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鋼協的課外作業還很多

2009-10-22 2:5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特約評論赫榮亮
    2009年鐵礦石談判,在喧囂中開啟,沉寂中消逝。回顧今年的談判,爭議最多,真假消息頻出。一陣陣旋風刮起,位于旋風中央的中鋼協成了眾矢之的。中鋼協有沒有過錯?筆者認為,不能將2009年談判簡單地評判為成功或失敗,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首先,鐵礦石談判,中鋼協確實有所失。這種“失”不是指中國沒能爭取下更低的長協礦價,而在于為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提供較為穩定的成本環境,令2009年度鐵礦石長協價格“缺失”。價格“缺失”雖沒減少我國鐵礦石進口量,但對鋼企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中鋼協提出中國鐵礦石進口制度的設想,并為之探索,但卻令中國鋼鐵工業付出了相對穩定的成本環境。為此,鋼廠頗為不滿,指責中鋼協對企業缺乏了解,不考慮鋼廠實際。不應犧牲鋼鐵企業進口穩定,作為與國外礦山博弈的籌碼,這樣得不償失,也不是一個成熟組織應有表現。當然,他們也不能把責任都算在中鋼協頭上,中鋼協僅是執行機構,談判結果是要政府首肯才通過的。
    也不能一筆抹殺中鋼協的辛苦。當前的鐵礦石市場已經發生了劇烈變化,隨著新興經濟體的需求膨脹,既有的供求平衡被打破;但金融危機令世界鋼鐵產品需求增長步伐放緩,鋼廠出現虧損。舊的供求關系已然改變,新的供求關系仍在建立中,導致談判局中人的相互博弈。處于變革時代,力量在較量中,總會有得有失。做得好和壞,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
    2009年度鐵礦石談判不了了之,今2010年談判又起。面對明年鐵礦石談判,中鋼協從何下手?9月27日,中鋼協會長、武鋼總經理鄧崎琳表示 “鐵礦石談判最大成功是未來會有中國價格”。但筆者認為,中鋼協進行鐵礦石,最終目的是要讓鋼鐵企業有一個穩定且較低的生產成本,中鋼協應站在這一高度,統籌處理鐵礦石談判問題,關注點不應該僅限于礦價高低。
    談判談下更低價格,直接降低了鋼廠的生產成本。但鋼廠成本是綜合性的,礦價僅是其中一部分。作為全國性行業組織,中鋼協應突出為企業服務、為行業服務性質,運用其行業地位,整合國內松散的鋼鐵企業。這一點,別人想做也做不了,中鋼協大有可為。
    至今,筆者猶記2007年成立的一家公司——北京鋼企聯礦產資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匯集我國鞍寶武首四大鋼廠力量的投資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聯手進軍海外資源,但至今沒看到公司的實質業務進展。海外收購,看到的依舊是中國企業的單打獨斗。
    而另一種形式——聯合采購,更能發揮出短時聚合效應。在國內鋼鐵需求分散情況下,整合需求,聯合采購,可以減少企業內部競爭;進而聯合運輸,聯合簽訂航運訂單,集體參股、組建航運公司等,有效統籌運輸市場,這樣才能實現各方共贏。但直到今天,我國鋼鐵企業無論海外收購還是采購原料,都是散兵游勇、單兵作戰,武鋼、鞍鋼等大企業都是各走各的。
    中鋼協僅僅發號施令,命令干涉,效果怎么能好?只有將國內鋼廠聯合起來,利益才是最好的 “粘合劑”,才能令國內鋼廠抱團,共同降低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這個 “作業”無疑難度較大,但仍需要中鋼協打破僵局,認真去做。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