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長三角發展新定位及對安徽省

2008-9-12 1:1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定位 
  為紓解長三角當前所面臨的“轉型困局”,《指導意見》對長三角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重新定位。新的發展定位表明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將由“投資驅動階段”向“創新驅動階段”過渡,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一是調整了長三角的區域功能定位。明確將長三角定位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前長三角的定位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這一定位的變化,表明中央明確肯定了長三角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和重要戰略地位。明確提出長三角地區要“一體化發展”。未來一段時期,長三角將圍繞區域一體化,重點推進“重大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重大改革試驗,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明確長三角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盡管沒有對長三角的擴容、泛化取得一致意見。但新增了泛長三角區域合作內容,明確要求長三角必須強化服務和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對周邊地區、長江流域及其他地區的帶動作用。
  二是調整了長三角的產業發展定位。確立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基本產業結構框架。長三角的產業定位已經由之前的“以制造業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但蘇、浙、滬三地的服務業發展分工各有側重。江蘇將以軟件業為重中之重,拓展生產服務業的發展領域;浙江將著力推進服務業市場化,提升商貿物流、金融保險、旅游會展、文化和房地產等優勢服務業;上海在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創意產業的同時,在物流、金融和創建科技服務平臺上領先一步。長三角地區將利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有利時機,重點發展生產性和民生性服務業,共建以上海為核心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經濟四大中心。工業發展定位由“全球制造業中心”提升為“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考慮到目前長三角不少城市制造業比重還比較高、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還依賴制造業的現實情況,沒有因為強調服務業而忽視工業發展。但長三角已經不滿足于成為全球的制造業中心,而是要建成“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這意味長三角制造業不僅要在規模上做大,更要在技術上實現領先。上海已經將納米、新能源、光電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術、海洋工程等25個新興產業納入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自主創新將成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動力。國家明確提出長三角地區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營造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將是長三角提升產業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關鍵環節。
  二、長三角的新定位對安徽省的影響
隨著《指導意見》的出臺,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的即將出臺,長三角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產業轉移的趨勢得到進一步強化,對周邊地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將持續加強,這對安徽省加快發展是難得的機遇。
  1、有利于安徽省選擇性承接產業轉移
  從目前產業結構看,東部沿海地區集中了全國70%的紡織業、80%的服裝制造業和90%以上的加工貿易,要實現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貿易型產業中多數都面臨轉移。從產業轉移的趨勢看,除了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化工、機械和家電等一些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呈現出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從長三角外遷企業規模看,除率先受成本壓力影響的中小企業外,華誼、雅戈爾(600177,股吧)等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在大規模向內地轉移產能。產業轉移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為我省有選擇性、高起點承接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創造條件。
  2、有利于拓寬安徽省相關產業的發展空間
  長三角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一方面體現在產業的先進性上,如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等產業,這將帶動我省新興產業的發展,并促進相關配套產業在我省的發展;另一方面體現在技術的先進性上,如利用先進的制造業技術提升現有產業的技術水平,這些技術具有很強的溢出效應,也將促進我省相關產業技術的提高。
  3、有利于我省更廣泛地參與泛長三角發展分工
  長三角要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上海為核心的金融、貿易、航運和經濟中心,必須加快與周邊地區的交通設施一體化和統一開放市場的形成。這意味著除了在能源、旅游等優勢領域外,安徽省將與長三角地區將在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對接,以及地方銀行、證券、會計等服務業市場準入等方面存在廣泛的合作空間。
  三、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要看到,今年以來,中西部各省搶抓機遇,競相發展的態勢日趨明顯,在承接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的競爭上越來越激烈。如何在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中搶得先機,對我省經濟的加快發展至關重要。
  一要注重產業轉移中軟環境的培育和改善。中部各省的省情基本相似:處于承東啟西的紐帶、橋梁位置;有素質較好的各類勞動力,勞動力成本較低;工業用地相對充足,環境承載力較大;資源優勢各有特色,不相上下;發展觀念和服務理念上都相對落后。但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土地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及“環境生態”承載空間,依托這些優勢承接來的只能是高能耗、低層次的產業。而要從短處著手,率先承接東部地區的服務理念,在改善制度、法律、政務和人居等軟環境上大下功夫,做到“以環境留人”,才能保證承接產業的穩定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二要注重有選擇性的承接產業轉移。改革開放初期,由于資本的缺乏,沿海地區采用了優先引進資本的戰略,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促成了經濟的起飛,但也造成了當前諸如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產業錯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在產業承接轉移過程中,應該吸取沿海地區經驗,明確自己的定位,有選擇性的引入相關產業。重點要充分利用安徽省現有優勢資源和產業基礎,大力承接資源深加工類和配套型產業的轉移。同時,我們還應把握長三角這一輪產業轉移的特點,在縣域經濟的發展上加強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承接,加速安徽省民間資本的積累,迅速壯大民營經濟實力和提高我省經濟的整體活力。
  三要注重承接產業轉移相關配套環節的完善。沿海地區經驗表明,工業園區的規劃至關重要。要按照產業定位,統一園區的管網、道路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供水、供電能力和后續產業發展空間的規劃要具有前瞻性。要花大力氣引進承接產業的配套企業,只有圍繞承接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產生規模效應,才能使引進的產業能真正扎根本地。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物流、人才和企業后勤服務外包等環節,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提高企業競爭力,強化區域競爭優勢。
  來源: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網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