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開啟高速新時代
2008-9-4 9: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2年之前,麗水,不通高速。
1998年之前,麗水,不通鐵路。
1978年之前,整個麗水公路、水路通車里程僅為2548公里,其中高級、次高級路面為零。
地處浙江省西南部,九縣(市、區)全部都是山區,以崇山廣布,峽谷眾多和狹長的盆地為主要地形特點,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的麗水,層層大山擋住了其與外界的交往,長期以來,處于欠發達狀態。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30年,麗水通了鐵路,實現了百年夢想。特別是撤地設市以來,麗水的交通事業進入了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階段,先后建成金麗溫高速公路、“兩龍”高速。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達10685公里,其中等級公路總里程10423公里,全市公路密度為61.7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共有鄉鎮187個,已全部有等級公路通鄉,通鄉公路路面硬化率100%;全市共有3480個行政村,其中已通公路2944個,等級公路通村率84.6%。形成了由三條高速公路、一條國道和十一條省道組成的干線公路網,實現了“一縱三橫一繞兩線六通道”的主骨架布局。過去的交通區位劣勢被徹底改寫,麗水邁入全省四小時交通圈,提前進入高速時代。
出行難,困擾麗水人民幾十年
“以前,我們去省里開會,必須提前一天乘車到麗水住一夜,第二天再從麗水乘車到杭州。一來一回,開一次會僅中途乘車就要花去兩天時間,往往是到省里開一次會,就成為整個星期的工作了。”談起過去的交通狀況,慶元縣退休干部陳勇不住搖頭,那段出行難、出行煩的歷史讓每一位慶元人都記憶猶新。
陳燕彬,一位原籍我市蓮都區雅溪鎮的女子,目前供職于杭州市環保部門。日前,陳燕彬向記者談起了她幾次回麗水的記憶。1998年,陳燕彬還在杭州念大學。那年暑假,陳燕彬坐上了回麗水的車子。
“我清楚地記得那次回麗水之行,因為那天不僅是我一個人獨自回麗水的,同行的還有和我同寢室的三位杭州、上海等地的同學,車子堵在路上長達三個多小時。”陳燕彬說。那天早上6時多,她乘坐的汽車就從杭州出發了,中午12時左右到達麗水。之后在麗水坐上中巴車前往在蓮都區雅溪鎮的鄉下,當車子行至太平鄉時,由于前方發生了交通事故,大熱天的被堵在路上三個多小時,之后,車子在狹窄的泥土公路上,一路顛簸兩個多小時后才到達鄉下的家中,已經是晚上6時左右了,最讓陳燕彬感到內疚的是,在苦曬了3個多小時后,又被極差的路況“折磨”了2個多小時,三位來自大城市的女同學,中暑的中暑 、嘔吐的嘔吐,已經臉色蒼白,身體非常虛弱了。那次同學到她家的“艱難”之行,也成為之后同學們調侃她的一個話題。
背景閱讀:1998年底,麗水全市公路總里程為4365.3公里,不通高速公路,沒有一級公路,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為27.68%,公路通鄉率為95.88%,公路通村率僅為48.81%。其中景寧、慶元兩縣沒有二級公路。
高速通,步入跨越發展快車道
“我們以前用大貨車將貨發到溫州需要3個小時,遇上天氣不好時間會更長,常常會因貨物不能及時運到造成許多麻煩,高速公路通車后,我們到溫州只需要1個半小時。”市區某大型人造板企業的老總說。麗水提前進入高速時代,高速通了,區域變小了,市場變大了,為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金麗溫、‘兩龍’高速的開通,對我們企業來說是巨大的商機,一方面降低了原料和成品進出的運輸成本,同時大交通網的建成,拉近了與周邊大城市的距離,為企業開拓更大的市場帶來了新機遇。”
“我就是因為麗水通了高速,以前交通劣勢被改變了才來麗水投資的。”一家從溫州搬遷到麗水的鑄造企業的老總王智利坦誠地對記者說,“沒有高速公路,土地送給我,再好的優惠政策,我也不會來投資!”
“現在很方便,麗水到溫州也就一個多小時車程,就像在大城市里下班回家一樣!”王智利說。他的企業落戶在麗水,家卻在溫州,每周他基本都會回家兩三次,便利的交通,為他企業的發展,為他能在工作之余照顧家庭提供了方便,這也堅定了他在麗水創業發展的信心。
背景閱讀:2005年12月23日,金麗溫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這條全長234公里的大道猶如一條“長龍”,將麗水與溫州、金華等地區連成了一片。從此,麗水1個多小時可到金華和溫州,3小時即到杭州,擠入浙江省四小時經濟圈。2006年12月25日,麗龍、龍麗高速的全線建成通車,使浙西南山區腹地提前10年進入了高速時代,對改善沿線衢州、麗水7縣(市、區)的投資環境,為麗水加快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根據規劃,隨著云景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在不久的將來,麗水九縣(市、區)也將全部通高速。
通村路,山溝溝里燃起致富夢
遂昌縣三仁鄉際上村,山林和竹林資源豐富,由于交通不便,以前,100公斤毛竹雇人背到山外需要30元工資,而每百公斤毛竹的市場價也僅有30元左右,資源優勢難以轉換成經濟優勢。2004年9月,遂昌縣三仁鄉際上村5公里通村水泥公路開通后,這個偏僻的山村也逐漸熱鬧了起來,開著貨車進村收購毛竹、水果的客商是來了一撥又一撥。通村公路建好了,交通運輸方便,只要30分鐘的車程就能到城里,隨著交通的便利,毛竹的價錢升值了,現在每百公斤毛竹的價錢可以賣到60多元。一條公路給這個山村帶來了巨大變化,給村民帶來了巨大的增收潛力。
與際上村一樣,蓮都區太平鄉吳山村由于地處偏僻,下轄的5個自然村比較分散,此前不通公路。然而吳山村盛產太平蜜桔、桃子等水果,僅蜜桔產量每年就達100萬至150萬公斤,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們都要將水果挑到5公里外的下坳村銷售,產量多的農戶有的要支付上千元的“挑擔費”,常常出現增產不增收的現象,落后的交通嚴重阻礙著村民的致富。
“再過不久,我們村通往下坳村公路建好后,貨車就可以直接開到我們村里收購水果了,交通條件改善了,農產品也就有了更廣的銷售渠道和市場,我們窮山溝也將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燃起致富新希望。”吳山村村民陳建林談起投資250余萬元、長達10公里的從下坳村通往吳山村的康莊公路時滿懷希望地說。
背景閱讀:2003年至2007年,全市完成通鄉公路建設1133.23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設10551.66公里。全市共有2944個行政村通上等級公路,等級公路通村率為84.6 %,全市共有2669個行政村實現公路硬化,通村公路硬化率為76.7 %。2008年,我市安排資金6.3億余元,計劃完成通村公路建設2270.1公里,完成聯網公路35.5公里,等級公路通村率達89.5%,新增通達行政村175個和硬化行政村26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