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綜合物流論文

引導物流從業人員的思想

2008-6-4 11:0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物流是我國近年出現的新型產業之一,參與經營與服務的企業有外資、合資、國營、民營和私營等多種經濟成份。這些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從業人員,據粗略統計,我國現有各類物流從業人員千萬人以上,上海有物流從業人員80萬左右。按照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物流從業人員占總人口平均10%的比例預算,至2010年上海物流產業從業人員將達到200萬,是一支龐大的新興產業隊伍。
  物流產業屬于服務貿易范疇,既依附和服務于其它行業,又有產業的自身特點。從業人員的思想狀況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國物流處在產業結構調整、轉換經營機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參與國內外市場合作與競爭的變革時期,物流從業人員的思想既活躍又復雜,心態呈多樣性,思想特點也帶有一定的規律性。物流企業應針對員工的思想特點,圍繞員工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員工隊伍素質這一根本目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企業轉型帶來的失落感
  由單一的倉儲、運輸向綜合服務功能的現代物流轉變,由“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轉變。這種轉變既是經營和服務手段的延伸,又是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重大的變革是對傳統儲運企業員工思想的直接沖擊和嚴峻考驗。
  單一功能的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轉變,“大而全”的企業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轉變,轉變后的企業性質有國營、集體、中外合資、股份制、合作制、民營或者私營等多種形式。無論何種形式,都是讓物流企業作為經營的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原來的倉庫和車隊在體制上脫離了母體,成為新的企業,全靠企業和員工到物流市場上去“找米下鍋”。對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長期養成“你說我聽、你叫我做”、“朝南座”習慣心態的職工來說,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在這種變革時期,他們心中普遍存在一種失落感。有的認為由原來的無固定期限的正式職工變成了一年一簽的合同制職工,跟臨時工沒有兩樣,工作缺少了穩定性; 有的認為從原來企業的主人變成了現在企業的打工者,身份跌價了,政治上沒有了地位; 更多的則是擔心新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沒有了依靠,站立不穩,使自己失去了工作,家庭沒有了生活來源。這種失落感表現在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工作上的消極被動。這是許多物流企業員工思想不穩定,工作遲遲打不開局面的原因之一。
  正在轉制或轉制后的物流企業,幫助員工認清形勢,調整好心態,迎接市場競爭的挑戰,是開創物流企業經營和管理工作新局面的當務之急。企業應廣泛宣傳國內企業改革的形勢,介紹國際物流業的先進理念,企業的科學體制和靈活的經營方式,使員工認識到物流企業取勝的關鍵就是要形成企業的綜合服務功能和速度快、成本低、服務周到的核心競爭力,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轉制帶來的種壓抑感
  傳統儲運單位轉制為物流企業后,外資、中外合資企業的外籍領導人一般主抓經營,企業內部管理大多由中方責任者擔任; 國有、集體、民營、私營、股份制企業基本實行經理全權負責制。企業決策者的權利過于集中,對員工的錄用、辭退,職級別的晉升,工資、獎金的確定和發放,對企業重大事項的處理有直接的決定權。有的領導工作主觀武斷,方法簡單生硬,動不動就以扣獎金、辭退和下崗來對待員工。把企業的空氣弄得很緊張,員工成天看領導的臉色行事,誠惶誠恐,逆來順受,時刻擔心和提防被辭退或下崗,不少員工感到心里緊張,心情壓抑,工作激情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
  無論何種經濟成分的物流企業要用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人,用良好的形象和人格力量影響人,用公平競爭的機制激勵人,用正確的理論和思想引導人,讓員工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心情舒暢地工作,充分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崗位薪酬級差大帶來自卑感
 綜觀上海物流企業的人才薪酬狀況,業務主管月薪3000元左右,部門經理5000元左右,公司經理8000—1萬元以上,高級物流人才年薪達幾十萬元,有的還給企業的股份。最近,上海有的企業求賢若渴,公開許諾給海歸人才在薪酬上與國際接軌。真正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物流人才其薪酬待遇是非常可觀的。然而,物流企業又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場所,一線的裝卸工、保管員、理貨員、分揀員、包裝工、各類駕駛員、配送工等工種的人數占了80%以上,他們所處的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他們的月薪多則一千多元,少則只有幾百元。他們在羨慕上司高收入的同時,常為自己的囊中羞澀而感到自卑。    一線員工不僅在物流企業的人數上居多,而且成天同客戶、貨物打交道,心理上的自卑感,常常表現為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得過且過,消極應付的工作態度,有的人甚至以謀求非法所得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一些倉庫、運輸單位物品丟失現象與此莫無干系。由此可以看出,一線員工的自卑感是關系到物流服務的質量、信譽與安全的大事。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員工看到物流人才給企業帶來的倍數效應,懂得人才是企業的無價之寶,給人才以高薪是公平合理的道理。與此同時,應實行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在本職崗位上作貢獻,冒尖成才,給有突出貢獻者以重獎,對崗位成才者及時加薪晉級,予以重用。
  理解物流的困惑感
  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發達國家的物流企業紛紛以合資的形式率先進入我國,入世后,一些跨國物流企業大舉跟進,在合作與競爭中涌現出了大量其它經濟成分的物流企業。合資、外資物流企業本土員工占90%以上,國內其它經濟成分物流企業的員工清一色本土化。他們身在現代物流企業中,卻因缺乏現代物流常識,服務技能單一而時時感到困惑,常常擔心被形勢所淘汰。
  對物流知識的困惑,一方面表現為憂心忡忡,工作提不起神兒,服務熱情不高,易出差錯,影響服務質量和信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員工追求現代物流知識的良好愿望。
  在物流企業內,分布在包裝、分揀、配送、貨代、單證等崗位上的員工有的是從原來的倉庫、車隊改行的,有的是院校畢業的學生及社會青年。他們是在跟著干中慢慢學會基本操作的,至于操作原理,與各業務環節的鏈接、質量要求、作業流程、技術參數、行業標準等知識懂得甚少,內部溝通、協調有困難,外部開拓難度大。企業采取專業崗位培訓、一專多能培訓、委托專業機構培訓等多種形式,幫助員工掌握專業知識,規范操作技能,了解相關環節的基本常識,擴大視野,提高系統規劃、設計、運作能力,提升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企業重視培訓,普及物流知識,員工的素質就高,企業發展的速度就快。
  服務不到位產生委屈感
  物流是新興的服務性產業,由于市場不規范,供大于求,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一些不正之風常常給物流員工的思想造成負面影響。洽談業務時,有的貨主、客戶自恃手里有業務,以物流企業的救世主自居,盛氣凌云,一味壓低價格,不給物流業務人員沒有平等協商的余地; 有的巧立名目,要回扣、提取中介費、拿好處費,迫使物流企業將微薄的利潤拱手相送; 有的貨主、客戶隨意發號施令,更改和增加作業內容,甚至妄加指責、刁難、侮辱和投訴作業人員,物流員工敢怒不敢言,只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每逢遇到這種現象,物流員工就心生委屈,覺得侍侯人的活兒難干。
  委屈感是物流員工的一種普遍心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處理不好就會產生矛盾,甚至出現過激行為,中斷業務合作,造成企業的經濟和信譽損失。要教會員工掌握正確認識和分析問題的方法,堅信遵守職業道德,尋求真誠合作的貨主、客戶絕對占多數,搞不正之風的人只是少數。要主動征求和聽取貨主、客戶的意見,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形成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要加強員工的修養鍛煉,尊重和理解貨主、客戶降低成本、維護企業利益的市場行為,以寬容和平常心來對待業務交往和服務過程中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看似不正常的現象。
  李俊軍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