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綠色鋼鐵”之路已成業界共識
2008-6-5 16:3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楊世新 綜合報道
6月2日,以“綠色鋼鐵”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曉剛指出,鋼鐵工業要高舉綠色鋼鐵旗幟,致力持續發展。
張曉剛指出,過去五年,中國鋼鐵工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經濟全球化和全球各大洲經濟的同步增長也為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歷史性機遇。當前,人類的生存環境正在發生令人憂慮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氣候和生態危機日益臨近。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鋼鐵工業,是全世界鋼鐵行業追求生態文明、致力可持續發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態度和決心。高舉綠色鋼鐵工業旗幟,讓綠色鋼鐵的理念貫徹于所有企業和全體鋼鐵員工,實現鋼鐵工業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類生活相和諧、與自然生態相協調,是我們共同的時代責任。張曉剛同時強調,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在總結國內外發展實踐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確立的新的發展觀,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國家戰略。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含義用流行的國際語言解釋,就是可持續發展。它的重大意義之一,是使中國的發展戰略真正與國際接軌,與人類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潮流接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鋼鐵是我們的必然選擇。“綠色鋼鐵”包含生產過程的減量化、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循環經濟,也包含使用過程的減量化、產品生命周期的低環境負荷,是整個產業同自然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新理念的體現。
中國貿易促進會冶金行業分會會長謝企華說,科學發展是人類發展必須遵循的軌道,不按照這個軌道發展,人類社會的前途就不堪設想。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資源緊張、生態破壞,面對這樣一種經濟形勢,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發展觀,沒有別的選擇,我們必須要應對環境挑戰。鋼鐵行業應站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為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的高度來正確認識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謝企華指出,建立綠色鋼鐵需要我們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節約資源能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和利益所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指出,產業集中度偏低已經成為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的主要矛盾,“加快推進中國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節能減排進一步深化的根本”。單尚華說,鋼鐵企業通過聯合重組擴大經濟規模,是鋼鐵工業發展的大趨勢,近期武鋼與廣西柳鋼、寶鋼與廣東韶鋼、廣鋼聯合重組的基礎上開展防城港和湛江鋼鐵基地籌建,表明鋼鐵工業聯合重組、布局調整的步伐正在加快。未來幾年內,中國鋼鐵工業聯合重組的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和低水平工藝裝備,提升產業集中度。
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從戰略層面提出,推進兼并重組進行結構調整是實現綠色發展的主要途徑。
他認為,兼并重組、優化組織結構是實現中國鋼鐵業綠色發展的途徑和當務之急。徐樂江說,發展綠色鋼鐵目前在產業發展模式、組織結構、區域布局三大方面存在 “攔路虎”。發展模式上,以資源密集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大;組織上,產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造成落后產能淘汰緩慢,自主創新能力和資源規模效益不高;區域布局上則存在不合理布局,既影響了城市環境,也增加了物流負擔,形成鋼材消費和生產的結構性矛盾。徐樂江強調了優勢企業主導兼并重組的重要意義,指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平衡政府、企業、市場三者在產業整合中的能量發揮,既滿足了優勢企業的擴張愿望,又符合小企業“背靠大樹”的渴望,還順應了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和國際鋼鐵業的發展潮流。
徐樂江表示,鋼鐵業的兼并重組優化組織結構是當務之急,因為兼并后企業可以統一規劃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發展壯大優勢企業擠出落后企業產能,這樣的兼并重組是通過市場手段進行的,效率高,而政府主導的淘汰落后產能進展緩慢,政策措施法律措施還有不完善之處,這樣從源頭實現了資源能源的低消耗和高效利用。“目前鋼鐵產業集中度低,行業競爭散亂,重復建設和盲目擴張,追逐企業短期利益,忽視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改善。兼并重組從表面看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其實際上更有利于形成穩定的行業組織結構,工藝裝備的大型化、連續化、自動化比小型設備更具系統節能降耗效應,企業規模大型化在應對上下游時集中度更高,更可以發揮規模協同優勢進行節能減排。”徐樂江說。
徐樂江同時指出,跨地區的兼并重組可以優化區域布局,使產生原料、鋼材物流配送的能源節約,改善城市環境,使東中西部地區共同發展。同時發揮優勢企業的主導作用,優勢企業在管理、資金、技術上的優勢,有利于增強成本控制、資源保障和議價能力,提供豐富的綠色產品結構以滿足不同市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和平衡政府、企業、市場三者在產業整合中的能量發揮,實現合作多贏,促進鋼鐵業綠色發展。
據了解,目前,與原上海冶金系統實現聯合重組后,寶鋼對老企業實施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共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88萬噸,落后煉鋼能力375萬噸,落后軋鋼能力405萬噸,使企業環境和污染排放物明顯下降,寶鋼同時按照綠色發展的理念對原上鋼系統生產基地進行了重新規劃,寶鋼在規模擴張與綠色發展同步進行方面,剛剛重組的八一鋼廠是一個較好例子,通過寶鋼對八鋼的先進管理方法、先進的生產控制技術的移植、關鍵技術的指導、產品質量問題的診斷和解決等,八鋼攻克了板材生產技術的難關,其利潤增長了1.5倍,有效提高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徐樂江最后表示,寶鋼集團的湛江項目是布局優化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同步,寶鋼牽頭重組廣東省現有鋼鐵企業,是廣東鋼鐵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機遇,也是兼顧發展經濟、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唐鋼集團董事長王天義表示,近年來,世界鋼鐵工業兼并重組或戰略結盟的勢頭迅猛,正在弱化我國鋼企的規模優勢,所呈現的“集中”趨勢對我國鋼鐵行業整體而言是一種嚴峻挑戰,包括寶鋼、武鋼、鞍鋼、山東鋼鐵等大型企業正在紛紛積極聯合重組。他透露,唐鋼與首鋼合資聯手共建的曹妃甸項目進展順利,已經完成項目總投資108億元,目前一期500萬噸鋼鐵配套工程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計劃今年10月具備投產條件。
剛剛與唐鋼聯手在河北建設國際先進鋼鐵精品生產基地的首鋼董事長朱繼民透露,首鋼正在結合唐山地區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在聯手唐鋼的同時,開始壓縮北京地區400萬噸鋼產量,今年三季度更是將按每月20萬噸鋼組織生產,預計今年與2007年相比,煙塵、粉塵、二氧化硫排放量將下降50%以上。
據悉,國家發改委已經與各省區市簽訂了淘汰落后責任書,第一批10個省區市將淘汰煉鐵3986萬噸,煉鋼4167萬噸,第二批18個省區市,則分別需淘汰7905萬噸和3960萬噸。單尚華稱,中小鋼鐵企業中普遍存在的規模過小問題,不利于企業設備的大型化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損失,影響了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