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合作將從產業轉向服務業
2008-9-12 1: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大陸累計批準臺資項目達75877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464.1億美元;目前在大陸經商的臺商超過10萬家,而臺灣對大陸投資的比重更占臺灣整體向外投資的七成左右。
從這些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大陸市場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可看出臺商是大陸發展不可或缺的助力。這正如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所說:“大陸與臺灣的關系
是‘紅花配綠葉、綠葉襯紅花’,真正相得益彰。”
在第12屆“9·8”投洽會的重頭戲之一———第3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兩岸產業、學術界人士就推動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進行了深入研討。他們對兩岸經貿發展相當樂觀,希望兩岸通過循序漸進的經貿關系制度性安排,穩步向“經濟共同體”方向前進。
盼直航增互補推動經貿新發展兩岸經濟尤其是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讓臺灣各界看好合作前景。論壇嘉賓普遍將7月4日兩岸實現周末包機、開放內地旅游團赴臺視作兩岸關系出現大跨越的“分割點”,認為這是兩岸經貿合作的“歷史契機”。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今年的兩岸關系,是近百年來發展最快的一年。”但他同時指出,雖然兩岸已成為重要的貿易伙伴,但兩岸經濟的互補性卻仍未完全發揮出來。兩岸亟待清除各種障礙,使經貿關系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從當前兩岸經貿交往的現實、相關制度性建設等方面,曹小衡均指出了兩岸經貿的問題所在。他表示,兩岸貿易聯系仍是單向性的規范,無雙向性的制度建設,影響經濟合作。例如,大陸方面頒布《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對臺灣地區貿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范兩岸經貿往來;臺灣方面《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為臺灣方面處理兩岸往來有衍生問題的“法源”框架,規范兩岸經貿往來。
曹小衡認為,兩岸經貿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需要看到各種經濟問題錯綜復雜,兩岸經貿關系的制度性安排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針對近來引起熱議的直航問題,臺灣長榮航空首席副總裁林省三和大陸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李鳳歧一致認為,當前兩岸間出口貿易的海上運輸要繞經第三地,造成船通貨不通或者貨通船不通的局面,而直航包機仍需繞道香港,改進之道唯有截彎直航。
專家表示,實現兩岸起航取消繞航第三地后,航行距離和時間縮短,船舶周轉加快,節省燃油等消耗,免去了換單費用和時間損失,從而將節約船舶運營物流成本。海上直航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盼合作迎陸資共建“海上雙子城”
就構建海峽兩岸經貿制度性合作框架,曹小衡提出了建議:即依照一般游戲規則建立正常的兩岸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更為緊密的兩岸經貿關系;使兩岸經濟朝向聯系緊密、高度依存、共同繁榮的“經濟共同體”方向前進。而這些計劃均可通過設立合作試點區的方式率先試行,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提供良好模式。
論壇還對合作領域進行討論,開放陸資赴臺成為了熱點議題。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林建甫說,過去兩岸經貿以產業合作為主,而未來將逐步轉向以服務業合作為主。目前,臺灣的第三產業GDP比重已經超過70%,這將是未來兩岸經貿合作的一個新方面。
林建甫認為,開放陸資來臺對臺灣金融深化與經濟成長有正面效應,益于兩岸更加良性的互動,建議可優先從金融、經濟、交通、人員、土地等五大領域考慮松綁陸資赴臺。他表示,內地資金有望成為臺灣經濟“強心針”。
而臺灣元大金融控股公司總經理馬維建則呼吁,兩岸金融主管機關能繼續務實推動一連串金融業務松綁措施,可加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金融環境,共同解決臺商企業籌資時可能面臨的困難。
馬維建透露,目前臺灣金融相關部門已多次就兩岸金融合作等議題進行座談,就臺灣方面開放大陸金融機構赴臺設立分支據點,并參股臺灣相關金融機構等議題進行多次討論并獲得相當進展。
嘉賓普遍認為,聯系緊密、高度依存、共同繁榮的“經濟共同體”已在不遠之處。有嘉賓期望在廈門和金門之間能夠出現杭州灣般連接廈門和金門“生活圈”的跨海大橋,將廈門和金門連接成“海上雙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