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生產成本會一直堅挺下去嗎?
2008-8-28 13:3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陳克新
陳克新認為,隨著出口外部環境的進一步緊縮,鋼鐵產品出口增速 (含耗鋼產品的間接出口)的繼續回落,與國內消費力度減弱疊加,以及新增產能繼續形成并投放市場,國內一些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將浮出水面,市場銷售競爭更為激烈,由此產生的價格壓力也更沉重。有些品種因為需求萎縮和生產成本減少的雙重擠壓,有可能陷入價格 “寒冬”。這種情況,在2009年可能最為突出。
生產成本與市場價格關系緊密。近些年來鐵礦石、焦炭、廢鋼等冶煉材料價格的持續性強勁上漲,成為支撐和推動鋼材行情升溫的重要因素。同樣,其冶煉材料價格的大幅下降,也會為鋼材價格走低開辟新的空間,增添新的壓力,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一、由于冶煉原材料行情的波動,鋼材生產成本并非一成不變
進入下半年以來,國內鋼材價格泡沫開始破滅,各地市場價格普遍跌落。近兩個月的時間內,主要鋼材品種價格跌幅超過10%,有的超過了20%。
面對市場價格的較大幅度跌落,有一種觀點認為:由于上游原材料等生產成本支撐,鋼材價格下跌空間不會很大,否則將出現市場價格與生產成本倒掛。
上述看法確實有一定道理,并且也是筆者經常堅持的觀點之一。但是,我們還要看到,該論點的確立是有條件的:即只有在上游原材料,如鐵礦石、焦炭、燃油等產品供求關系偏緊,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情況下,才能保證鋼材生產成本堅挺,進而對鋼材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市場經濟中供求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在市場經濟中,也從來沒有只漲不跌的商品。不僅鋼材價格“潮漲潮落”,生產鋼材的礦石、焦炭等冶煉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也會不斷波動,甚至是較大幅度波動。或者說,在經歷了一段時期的持續性強勁上漲后,因為最終商品需求的不景氣,其銷售價格也會進入下行通道。比如,汽車、住宅、家用電器需求減緩,導致鋼材產量增速回落、價格下降;鋼材產量增速回落、價格下降又會引發礦石、焦炭、廢鋼等冶煉材料需求增速回落和價格下降,使其鋼材生產成本下降。
由此可見,由于鐵礦石、焦炭、物流費用的活躍性和可變動性,鋼材生產成本并非一成不變。一旦其冶煉材料價格出現下跌,鋼材生產成本便難以堅挺下去,對于鋼材價格的支撐力度也隨之減弱。
二、降低鋼材冶煉原料價格的最大力量,來自于鋼材需求增長勢頭的減弱
毫無疑問,在供大于求的整體市場形勢下,生產成本的減少,將為鋼材價格的進一步走低提供新的空間。這將成為下一階段中國鋼材價格新的跌落動力。
引發中國鋼材冶煉材料價格走低、生產成本支撐位下移的最大因素,就是國內外經濟減速所導致的鋼材需求增勢顯著放緩。
最新市場分析表明,時至第三季度,世界經濟形勢并未好轉,反而有進一步逆轉趨勢。美國次貸危機向經濟基本面的蔓延和通貨膨脹,沉重打擊了全球消費,尤其是發達國家消費能力,從而加大了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并有陷入衰退的趨勢可能。高盛集團經濟專家比尼特·帕特爾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稱:信貸危機爆發一年來,全球半數經濟體正面臨經濟衰退。其中美國、日本、歐元區15國和英國 “或已陷入衰退,或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面臨巨大衰退風險。摩根大通的分析師預計,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為1%,是2001年年中以來最低水平。瑞銀集團經濟專家已將200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數值從3.1%下調到2.9%,接近被認為是全球性經濟衰退的2.5%的目標線。
世界經濟下行,對中國經濟產生很大拖累,最主要是出口水平急劇滑落。上半年中國出口商品總值同比增長21.9%,名義增長率比去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如果剔除10%以上的出口價格上漲因素,從實物量出口情況來看,中國出口實際減速還要嚴重得多。比如上半年全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20%,但出口總值卻增長了13%,由此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中國經濟自身似乎也進入了減速周期,面臨周期性調整壓力,重要經濟指標因此連續數月同比減速。
受到上述兩個方面的影響,不僅中國消耗鋼材的最終商品如住宅、汽車、家用電器銷售 (包括國內外兩個方面,下同)大多出現疲軟局面,而且一些中間投資產品,如船舶、機械等訂單也出現減少。
鋼材需求增速的滑落進一步導致鋼鐵生產顯著減速。據統計,今年1~7月份累計,全國粗鋼產量30829萬噸,同比增長9.3%;比去年同期增長水平回落了9.2個百分點。
中國鋼材產量增長水平大幅回落,勢必影響鋼鐵冶煉材料需求增長速度,導致市場行情大的變局。據有關資料,今年第二季度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持續走低。6月現貨市場印度礦價格已比4月最高位時回落11%,已經接近長協礦到岸價格。即便如此,銷售依然低迷。
由此可見,所謂價格與成本倒掛將是暫時現象,F階段鋼材價格的跌落,一定會逐步地向鐵礦石、焦炭等冶煉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傳導,引發其價格下降,只是傳導時間遲早而已。還是那句話: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可能在下游產品銷售疲軟、價格持續下降的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卻一直堅挺,反向運動。
三、生產成本的下降,將為鋼材價格的新一輪跌落開辟更大空間
鋼材冶煉原材料價格下降,生產成本的減少,在為鋼材提供新的降價空間同時,也會為冶煉材料自身價格的進一步走低創造條件。如此輪番跌落,利空循環而已。正如以前鋼材價格上漲刺激冶煉材料價格上漲;而生產成本提高又推動鋼材行情升溫,彼此利多循環,輪番上漲一樣。
因此,隨著鋼鐵冶煉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的下降,鋼材價格的成本支撐點位也隨之下移,從而為鋼材行情的進一步跌落提供新的空間。
如果說刺破中國鋼材價格泡沫的第一波力量是因為需求增長減弱;那么,后一波跌落力量將來自于冶煉材料價格走低,即鋼材生產成本支撐點位的下移。后者將為鋼材價格的新一輪跌落,開辟更大空間。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四、產能過剩引發的激烈銷售競爭,將導致鋼材價格貼近生產成本
產能過剩當然要引發激烈的銷售競爭,從而放大成本下降效應,逼迫鋼材銷售價格貼近生產成本,甚至低于生產成本。即出現所謂的銷售價格與成本倒掛,或者是價格 “超跌”。歷史上這種局面曾經多次出現,今后也有可能重演。
其實,中國鋼材產能過剩問題早已存在,有些還很嚴重,比如一些熱軋品種,只不過被近些年來強勁的出口增長勢頭所掩蓋。今年以來,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出口情況不太理想。前7個月全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14%。雖然近幾個月出口量強勁反彈,但調控部門決不會允許這種損害全局利益的狀況長期存在下去。
隨著出口外部環境的進一步緊縮,鋼鐵產品出口增速 (含耗鋼產品的間接出口)的繼續回落,與國內消費力度減弱疊加,以及新增產能繼續形成并投放市場,國內一些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將浮出水面,市場銷售競爭更為激烈,由此產生的價格壓力也更沉重。有些品種因為需求萎縮和生產成本減少的雙重擠壓,有可能陷入價格 “寒冬”。這種情況,在2009年可能最為突出。對此,要有一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