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冷鏈物流的變革
2008-8-16 17:2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臺灣低溫運輸早在上世紀70年代蔬果以常溫貨車配送, 冷凍配送在常溫貨車內配置棉被或聚乙烯,到80年代才使用少量的壓縮主機保溫車, 但仍有些企業使用干冰,90年代才開始使用冷凍(冷藏)車與標準溫度計錄器,實現全程冷鏈控制。
目前臺灣有超過新臺幣2000億的冷凍冷藏食品銷售市場,其中 已經有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溫物流中心,有500余輛低溫配送車隊,每年有超過新臺幣60億元冷凍食品配送商機。未來3-5年將發展到25-30座大型第三方低溫物流中心,每年有超過新臺幣400億元冷凍食品配送商機,其中電子商務、網絡購物是未來大勢所趨。然而,發展BtoC電子商務最大的瓶頸在于低溫食品(濕貨)宅配技術,也就是如何少量、多樣、新鮮、高頻及實時配送到網絡購物顧客的手中,而新型多品溫無冷凍動力運載的低溫物流輸送系統因應而生。
由于臺灣地區交通擁塞,汽車引擎經常發生怠速運轉的情況,機械式引擎帶動的冷凍車亦無一幸免,造成引擎無法有效發揮運轉效率而降低了冷凍車的冷凍能力;而且臺灣地區人口稠密,各商店間的配送距離過短,在完成一商店部分食品的配送后,在冷凍車廂內部所增加的熱負荷還來不及冷卻移去,就已經抵達另一商店,而要再次承受開門卸貨時所造成的熱負荷侵入。因此,在每一趟配送過程中的每一次卸貨運作,就造成冷凍車內的冷氣持續流失,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低溫食品在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l0攝氏度的溫度環境中大幅度的變動,不僅讓低溫食品無法在所需適當的低溫下保持理想的質量,同時也造成引擎與壓縮機的負載變化過大,而降低引擎與壓縮機的使用壽命及增加能源的浪費。
當前,有鑒于一般低溫物流輸送系統的缺失(特別是冷凍車的影響部份),提出一種多品溫無冷凍動力運載的低溫物流輸送系統的觀念,這是一種以創新設計的蓄冷柜(箱),取代現行冷凍車應用的低溫物流系統,在實際應用上又可分為:鹵水加冷型低溫物流輸送系統及置換加冷型低溫物流輸送系統二種型態。
此新型低溫物流輸送系統系利用物流中心的冷凍能力,藉加冷站傳輸于可移動蓄冷保溫柜,使其蓄冷再釋冷以保存低溫食品在穩定的低溫環境,并僅采用一般貨車運送不同品溫的食品至各配送點。其好處在于:
一是利用多品溫蓄冷保溫柜運送食品,以解決冷凍車目前僅能運送單一品溫食品的問題,節省冷氣。
二是不需利用冷凍車上的動力源來使蓄冷保溫柜儲冷。
三是可以針對不同物流的配送距離來運送多品溫的食品至各商店及超市,降低專用車輛于怠速時所產生的能源消耗與空氣污染問題。
四是降低車輛專用所造成的投資成本的浪費,并且減少人員的搬運及提高工作效率。
低溫食品的蓄冷保溫柜,在物流中心藉由凍結機集中儲冷,將可置換且適用不同品溫的蓄冷器降溫蓄冷(儲存冷能),再把蓄冷器傳送到蓄冷保溫柜中,保持低溫食品的新鮮度,并且,經由一般貨車即可運送裝載于蓄冷保溫柜中的不同品溫的低溫食品,以進行無冷凍動力運載。
低溫物流中心溫層范圍
溫差 溫層 存放物品
+30-+25 標準常溫區
+25-+22 一般空調區 菸草、奶粉等
+18-+12 生鮮空調區 酒類(紅、白葡萄酒)、巧克力、盒飯等
+12--5 冷藏生鮮區 果蔬、生鮮肉品、疫苗、面包等
-18--30 冷凍低溫區 凍肉品、冰淇淋,各類冷凍品等
-35--40 急凍區 一般食品加工快速凍結區等
-50--60 超低溫區 黑鮪魚、特殊產品等
-60--l20 極低溫區 一般生化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