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能源泡沫向下游蔓延
2009-10-2 0: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周飆
在不久前召開的無錫新能源產業峰會上,盡管產業界與會者仍表現的信心十足,但實際上新能源產業已經頹勢畢現。這一波由國際環保運動、國內政策扶持、地方與國企積極參與的新能源浪潮,一度制造了巨大的泡沫,現在看來正在迅速破裂。
無論長遠前景何等美妙,新能源產業在短期內的產能過剩已成定局,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商從2004年的6家擴張到目前的近80家,風葉和塔筒廠商也增至100多家,產能已超過3000萬千瓦,三倍于年裝機容量;光伏泡沫則更加巨大:遍布20多個省的50多個多晶硅項目,已形成年產能3萬噸,若全部建成產能將達17萬噸,超過當前全球銷量的2倍。在當前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已成調整重點,據近日發改委、商務部和財政部的聯合通知,風電和多晶硅生產設備已從“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中刪除。
今天過剩的產能,在市場復蘇后,很可能已失去技術和成本優勢,遲早難逃被淘汰的厄運。眼下的一個危險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國企在新能源投資中卷入很深,為了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很可能轉而大力推動國內大型風力和太陽能電站的投資,以此將壓力向下游轉移。幾年后當這些風力和太陽能電場開始發電時,它們要么迫使電網以高價收購電能,要么承擔巨額虧損,而同時,電網為了適應風力和太陽能的波動性和不連續性,必須投入巨資進行電網改造,由于電網處于絕對壟斷地位,這兩方面的成本很容易以電費漲價轉嫁給用電企業和消費者。
技術進步常常給人們帶來過多的憧憬和期待,因此新興產業都容易產生泡沫,但市場自發力量和由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面對泡沫時的反應會很不一樣;企業家和投資者也會一時頭腦發熱,可一旦供需局面明朗,價格信號給出,他們會迅速做出反應,要么憑實力拼價格把過剩產能擠出,要么認虧止損退出,這樣市場便自動起到了調整和矯正錯誤的作用,而錯誤的代價也由犯錯者自己承擔。因此,在自發市場上,泡沫通常會在局部就地破裂,不至于無限向上下游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