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將要面對一個多數企業生死抉擇的年代
2008-9-23 11: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鋼
2003年年底、2004年初,針對房地產、汽車、鋼鐵等投資過熱的領域,國家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宏觀調控。一年過去之后,在鋼鐵領域,除江蘇鐵本、浙江建龍等典型個案受到嚴厲監管之外,業界似乎再未見到更大的突發性事件。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鋼鐵業宏觀調控力度的減緩。2004年底、2005年初,寶鋼敲定湛江千萬噸級項目并通過股票增發募集資金250多億;武鋼并購矛頭直指杭鋼集團和重慶鋼鐵集團;首鋼敲定了搬遷方案,鞍鋼也加緊了與本溪鋼鐵的合并。2005年5月,經歷鐵礦石漲價風波后,鐵礦石貿易企業的資質認定迅速完成,鐵礦石進口商由原先的500多家銳減為100來家;與此同時,有信息表明,針對鋼材價格波動過大、鋼材流通秩序混亂情況,國家也在加緊整治工作。
種種跡象表明,國家對于鋼鐵產業的戰略思路已經清晰。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鋼鐵產業必須進行結構性調整,改善產業布局,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在科學發展觀的國家方略之下,面對能源、原材料高度緊張的局勢,高耗能、高耗材的鋼鐵業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現上述戰略規劃的措施就是重新制定產業發展政策。有信息表明,目前國家正在擬訂新的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在該政策的討論稿中,包括了產業布局政策、產業技術政策、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政策、投資管理政策、貿易及原材料政策以及行業準入政策。而這些政策的目標,就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降低消耗。該討論稿還表明,通過政策推動,“到2010年前,選擇有條件的企業爭取形成10個以上1000萬噸以上級的鋼鐵聯合企業,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達到50%以上,有煉鋼能力的企業數量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可以預見,在這樣的國家戰略與產業政策導向之下,鋼鐵行業的整體性調整:產業布局的調整將進一步促使華北、江浙等投資過熱區域的整合;企業結構的調整也將加大四大鋼鐵集團為代表的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的投資力度和兼并速度;而技術門檻和準入門檻提高則將進一步加速中小鋼鐵企業關閉,前幾年所謂“民企重型化”的浪潮也必將逐步冷卻。
大變局開始了。鋼鐵業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整合的年代,一個兼并的年代,甚至是,一個多數企業進行生死抉擇的年代。
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低,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市場競爭能力弱,也大大削弱了我國鋼鐵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司副司長熊必琳說,為應對國際鋼鐵業聯合重組不斷加快的趨勢,迫切要求我國鋼鐵工業加快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的轉變。武鋼與柳鋼跨地區的聯合重組,順應新的形勢,實現資產、裝備、人才、技術、產品等全方面優化組合,符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要求,符合資源共享、長遠發展的需要。
今年上半年,山東鋼鐵集團、廣東鋼鐵集團、河北鋼鐵集團先后掛牌成立,對加快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步伐、提高產業集中度產生重大影響。按今年上半年的粗鋼產量計算,不考慮上述三大鋼鐵集團的重組,粗鋼產量最多的前10家企業合計生產粗鋼9528.74萬噸,占全國總量的36.20%。把上述三大鋼鐵集團重組考慮在內,上半年前10家企業合金管產量合計為10919.33萬噸,合金管占全國總量的41.37%,產業集中度提高5.28個百分點,說明企業聯合重組對提高全行業的產業集中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