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邵陽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調查與思考
2008-9-3 14:1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為加速推進邵陽構建湘西南地區現代物流中心城市步伐,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安排,5月中旬開始,我們就發展現代物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綜合情況如下:
一、我市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有利條件
發展現代物流業,對我市優化資源配置,改善投資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推動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邵陽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有利條件為:
(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結構逐步完善,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全市GDP實現4487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進出口總額17184萬美元,其中出口完成15815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3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16億元,同比增長17.8%。在國家投入少、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各項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我市地處湘中偏西南,素為“上控云貴、下制長衡”的商賈之地,區位優勢明顯,貨物吞吐量巨大,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統計顯示,2006年,我市的社會運輸總量達5098萬噸,其中公路、鐵路、水路貨運量分別達到了4679萬噸、145萬噸、274萬噸,貨物周轉量達到755747萬噸公里。全市的運營貨車13600余輛,總計載重噸位40460噸;船舶近700艘,總計載重噸位14600噸。資料顯示,公路貨運量長期以來所占比重一直居各種運輸方式之首。
(二)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為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交通運輸體系逐步完善。隨著滬昆高速邵懷段的開通、洛湛鐵路邵永段的建成和全市農村“通暢工程”的推進,我市交通區位優勢已經實現質的飛躍。今年3月28日,我市被交通部確定為全國交通樞紐城市,相關項目正在申報和爭取當中。可以預計,未來5~10年,我市將全面構建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為骨干、以國省道為經絡、以水運為補充的立體運輸網絡,城市綜合功能特別是要素集聚和經濟輻射功能將顯著增強。同時,全市“兩小時經濟圈”的建成,也將有效支撐配送、分撥的物流服務圈和服務通道,使我市成為湘西南最大的客貨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大交通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大范圍快速流動,為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前景。
(三)信息化建設的強力推進,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我市信息化建設堅持高起點、超常規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光纜為主體,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訊為輔助手段的大容量數字干線傳輸網絡,包括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數字數據網(ChinaDDN)、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和公用中繼網在內的四大骨干網絡端口,其覆蓋范圍包括全市的縣市區及大部分鄉鎮,并連通世界主要國際信息網絡。這就使EDI、ERP、MRP、GPS等一些圍繞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術得以應用,為我市物流信息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十一五”期間,我市將充分利用通信基礎設施較好、社會信息化程度較高等有利條件,初步構筑以“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技術應用集約化”為主要標志的“數字邵陽”,為我市信息化建設注入新活力,也為構建現代物流公用信息平臺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載體。我市物流產業目前正處于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的初級階段,擁有相當數量的場、站、庫,分別屬于鐵路、交通、供銷、航運、商業、外貿、物資、糧食、化工等部門和企業。近幾年,我市市場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湘桂黔建材大市場、湘運批發市場、廉橋中藥材市場、邵東工業品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結構不斷改善,功能逐步提升;我市規模工業對現代物流的需求不斷加大,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外包和銷售等方面,已逐步采用第三方物流;商貿企業嶄露頭角,為物流企業的規模化發展和產業集群發展搭建了良好平臺。
二、我市發展現代物流業的不利因素
客觀分析,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仍然停留于較低層面,多數處于傳統型物流階段,物流發展水平與真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還有較大差距。具體講:
一是現有物流企業規模沒有完全形成。小型和分散是我市物流企業的現實問題。我市多數物流企業運營方式單一,停留在貨物的代理、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干線運輸上,效率低、速度慢、損耗大;多數企業靠幾臺車、幾個人、幾間門面運作,且從業人員素質低,缺乏發展資金,規模化發展十分艱難,抵御風險能力弱。另一方面,由于小型物流企業經營規模小,信譽度不高,加上業內協作不夠,承攬大型物流業務難度大。
二是物流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我市絕大部分物流企業仍然沿襲運輸型企業的管理模式,僅屬運輸能力的簡單集合,其實質相當于過去的運輸市場。除少數企業外,大多數物流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客戶,屬隨行就市交易,企業信息化、網絡化基礎設施缺乏,科技含量低,市場分析能力弱,系統化服務條件基本不具備,勞動附加值少,還不具備第三方物流企業資質。
三是管理體制不順,影響產業發展壯大。當前我市物流業管理涉及發改、工業、商務、交通、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管轄職權不明晰,部門協作難度大,導致物流行業管理不清晰、不順暢的問題,職責履行不到位的現象也存在,嚴重制約物流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規范管理,阻礙了物流業的發展。
四是市場競爭激烈,發展壯大難度大。當前,國家已將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列入“十一五”規劃,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各地紛紛將物流產業列入本地區支柱產業或重點產業加以規劃和支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從省內看,湖南“十一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四個中心區域”的產業布局,即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物流區域,以岳陽為中心的湘北物流區域,以懷化為中心的湘西物流區域,以衡陽為中心的湘南物流區域,而我市僅規劃為全省二級物流節點城市,發展現代物流的市場輻射面臨嚴峻挑戰。四個物流區域中心,憑借其龍頭牽引作用及完善的基礎條件、雄厚的產業實力、強大的政策支撐,必將迅速崛起為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對我市構成了強力擠壓態勢。
三、我市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要規劃確定物流節點布局。一是地區性的物流節點。這類物流節點大多位于市區邊緣或工業園區附近,具有商品流通庫功能,能夠銜接市區內外的不同運輸方式,以截留中轉的貨物和車輛為主。建議在大祥、雙清兩區各規劃建設一個地區性的公路物流節點,選址可定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或工業園區附近,分別為其服務區域范圍內或周邊工業園區內工業貨物提供集散、中轉和倉儲服務,并輻射長、株、潭、婁底以及懷化等西南城市。鐵路物流方面,要加大邵陽域內鐵路的爭取和建設力度,推動邵陽火車北站發展集裝箱運輸,強化鐵路運輸地位。二是城市內部物流節點。這是為城市銷售服務的物流節點,是綜合性(或專業性)產品批發配送中心,可設置在城市主干道附近,其用地規模應根據實際需求量確定。具體規劃建設按《邵陽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2004-2020)》實施。
(二)實施政策傾斜,營造發展環境。現代物流業是新興產業,應根據國家有關的產業政策,結合邵陽實際,對物流項目、物流企業給予傾斜支持,實行優惠政策土地政策支持。根據政策,物流項目用地土地出讓全按商業用地予以收取,物流企業難以承受。為突破這一瓶頸,對重點物流建設項目可采取BOT方式,由政府和物流企業共同建設物流項目,物流企業支付部分土地出讓金和全部建設資金,政府支付土地出讓金余款,物流企業和政府在項目建成后,按比例、分階段收取收益。商業批發配送中心地價按商業土地出讓金給予優惠比例予以收取。財稅政策扶持。新辦物流企業稅費收取,參照新辦工業企業政策執行。傳統運輸、倉儲、貨代向現代物流轉型和實施物流剝離的工業企業,可申請享受國有企業改制的相關優惠政策。采用先進物流技術和設施的項目,可列入技術改造項目計劃,政府給予適度的專項科技經費支持。信貸政策支持。對重點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有規模、有市場的物流企業,要積極提供信貸資金支持。
(三)規范管理,促進物流產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強統一領導,建立強有力的市級政府部門協調機制。現代物流業涉及發改、工業、交通、商務、工商、鐵道、郵政等多個行業,各部門必須協調運作,形成合力。市委、市政府要建立綜合協調機制,負責研究、制定發展現代物流規劃,并負責協調現代物流發展中的相關政策措施,為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創造體制環境。二是要加強重點物流建設項目管理,加快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體系。要大力推進火車北站物流基地、湘西南豫湘物流中心和佘湖新城日用綜合型物流中心建設,為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