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物流企業發展空間巨大
2008-9-3 16: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物流”讓南昌左右逢源
短短半個月時間內,知名空調品牌奧克斯南昌二期工程和國內最大壓縮機生產商上海海立集團南昌項目廠房工程相繼破土動工。至此,南昌奧克斯以其300萬臺的年產能,一舉成為奧克斯的三大制造基地之一。與之相映生輝,海立集團落戶南昌出手不凡,首期工程就是年產500萬匹壓縮機。
南昌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城市,如此大批量的空調生產顯然絕非“產地自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奧克斯、海立負責人坦言,南昌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中心腹地,是溝通南北、嫁接東西的樞紐之地,可謂“物流天堂”——以南昌為中心,其產品至少可輻射華中、華南近5億人口的市場。
地處中部內陸曾經一度是南昌經濟相對落后的區位弱勢。而當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東部和東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時,“不東不西”的南昌立即成了左右逢源的“產業要塞”。據守南昌,走水路,經贛江,可直達長江、鄱陽湖;走公路,快速便捷的高速公路貫通全國;走鐵路,京九鐵路穿城呼嘯而過,浙贛線、向莆線可直通大半個中國。借助區位優勢建立起來的現代物流,也讓落戶南昌的企業貨暢其流,甚至比其原先所在的沿海地區更為便捷。
事實上,這種新凸顯的優勢,不僅為內向型企業所青睞,也越來越被外向型企業所看好。隨著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等現代物流方式的興盛,一種全新的海關報關制度應運而生,即出口企業可以在南昌報關后,將出口貨物由水路或鐵路運到沿海海港直接出口;進口企業也可以在貨物抵達沿海海港后,由水路或鐵路運至南昌辦理報關手續完成進口。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南昌儼然一個內陸化了的港口城市,直面全球的貨來貨往。
作為南昌最早從事現代國際貨運的物流企業,中遠貨運見證了南昌物流業在發展中融入了全球化的元素、擂響了全球化的鼓點。公司總經理萬鐵根告訴記者,1996年南昌通往國外的國際集裝箱僅僅860個,而10年后總量已近4萬標準箱。
物流企業有著巨大發展空間
作為一座正在中部迅速崛起的城市,南昌城市經濟的發展給予了物流企業巨大的發展空間。
以打造“區域制造業中心”為目標,南昌形成了汽車、飛機、香煙、飲料、醫藥、光電子、輸液器、視聽產品等8個全國性的產品生產基地,并構建了以飛機制造、汽車制造、冶金、機電、紡織、化工、醫藥為主體的現代制造業體系。圍繞“在全國和國際上擁有重要地位的商品集散地、出口商品基地、商品交易中心”的商貿發展目標,南昌除了繼續完善城區“八大商場和六大超市”,還大力建設各類大型專業批發市場。
制造業與商貿業的發展催生了大量物流企業的發展,也成就了南昌物流業的興盛繁榮。以數量論,上世紀90年代初,南昌僅有中遠國際貨運公司等十幾家物流企業,而截至今年8月,登記在冊的物流企業已多達上百家。知情者透露,未登記的小公司、小作坊式的物流企業則更是多如過江之鯽。
誠然,在眾多物流企業中,除中遠貨運、中海貨運等國內品牌企業外,大多或是源自本地傳統的儲運企業,或是依托貨運站場等交通運輸樞紐發展起來的貨運市場、貨運配載中心,或是為工業園區、大型企業配套服務的專一企業。企業背景不一、專長各異,規模參差不齊,表現在競爭中,卻又是怪相迭出。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以公路物流見長的企業常常“理直氣壯”地宣稱海鐵聯運業務照樣精通;規模僅有二三人的“夫妻店”、“游擊隊”反讓“正規軍”節節敗退;為搶客戶,竟至“零運費”、“負運費”運營……
物流市場的競爭,將剛剛興盛起來的南昌物流業推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打造“現代物流中心”呼喚“國際眼光”
開放型經濟迅速壯大,先進制造業基地初步成型,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給南昌物流業孕育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在國家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當口,南昌貫通南北的地理位置,又讓其具備貨流天下的區位優勢。時代,賦予了南昌物流新的歷史起點。
南昌物流,必須居高望遠。
2007年7月20日,南昌正式提出打造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的戰略思路,并確立其總目標為“立足城市區位和產業布局,構建以贛江和公路外環線為主干,以南北雙向出入和溝通‘一城雙核’為重點,物流網絡節點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建成環鄱陽湖及我國中部地區的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城市。到2020年,全市綜合物流能力基本達到國內同類城市先進水平。”在發展規劃中,南昌市還在城區內外布局了3個物流基地、8個物流中心、15個配送中心,全力培育其公共物流區。
順應城市發展,布局物流網點,可以說,南昌走出了科學發展現代物流的第一步。但物流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卻凸顯出當前南昌物流業在管理上的不足甚至缺位。目前南昌的物流企業多為自發形成,規模偏小,“找人情”、“托關系”、“濫價格”成為他們獲取客戶的常用手段。小有規模的企業,又多拘泥于一己之長,無法實現公路、水路、鐵路等物流資源的通力合作,陷于單兵作戰的困局。更為重要的是,在外向型經濟獲得迅猛發展的同時,南昌在發展國際貨運領域卻顯得認識不足,在其面向2020年的行業發展規劃中甚至鮮有提及。
對此,業界龍頭中遠貨運總經理萬鐵根認為,南昌打造區域物流中心,不僅要建設好硬件設施,更要培育健康、有序的“軟環境”。現代物流作為一個直接溝通全國、全球的新興行業,必須建立一整套符合國際規范的管理體系,要以放眼世界的胸懷與目光來打造南昌物流業。而成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報關協會,規范企業行為、整合各自資源、與國外物流業對接,則是國內各物流發達地區的普遍做法。
“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扇動著管理規范和國際視野的雙翼,南昌現代物流必能御風而行。對此,我們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