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更好的架構我縣現代商貿物流業
2009-10-23 1:4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武鄉縣商務中心 李三宏
近期,由閻縣長親自帶隊,對我縣經濟發展進行了觀摩和調研,大家進基地、看園區,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著我縣經濟的飛速發展,感受頗深,啟發很大。作為商務部門的一名基層領導,從全縣各業態飛速中,我既看到了必須盡快發展物流業的緊迫形勢,也看到了物流業發展的良好機遇,為此,現將自己幾點初淺看法整理如下:
一、我縣各行各業發展亮點紛呈,蘊涵的商機巨大
從農業園區到種植基地,從農產品批發市場到專業合作社,我縣農村的各種經濟實體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蓬勃發展,亮點紛呈,預計近3-5年內,可形成產品豐足、規模巨大的農產品市場供應。再加上我縣每年約5.6億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08年我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9億元,2009年1-9月份實現4.5億元),我縣每年的物流量大約在10-15億元,隨著全縣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一數據還將會逐步增大。因此,必將給我縣物流業帶來一定壓力,同時也為物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
二、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我縣現代物流業初顯雛形
縣委縣政府為了做大我縣物流業,提出了“強一產,精二產,擴三產”的宏偉戰略,特別是體南物流中心的建成,必將成為我縣物流業的龍頭。加之,近年來,我們積極利用國家“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注重發展物流業,組建了以縣城5個物流配送中心為基點,向下延伸23個小型物流配送中心為節點的物流體系,形成了覆蓋全縣14個鄉鎮的日用消費品和農資用品的配送網絡。以縣城和各大集鎮為主體的各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也初具規模,我縣現代物流業已經初具雛形,蓄勢待發。
三、統籌規劃,全面協調,進一步構建全縣物流一盤棋格局
過去,我縣的物流業全部由各經銷商、個體戶零星配送,散、亂、雜、小,存在信息不暢、運輸成本高、價格各異、質量無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規模,更沒有一個龍頭型的配送基地。體南物流配送中心的建成,完全解決了這一問題。為此,我縣下一步物流業發展要以體南物流中心為龍頭,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體南物流中心要首先定位于為配送方提供場地、設施和一切配送服務,負責統一管理、統一標識、統一服務規范、統一調度、統一發貨、統一配送,以及對入庫貨物質量檢查、分揀、加工、包裝、儲存、運輸等業務。
二是體南物流中心在起步之初要免費為配送方提供辦公場所和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現代物流管理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管理活動,沒有信息化的支持,就沒有現代物流管理。讓經銷商和配送企業派出專人進駐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為其免費提供專門的業務室,里面電子信息系統、電子結算平臺、配貨車輛信息等一應俱全,方便隨時調配貨物和了解市場信息。起步之初,可由縣政府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降低配送、倉儲成本,必要時可采取零利潤經營。對于我縣農產品,可采取免費發布信息,免費提供場地。從而積極鼓勵我縣一切有物流配送業務的經銷商、代理商、個體配送、農產品大宗銷售全部進入體南物流中心,真正實現所有商品全部經過體南物流中心統一集散、配送。
三是中心要逐步配置全面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全縣配送網絡。要配置最基本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MIS)、電子訂貨系統(EOS)、銷售時點信息系統(POS)、自動補貨系統、運輸信息管理系統及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等,使整個配送中心的采購、分揀、加工、包裝、儲存、運輸和配送等作業系統有機地聯系起來。實現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學化。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我縣“萬村千鄉”工程中興建的50個便民超市和150個農家店網絡,首先開通電話訂貨業務,根據基層網點訂貨電話,配送中心即可按照地域、路線進行統一配車、配貨,真正解決過去那種盲目的送貨上門、跑空車、缺貨少貨現象,這樣,既降低了配送成本,也滿足了客戶需求。其次要在條件成熟的便民超市先行試點電子網絡供貨制度,然后再逐步向各基層網點推進,最終實現全縣電子網絡供貨,電子結算。
四、科學引導,分步實施,打造一批專業批發市場和專業化商貿城。
要想做大我縣的商貿物流配送產業,僅靠我縣現有的物流量是遠遠不夠的。臨沂的物流配送就經歷了“第一代集貿市場、第二代大棚式市場、第三代專業批發市場、第四代層樓式市場,第五代現代商貿城”。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我縣要想做大商貿物流業,必須科學引導,分步實施,興建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和專業化商貿城。如馬鈴薯批發市場、旱地西紅柿批發市場、花卉批發市場等,真正能“載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最終實現構建貨通南北,輻射周邊縣區,甚至全國的大物流格局。真正使我縣物流配送業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支撐全縣經濟的一支主要力量。
五、幾點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能部門。目前我縣物流管理部門牽涉到商務中心、城建局、交通局、供銷社、糧食局等部門,甚至部分市場還是城建部門規劃興建。形成了物流配送和農產品市場建設管理“九龍治水”局面。建議縣政府領導牽頭成立發展物流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物流業的發展規劃、政策指導等工作,協調解決全縣在推進物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同時,明確政府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全縣物流業發展全面工作,縣直各有關部門要把物流業發展納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各司其職,合力推進我縣物流業發展。
2、構建大物流,實現大發展。我縣物流業發展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而要放眼全國、甚至世界,“思路決定出路”、“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我們要真正圍繞我縣地產特色,做大品牌,利用特色優勢,做強龍頭地位,利用自身優勢,做大物流業,真正建設以我縣為中心,物埠豐富,貨通南北,集散周邊,延伸全國的品牌物流市場。并以此來拉動我縣第三產業甚至整個經濟的發展。
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議政府采取貼息、稅收優惠或按比例安排政策性貸款等多種措施,引導社會資金進入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第三方物流企業建設、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和農產品市場建設,同時,積極向上爭取專項國債貼息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專項建設資金,確實加大我縣物流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
4、大力發展我縣農產品加工和冷鏈物流。對部分可加工的農產品實行精選加工包裝后,進入市場,如我縣的監漳鎮新興的“三里灣”合作社出品的“三里灣”系列農產品經過初加工后進入了超市、商場就是很好的例子。而提升農村農產品生鮮食品在低溫條件下的物流也應作為今后農產品物流的新方向。發達國家往往把產后貯藏加工保鮮放在農業的首要位置,美國農業總投入30%用于生產,70%用于產后加工保鮮。從表面看雖然是增加了投入,但相應地也大幅度降低了農產品損耗率,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節約的損耗費用足以彌補前期的投入。
5、進一步加強現代農產品物流的信息體系建設。現代農產品物流最大特征就是高度信息化,沒有現代化的信息體系支撐,就不可能完成現代復雜的農產品物流活動。我們建議:要充分利用商務部的“新農村商網”、武鄉縣政府網站、武鄉縣商務之窗等一批網站和農村廣播電視和報刊雜志信息技術傳播優勢,準確、及時地向外發布我縣物流市場信息,向農民朋友提供市場農產品物流信息,鄉鎮農技站,不僅要向農民朋友傳授技術,還要向他們提供農產品物流市場信息;村委一級,要利用政務公開窗口,及時向村民提供農產品物流市場供求信息。 真正實現以信息流促進物流,以物流帶動信息流。
7、重視對物流人才培養和儲備工作。物流要實現現代化目標,人才是關鍵。要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培養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復合型的物流實用人才。
8、完善物流業法制建設,強化商務職能部門服務和監管。為實現農產品的有序流通,需要從農產品物流市場主體的市場準入、交易標準等方面來加強法制建設。借鑒先進縣市在農產品市場都建立有產品質量抽檢公示欄,給上市的農產品亮明身份的先進做法,完善我縣物流法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