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恢復部分低端生產線搶4萬億“蛋糕”
2009-10-1 2:0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29日,從鞍鋼集團獲悉,鞍鋼正在恢復一家曾經被淘汰的螺紋鋼廠,目前已開始投產。
鞍鋼集團總經理張曉剛表示,鞍鋼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開始籌劃恢復一部分螺紋生產線,已經恢復的螺紋鋼廠年產量30萬噸,投資1000萬元。盡管規模很小,但意義主要在于調整鞍鋼的產品結構。
“1000萬噸恢復的生產線,比鞍鋼每年投資40多億生產的熱軋卷板每噸還便宜200元,我們干嘛不去干啊。”鞍鋼集團一位高層直言。
據記者了解,目前,除了鞍鋼,國內大型鋼企武鋼、寶鋼等,也陸續恢復了一部分低附加值產品生產線。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曾節勝說,從今年年初開始,側重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大型鋼企,在進行新一輪結構調整時,重新計劃恢復生產一部分以前淘汰的低端產品。“主要原因是,在這一輪經濟刺激政策中,國內大型鋼企基本上沒有受益,反而比中小企業虧損得還嚴重。于是,大家開始反思‘板帶比’是否適用于中國鋼鐵行業”。
“板帶比”是指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板材和帶材的產量在鋼材總產量中的比例,它是衡量鋼材品種結構優化程度的主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鋼鐵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數據。
據中鋼協統計,截至2009年一季度,我國長材消費比49.2%,同比上升2.41%;板管比(含焊管料)46.73%,同比降低2.64%。而發達國家的板帶比普遍在6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70%。于是,很多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國外鋼材消費板帶比超過60%,而我國只有40%,因此,我國鋼鐵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在追求“板帶比”思路的指導下,我國主要國有鋼企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就是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所占的比重。
曾節勝表示,去年金融危機使很多鋼企意識到,“板帶比”是隨同國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水平及國家的綜合經濟發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不能急于求成。
張曉剛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鞍鋼一直在總結教訓、汲取經驗,包括對追求“板帶比”的重新認識。“大家都認為板材是高附加值產品,都去干板材,沒有人去干螺紋鋼,而螺紋鋼恰好是基礎建設拉動的產品。我們花大量資金生產的高端板材,還趕不上一兩千萬資金生產的螺紋鋼的利潤。這就是中國鋼鐵工業需要接受的教訓。”
“過去我們追求板帶比,把自己的中型材、小型材全都淘汰掉了。現在看來,這是個失誤。所以,一種產品是不是高附加值產品不是你來決定的,而是市場來決定的。市場有需求,它就會有價值,不管它多么容易生產。”張曉剛坦言。
曾節勝也認為,中國鋼鐵業不要總拿板帶比“說事兒”,以免錯誤地引導投資、引導生產,引發新的供需矛盾。要淡化“板帶比”的絕對數值,突出強調鋼材生產的板帶比與鋼材消費的板帶比二者之間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