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優先仍難改中鋼協鐵礦石談判不利格局
2009-11-5 15: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選擇原則在悄悄轉變,已經由價格先決變為優先考慮多國別來源。海關10月30日公布的進口鐵礦石分國別最新統計數據,就顯示了這樣的原則。統計顯示,今年1-9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前5大來源國分別是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和烏克蘭,進口來源分布和價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增加了除澳大利亞和巴西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采購量,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烏克蘭和南非,分別同比猛增91.3%和144%,遠遠大于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量的增速;二是到岸價則因國別而顯示出巨大的落差,已經由原來的到岸價接近變為懸殊,無論離中國遠近,幾乎是一個離岸價,顯示出鐵礦石貿易的賣方市場地位。從到岸價來看,雖然南非礦和烏克蘭礦都高于澳大利亞礦和印度礦,已經接近必須進口的巴西礦的到岸價,但中國采購力度卻在大幅度提高,顯示不計價錢而優先考慮多途徑進口的考量。在我們看來,國別優先也難改中國鐵礦石談判的不利局面,反而增大了鐵礦石的進口成本。雖然此前中鋼協提出一個“中國價格”的模式,近日力拓公司鐵礦石部門首席執行官薩姆•沃爾什也似乎在突然示好中鋼協,表示明年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定價將區別于其他市場,制定一個“中國價格”。但中國強勁經濟復蘇的后面,是對鐵礦石需求的仍然旺盛,三大礦商幾乎不可能接受中鋼協所謂的“量大從優”。何況,此前中鋼協今年唯一的“成績”——與澳洲鐵礦石生產商FMG所談成的優惠價,也僅僅執行了一個多月就遭遇夭折。FMG尚且如此,何況三大礦商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