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數量能源”到“素質能源”
2009-10-2 0: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董秀成
據相關媒體報道,在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對外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加快了中國的低碳化規劃步驟。據了解,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2020年我國節能減排的新目標,而已經數易其稿的《關于低碳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研討當中。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工業大國,順應時代潮流,把握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旋律,也在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
從邏輯上講,中國的政策選擇和戰略取向是正確的,但這里需要正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與西方國家經濟發展階段有著明顯差別這一重要特征。
西方國家經過三次世界能源危機的洗禮后,已經將其經濟結構進行了脫胎換骨的轉變,高消耗能源產業基本上已經轉移到海外。同時在節能方面已經成果顯著,單位GDP能源消耗指標已經大大降低,節能潛力已經很有限了,進而發展新能源來逐漸替代傳統能源就必然是其惟一選擇。
中國目前正在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時期,經濟結構以高消耗能源和資源的第二產業為主,單位GDP能源消耗指標居高不下,因此節能降耗依然是關鍵。中國在能源發展方面必須意識到開源與節流依然是今后長期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在某種程度上現階段政策取向上節約能源比開發能源更加重要,節能是中國當前最優質的“新能源”。
國家新能源開發即要包括開發“物質上”的新能源(包括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潔凈煤技術應用、農村新能源、地熱能等),更要強調開發“意識上”的新能源——節能,由片面強調發展“數量能源”發展到高度重視開發“素質能源”,因為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新能源其實質都是消耗有限的資源,而節能是消耗最小的“新能源”。
中國必須切實制定好長遠戰略,改變傳統的“數量能源”發展意識,強化素質能源意識,在大張旗鼓地推進新能源戰略的同時更加重視節能戰略。
政府必須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理順能源價格,通過制定財稅和價格政策引導人們更加珍惜數量能源的消耗,通過立法將節能技術的開發利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立,規定企業和公民在節能方面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注重利用輿論導向的作用。
簡單來說,加快節能事業必須做到:法律約束、政策引導、稅收優惠和意識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