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交通運輸行業:主動性過剩

2009-1-14 19: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供給過剩是經濟周期中的常態。市場經濟的生產和消費并不能對稱發展,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五次經濟周期,也出現過嚴重的產能過剩,其暴露均由外部金融危機因素觸發,根源在于爆發前有過持續的固定資產投資高膨脹,目前正處于第二次產能過剩,不單是消費品,而且可能蔓延到生產資料。

  交通行業承擔了經濟發展中的“主動性過剩”。作為古老的公眾服務基礎產業,交通行業承擔了經濟發展的先鋒和帶動作用,減少國民經濟運行的摩擦成本。而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內容,在經濟下降時,政府通常會啟動或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來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根據目前規劃,明后年又將是交通行業的產能集中釋放期。

  交通行業增長的驅動因素已然弱化。其中基礎設施行業增長驅動主要是外生性的,地理壟斷是其優勢也易造成“坐地收錢”惰性,穩定性正受到“主動性過剩”沖擊。而國內“運營商模式”尚未成型,如港口的“全球碼頭運營商”,機場的“管理集團”,它們能向外輸出資本、技術、人才和管理能力等。

  港口:公司增長驅動因素主要是外貿,加入WTO,集裝箱化率提高,泊位緊張。目前外需發生變化,泊位供給已迅速增加。

  機場:公司增長驅動因素主要是航空景氣和資源瓶頸。目前已經進入了寒冬,盡管遠景有消費概念的“航空城”,非航業務比重仍然較小。

  公路:路網分流是多數公司未來擔憂的重要因素。計重收費邊際效益已遞減,好路段稀缺,收費輿論壓力非常大,鐵路興起也產生影響。

  鐵路:行業建設并不能給地域經營公司帶來收益,公司相對獨立性較弱。

  航運:增長驅動因素是全球化進程和國際分工。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抬頭,危機中未見大量拆船,走勢難以有根本性的變化。

  航空:經濟波動,高鐵項目,人民幣可能貶值等,景氣難以樂觀。

  給予交通行業整體評級為“中性”,下調機場、公路和鐵路評級為“中性”。

  超額收益將來自于事件推動下的估值短期波動。交通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公益性,政府往往充當“救火隊”,采取注資、補貼和推動重組等手段來改善企業經營。短期看好“撐不住的行業”或者β值較高行業(航空和航運)估值波動,但僅是交易性的機會,必須控制好安全邊際。在基本面上相對看好與內需相關的機場、鐵路和公路的穩定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