速公路下洋等互通口附近規劃建設物流中心,在高速公路沿線整合發展一批整體規模大、吞吐能力強的市場,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和商貿流通業,把永春建成承接沿海與內陸的商品物流基地。此外,依托高速公路互通口,永春還將規劃建設好工業項目區,構筑“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加強中心鎮與周邊鄉鎮的資源整合力度,培育一批商貿帶動型、工業主導型和綜合服務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力爭用數年時間,形成獨具特色的高速公路經濟繁榮帶。
環城高速公路走下藍圖
一個環:環起未來中心城市的核
古時泉州有七個城門,簡稱羅城七門:東門仁風、西門義成、南門德濟、北門朝天、新門臨漳、涂門通淮、水門通津。如果沒被拆除,七城門如今每天都將面對車輛擠爆城門的尷尬。
如何解決城市擴張帶來的交通擁堵難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城市聚集效應與擴散效應,環狀開拓,擴大城市規模。而這,也是泉州環城高速公路的由來。
五段路串起一個同心環
2007年12月28日,泉三高速南惠支線項目正式開工,宣告泉州人自己的環城高速公路建設開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泉州環城高速連接著泉州經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幾個區域,連接著全國最大的服裝、鞋業、水暖等基地,建成后對做大做強泉州本地企業將起重要的紐帶作用。不久的將來,一條串起泉州除安溪、永春、德化、泉港以外所有縣(市、區)的環城高速公路將躍然出現在世人面前。
據悉,泉州市環城高速公路由環城高速公路一、二、三期工程等5個路段組成,路線里程約140公里。目前,一期南惠支線在建,其余4段正在做前期工作。其中,南惠支線起點位于南安張坑,途經南安、豐澤、洛江以及惠安等四個縣(市、區),終于惠安縣斗尾港。項目全長約56公里,全線按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全線共設南安張坑(樞紐)、泉州北、洛江雙陽、惠安草埔園(樞紐)、洛陽、塔埔(樞紐)、涂寨、東嶺等八處互通式立交。
未來城市的核心區都環起來
泉州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黃世清認為,目前,很多城市都在為屏蔽交通而建設環城高速公路,泉州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城市整合的重要意義。
黃世清說,從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來看,泉州的中心城區有2980平方公里,包括鯉城、豐澤、洛江、泉港、晉江、石獅、惠安以及南安的12個鄉鎮或街道。這么大的范圍,要形成整體,需要解決交通問題。目前,泉州幾個城區交通聯系基本靠原來的老線路,如省道307線、省道308線等,已經不適應發展。如果沒有新的交通系統,今后城市核心區域會中斷連接。而環城高速公路,剛好圍繞核心區域,把核心區域組織起來,連成整體,大大提高交通可達性。其中,環城高速公路三期的泉州灣跨海大橋連接石湖與秀涂,強化了整個環灣地區的形象聯系。
對外改善交通格局對內改善交通擁堵
從示意圖上,我們不難看出,泉州環城高速公路不僅僅是一環,而是“一環+射線+穿線”的形狀,福廈高速公路從環內交叉穿過,泉三高速公路等“射線”從環上延伸出去,出口更多,使得整個環的通達性更強。
最早市區上高速公路只有西福互通一個入口,上高速市區是必經之地,無形中加大了市區的交通擁堵。以后上高速公路的方式有更多種了,僅僅在市區范圍內,刺桐大橋、北峰、江南錦美、晉江紫帽、牛山、雙陽都可上高速。屆時,過境車輛只需通過交通節點進入環線,就可達到分流的目的。另外,市區之外的洛秀組團、晉江、石獅等也可以直接上高速,過境車輛不需要穿過市中心,直接進入環線即可。如此一來,不僅能較好地解決過境車輛通過市區城市道路對城市生活產生干擾的問題,實現內部循環,還可以改善對外交通格局。
當然,高速公路開口也是有講究的。黃副局長告訴記者,從城市規劃角度,他希望環城高速公路開多點口,可以像城市交通干線標準,2-3公里有一個開口。因為開口越多,城市化程度就越高。但從經濟效益角度,一般5公里一個開口。有開口,周邊就有機會發展新產業,循高速公路而來,晉江牛山規劃了物流園區,洛江雙陽規劃了萬畝工業園,豐澤規劃了北峰軟件園,惠安規劃了石化工業園、船舶工業園。放眼環城核心大地,一個個以高速公路為紐帶的經濟增長帶正在強勢崛起。
時空變化后每一點都是中心點
從南安霞美張坑坐車到惠安斗尾港,需要花2個小時的時間,而環城高速公路建成后,只需半個小時就到了。高速公路帶來較深遠的影響主要還是時空概念的變化。環城高速公路一完工,一個小時就能把整個環走完,也就是說,泉州除安溪、永春、德化、泉港外所有縣(市、區),只需要花一個小時就能到此一游了。而安溪、永春、德化,只要通過環上的“射線”進入泉三高速公路,同樣可以很快抵達。屆時,時空觀念將發生全新的改變,一天之間在全市各個角落活動,對大家來說,都將變得非常輕松。
這種轉變,就是得益于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它所組建的高速公路網絡,等于給泉州新搭建起了一個網絡狀的空間結構。在這個結構里,每一點都是中心,泉州將形成泛中心概念,就連安溪、永春、德化等地區,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為中心,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泉州各地的商業交易成本,無疑將給泉州經濟注入全新的能量。
從“交通大動脈”到“經濟發展血脈”
一張網:未來7年帶來1800億元GDP
建設高速公路可謂一本萬利。除了顯而易見的交通便利,人們更希望依托高速路網的完善,擴大企業生產或商業貿易活動和發展的空間。泉州各地已經摩拳擦掌,做好準備迎接高速路帶來的產業發展。
7年基本建成市域高速路網
高速公路成為綜合運行體系中的大動脈和骨干網,為國民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立下了汗馬功勞。世界銀行在專題報告中提到:“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保持長期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得益于中國大力發展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
最近,省里通過《海峽西岸經濟區高速公路網布局規劃(修編)》,修編后泉州境內相關的有“一環兩縱三橫五聯”,共12條,約733.5公里。泉州對高速公路十分重視,計劃花7年左右時間,把轄區境內海西高速公路主要路網項目提前完成,總投資約600多億元,建設“一環兩縱三橫五聯”,從而打通泉州發展的血脈,讓海西名城從骨子里更加“活”起來。爭取在“十一五”末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十二五”中期基本建成環城高速公路,“十二五”末建成高速公路網,基本實現城鎮通過二級以上公路與高速公路連接,所有縣級行政中心約15分鐘可以上高速公路,大多數城鎮在半小時內、邊遠城鎮在1小時內上高速公路。
600億元投資拉動
1800億元GDP
高速公路的經濟帶動效應,國外的經驗是,一條高速公路建成后的10年內,產業聚集的效果十分明顯:其兩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走向延伸發展,在各個出入口區域形成一系列衛星城鎮或經濟開發區,并以高速公路為軸線擴散形成產業帶。有資料表明,日本大約有40%的新建工廠建在距高速公路入口處10公里范圍內,約50%建立在距高速公路20公里范圍內。
泉州本地的經驗是,總投資27.8億元的泉廈高速公路,1999年日均收入47萬元,全年節省汽油572萬升,節省行車時間1400多萬小時,車流量1028萬輛次……這條路加速了沿線經濟帶的崛起,每個出口都成為外商的投資熱土。
算算更細的賬,據有關專家測評,高速公路的建設能帶動投資,每增加1億元的公路建設投資,可增加近2000個就業機會,需要用10萬噸水泥、1300噸瀝青、1300噸鋼材等。每增加1億元投資,可帶動GDP增加3億元。也就是說,未來10年泉州的高速公路建設將為泉州帶來1800億元的GDP。
新興產業將在高速公路旁崛起
世界上許多產業帶沿著高速公路兩側逐漸崛起,如美國的硅谷和波士頓的128公里高新技術產業帶等等。為了迎接高速路網帶來的商機,泉州各地根據規劃中的高速公路互通,有針對性地謀劃當地產業發展。
南安發展計劃局產業科蔡科長說,考慮到將來的泉州市高速路網與霞美鎮互通的位置,南安規劃建設了濱江汽配基地和光伏產業基地,光伏產業基地現在已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福建分園以及7個光電企業項目落戶,投產后年產值可達70億元以上。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內,已有35家企業投建,預計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40億元,希望依托高速公路把這兩個基地帶上高速發展的道路,吸引更多國內外的企業入駐。
安溪也在高速路網的沿線建設了安溪工業園和安溪龍橋工業園兩個工業園區,在高速公路完善了交通設施的同時,加快了工業園區人流、物流的流通,提高了安溪的招商引資力度,產業鏈也可能由此獲得延伸,吸引高科技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入駐。目前,安溪除了勞動密集型產業之外,也開始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傳統產業欲借路升級
晉江高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速公路網連通了泉三高速與沈海高速,對晉江交通起極大的疏導作用,周邊的生產要素直接經由互通處高速公路流通,給晉江產業的進一步轉型升級集聚了豐富的資源。“隨著行政中心的東移,豐澤傳統產業的轉移升級成為必然,高速路網的建設將對這一變化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豐澤區經濟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泉州高速路網建成后,作為“中國童裝名城”和“第六批紡織產業集群試點地區”的豐澤區可以共享晉江、石獅紡織服裝發展資源,豐富延伸童裝產業鏈,同時產品也能夠通過高速路網第一時間銷往全國各地,從而進一步提升“泉州制造”的競爭力。
從互通口找到山海協作新方向
“石獅是個半島型的城市,產業的外向度高,只要多一個石獅與外界連接的通道,對其產業的發展和推動都是巨大的。”石獅經濟局林副局長說,環城高速路建成后,石獅境內將新增蚶江和荊山兩個高速路出入口。
按照石獅“十一五”規劃,石獅要建成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綜合交通體系,通過泉州灣跨海通道、高速公路連接線、石湖港等形成快捷的對外交通通道,以泉州環城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和通往各鎮的放射公路形成暢通的城市交通網絡。石獅交通局工程股的高股長表示,目前石獅各個港區的配套道路已經基本完工,等高速路出入口建設完畢后,港城聯動便能發揮起作用。
林副局長表示,高速路網不僅對石獅本身發展有利,建成后,安溪、永春、德化的商品就能夠通過高速路網運往石獅,再搭上海上運輸的通道,大大減少物流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通過高速路網,強化山海聯動作用,也是山區縣所期盼的。高速路網在安溪有四個互通,分別是安溪東互通、鳳城互通、官橋互通、龍門互通。安溪高速辦陳主任表示,這將使安溪縣的路網發生質的飛躍,由以前的二級公路升級為高速公路。三分之二的安溪縣都受到它的輻射,如蓬萊、參內、鳳城、城廂、官橋、龍門、西坪、虎邱等,縣城100多萬人將由此收益,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能力,鋼鐵、竹藤、茶葉、水泥、建材等產業的物流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旅游也要實現質的飛躍
當年溫福高速公路打通,太姥山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旅游井噴,可以說是高速公路給了太姥山第二春。市旅游局顏局長認為,交通是民生的生命線,也是旅游的生命線,隨著泉州高速公路網絡的完善,泉州旅游業“十一五”末將上新臺階,“十二五”末將有質的飛躍。
市旅游局市場管理科溫科長介紹,目前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飛機和火車,雖然這幾年泉州的立體交通逐漸形成,但還是有很多不足如航線不夠等,造成商務乘客多,游客乘客少;火車出省了,卻只有一條線路,沒有發揮到該有的作用。而高速公路網絡的構建,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交通方面的不足。首先區域旅游協作將加強,閩西南、閩粵贛會更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到三明只要2個多小時,整個區域的周末游將被帶動起來,旅行社要推短線旅游線路也更好推,更突出。其次自駕車市場拉動更大,保守估計每年將有15%-20%的增長。這幾年,自駕車市場中珠三角、長三角成為泉州最主要的兩個客源市場,廣東、上海、杭州、蘇州來泉州自駕游的也很多,高速公路的走向剛好與這幾個區域非常吻合,拉動性將非常明顯。再者,高速公路開通,泉州打造海西旅游目的地,泉州是第一站,而后輻射到其他城市。高速公路對打造旅游目的地作用明顯,現在就應該加大宣傳力度。
相關鏈接
“一環兩縱三橫五聯”
“一環兩縱三橫五聯”聽起來抽象,卻像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將泉州的各縣(市、區)連接在一塊,并接打通了泉州對外的高速通道。一環,即環城高速公路;兩縱,即南北走向路線兩條:福廈高速公路泉州段、沈海高速公路復線泉州段;三橫即東西走向路線三條: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莆田至廣東梅州高速公路泉州段、廈(門)至沙(縣)高速公路泉州段;五聯即城市聯絡線(泉廈漳城市聯盟高速公路泉州段)、交通樞紐聯絡線(斗尾疏港高速公路、圍頭疏港高速公路、泉港龍頭嶺至肖厝碼頭疏港高速公路)和跨區域聯絡線(泉金聯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