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燃油之急”
2008-7-14 17:4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綜合報道
6月20日,汽油和柴油全國平均零售基準價分別從每噸5980元和5520元調整為6980元和6520元,上浮8%后,折合每升分別提高0.8元和0.92元。一時間,油價成了幾乎所有成品油消費者最主要和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其實,燃油的問題由來已久。
孟先生是天津空港加工區內一家物流公司的經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為困擾他的事情不是訂單,而是他手下十幾部大貨車經常因為加不到油而難以完成業務。于是,他只好每天安排幾部車在附近幾個加油站前專職排隊,以應付急需。
類似這樣的情況近來在全國各地屢見不鮮,加油站前經常排起長龍。油荒,一個國人從來沒想到過的現象好象一夜之間降臨了。
油從哪里來?
我國是一個產油大國,更是一個石油消費大國,而且原油消費中七成以上依賴進口。我國兩大石油企業巨頭之一的中石化相關人士透露,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中,外購原油占80%左右。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進口原油455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4.9%;為此支付了300.31億美元,加上美元貶值因素,今年一季度進口原油所支付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0.6%。與之相比,成品油的進口增幅雖高,總量卻不可同日而語。一季度,全國累計進口成品油908萬噸,同比增長13.8%;為此所支出的美元為60.3億美元,同比增長82.8%。有媒體報道說,中石油表示將“千方百計籌措資源”,增加國內市場資源投放量。6月份繼續保持滿負荷生產,原油加工量比5月份增加6%,進口成品油60萬噸,委托地方煉廠加工回購成品油28萬噸,達到歷史較高水平;而中石化也表示,為保證成品油供應,6月份公司加倍進口成品油,即在原定進口50萬噸成品油的基礎上,增加50萬噸進口量,目前進口油源已經落實。
今年以來,中國的成品油進口有增無減。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全國前5個月進口成品油1734萬噸,增長17.3%。但這一增量并沒有給國內供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近期以來各地成品油供應趨緊的消息此伏彼起。
油到哪里去?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各行業對成品油的需求迅速增加。特別是南方的冰雪災害和四川地震后重建對成品油的需求增加較多,據報道,前不久僅支援地震災區一項就超過100萬噸。同時,目前已進入農業用油高峰,需求量也相應增加。有關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凈進口成品油547萬噸,與2007年一季度凈進口成品油415萬噸相比增長31.8%。
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一直在不斷增長,而油價倒掛導致部分油企煉油積極性降低,使國內成品油供應越來越跟不上需求的發展。成品油完全自給自足,已經不太可能。
據悉,如果將目前國際上的成品油價格折算成以噸計算,則每噸成品油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9000元,進口到國內后還要征收1%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到岸完稅價格約為每噸11000元左右。這個價格,與國內成品油出廠價相比,還是存在每噸5000元左右的價差。
由于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居高不下,始終在每桶130美元以上的高位徘徊,有時甚至一天就上漲10多美元,使得國際市場上隨原油而動的成品油價格,與國內市場尚未開放的成品油定價相比,也高出不少,且差價正呈現越拉越大之勢。也就是說,國有油企不但是越煉越虧,在成品油進口上也是“越進越虧”。
從國內幾大石油巨頭公布的2007年年報看,雖然其總體利潤依然很高,但增速已明顯放慢。中石油去年凈利潤1456億元,同比增幅2.4%,明顯低于上一年的6.6%;中石化凈利潤549億元,同比增長5.5%,也遠低于上一年的28.08%。
為保證市場供應不斷檔,大型國有油企肩負著供應重責。除了承受著進廠原油價格與出廠成品油批發價格倒掛、“越煉越虧”的局面,還要從國際市場直接購進一定量的計劃外進口成品油,以解國內“燃油之渴”。
如此看來,燃油緊張也是情理之中了。
如何化解困局?
日前,國家財政部在其網站上掛出一則信息,標題為《財政部關于成品油進口稅收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大體內容是,今年二季度,中石油、中石化的部分成品油進口稅將實行“先征后返”。
《通知》指出,經國務院批準,自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進口的50萬噸汽油、100萬噸柴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進口的50萬噸汽油、150萬噸柴油實行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后返。涉及的具體進口企業包括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東銷售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南銷售分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東北銷售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華北分公司等。
目前,我國成品油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率為17%。按照汽油117美元/桶、柴油141美元/桶的國際市場價格,以及目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水平,每進口一噸汽油和柴油將分別返還1100元和1200元左右。根據初步測算,該措施將為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返還18億多元和25億多元,總計約40多億元。
中石化集團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對成品油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將有助于減少成品油進口對石油企業帶來的虧損,保證國內市場成品油供應。
盡管對于油企的巨大虧損而言,這種補貼性的方式作用有限,但在一個特殊的背景下,這可能是一個經過反復權衡后的變通之策。這個所謂的“特殊的背景”,正是當下國內正在面對的通脹壓力。通脹壓力下,既不能輕易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又要平穩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
同時,也可看作是政府面對這一尖銳矛盾時,在權衡多方利弊后最直接的應激反應。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我國正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而國際油價持續高漲無疑是我國重要的輸入性通脹因素之一。如果輕易地隨國際油價上漲而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恐怕難以控制住通脹的蔓延。政府對部分成品油進口實行“先征后返”,可以使企業進口成本下降,有助于通過鼓勵進口來緩解國內成品油供給緊張局面。專家同時表示,“先征后返”的補貼對下游企業、燃料用戶控制經營成本、防止大范圍的物價繼續上漲也有好處。
有媒體報道,中石化在接受采訪時說,接下去公司將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繼續壓減乙烯、芳烴產量,增產成品油;適度壓減煤油、汽油產量,增產柴油,以全力保障“三夏”用油、保障成品油市場供應、?篂募氨W運會用油。中石油也將成立“三夏”保供領導小組,加強資源協調工作,并建立應急庫存量,努力保障農機用油穩定供應。中石油說,將嚴格執行國家價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