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抓住關鍵深化長三角區域合作

2009-1-1 14:4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協調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應該看到,長三角區域協調的體制與機制還存在不少缺陷。借鑒國際上發達國家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的經驗,根據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實際,我們需要重點突破,抓住關鍵,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區域合作進程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近期召開的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提出,要深化區域合作,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以市場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合作長效機制。 
  借鑒國際經驗做到“三明確” 
  回顧長三角區域合作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規劃協作階段。1982年國務院成立了上海經濟區規劃辦公室,其職能是為中央對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統一規劃,制訂以國務院專業部委為主體的各類產業、專項規劃,促進兩省一市的經濟橫向聯合。二是要素合作階段。1992年長三角區域政府協作辦(委)主任聯席會議,后升級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以政府為引導,以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為基礎,支持和鼓勵企業在生產要素的人流、物流、技術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方面加快橫向經濟協作。這一階段,長三角區域受惠于橫向經濟聯合,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三是制度合作階段。本世紀初,長三角兩省一市按照“優勢互補、密切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了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機制。改革的重點是管理體制,創新的內容是政府間的制度合作。制度合作的重點也從經濟領域擴展到基礎設施、環境保護和科技創新等方面。 
  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協調取得了長足進步,設立了交通、科技、環保、能源等區域發展平臺和大交通體系、區域能源合作、生態環境治理、海洋、自主創新、信息資源共享、信用體系建設、旅游合作、人力資源合作等若個專題,通過平等磋商,通過制度合作方式,推動了區域合作與發展。但也應該看到,長三角區域協調的體制與機制還存在不少缺陷。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較系統、較規范地統領長三角地區的合作體制和機制,區域合作機制缺乏制度和法律的剛性約束,一些地方設置行政壁壘政策的情況仍然存在,影響了區域內制度合作進程。企業之間許多微觀方面的合作,受制于地方行政壁壘的障礙。 
  借鑒國際上發達國家區域合作協調機制的經驗,有幾項內容值得我們重視。一是區域協調的推動主體十分明確。比如跨國家和地區合作的歐盟、波士華城市群等,都有十分明確的協調主體。二是合作方式、目標和途徑十分明確。誰組織、誰實施,實施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目標和結果,如何獎勵和懲罰,都十分明確。三是責任和分工十分明確,相互配合,銜接有效。從長三角的一些專項合作來看,還有執行機制不到位,報告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健全的現象,影響了實施效果。 
  根據合作實際突破“六方面” 
  根據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實際,建立區域協調機制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重點突破。 
  一是建立和完善“三級運作、統分統合、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長效機制。要以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社保、金融、涉外服務、工商管理為重點,在兩省一市區域協調中,科學地建立重點平臺和專題的設立程序,注重建立上下交流和溝通的工作機制,這是推動區域合作進程的重要基礎。 
  二是建立具有權威性的合作協調體系和服務體系。目前,長三角區域合作組織有區域性、行業性、企業聯盟性等的合作組織,也有地級市和縣級市合作組織,還有國有和民資的經濟合作組織,以及生產型和科研型等各類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但是,這些經濟合作組織缺乏區域合作的政策引導,合作流于形式。因此,應該建立一個引導區域合作與發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的協調制度框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