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奧運 背后有我
2008-6-27 13: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宋馥李
“對我們來說,北京奧運會已經開始了。”
6月13日,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副部長李燕凌從一摞文件中抬起頭來,微笑著告訴記者。
隨著6月1日最后一項 “好運北京”體育測試賽——2008年奧運會馬拉松游泳資格賽落下帷幕,奧運物流已從先期的測試調整階段步入了賽前的預熱整合階段。
“在各項奧運會的測試賽期間,我們順利完成了團隊磨合,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李燕凌說,“現在,我們一切準備就緒了!”
科技物流首先體現在科學的供應鏈管理
2008年北京的奧運三大主題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而國內物流界也都期待著北京奧運物流能夠實現“綠色物流、科技物流、人文物流”,希望看到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應用于奧運物流。
不過,李燕凌認為,科學的供應鏈管理才是奧運物流的真正核心。對先進技術的應用不能狹隘地理解。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為了制造亮點而盲目投入大量技術設備。
奧運物流既要履行科技奧運的莊嚴承諾,又要秉持節儉辦奧運的理念。
一個例證是:RFID射頻技術并未在奧運物流中心的倉儲管理中應用。李燕凌解釋說:“奧運物流是一次性的物流過程,這一特性決定了我們不能使用太復雜的流程和太昂貴的技術設備。”
事實上,奧運物流采用的是“大眾化”的物流配送技術,和大多數倉庫及物流操作平臺的情形一樣,奧運物流并不神秘,它正在簡簡單單、實實在在地運行。
李燕凌告訴記者,北京奧組委物流部作為一個后勤服務部門,涉及物資計劃、物資采購、倉儲配送,一直到物資回收處置等各個環節,而且面對的服務部門和場館眾多。因此,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與物流技術相比來得更為重要。物流部正在努力做到控制整個工作流程,其中科學的供應鏈管理才是科技物流最重要的體現。
李燕凌說:“總之,一個原則就是:簡單實用就好。”
合理的組織形式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關鍵
物流團隊如何組建,曾是歷屆奧運會共同面臨的難題。
而在這方面,北京奧運會有著歷屆奧運會無法比擬的優勢,北京市政府和國家機關各單位對奧運物流團隊的組建給予大力支持,而這也是北京奧運物流的一個特色。
這是物流人才的一次大集結,物流團隊的組建體現了全民參與奧運的特色。李燕凌說:“參與北京奧運的物流工作人員,有公開招聘的、有北京市政府選調的、有專業院校定向培養的實習生,有政府臨時借調的公務員,有UPS、辛克的合同商人員,當然,還有許多志愿者。”
奧運物流的通關團隊,由海關、質檢、奧組委和辛克貨代公司等單位的工作人員聯合組建,這樣的組織形式頗具特色:海關工作人員在制定奧運物資的通關政策時,在物流中心通過與物流各團隊的密切合作,能夠確保奧運物流政策和計劃及時、準確,并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只有制定政策的人先熟悉了操作環境,在制定政策時才會有很強的針對性。同時,很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線就得到有效解決,這就是我們的特色。”李燕凌說。
此外,物流與采購、資產計劃整合在了一個部門,這也是北京奧運物流的一個特色。雅典奧運會上,采購和物流是分立的。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講,各環節由一個部門統籌,銜接會很順暢。因為在制定采購條款的時候,就會自然考慮到后期的物流如何組織。
談到對物流團隊的工作評價,李燕凌笑著說:“我們首先是為別人做嫁衣,就如同我們的口號說得那樣‘精彩奧運,背后有我’。”
細化落實是實現組織目標的保證
盡管北京奧運物流事無巨細,但是否能做到萬無一失,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李燕凌說,奧組委物流部一直在努力確定并克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風險,而這些風險,有可能會給奧運物流工作構成負面影響。
“由于場館的分散,物流運行也分散到了各個場館,如何保證物流中心與各場館團隊之間物流工作的協調一致,是一大難點。”李燕凌說。
這個矛盾解決的思路是,尊重各個場館特性的同時,也要兼顧整體運行的效率,這需要細致的溝通,既要滿足個別場館的個性化需求,也要落實大多數場館的共性需求。
事實上,某些賽事確實需要特別對待,獨立進行計劃,比如馬拉松比賽、鐵人三項等,這些物資的配送計劃與其他比賽相比有很大區別。
除了協調性,奧運物流也面對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曾有專業人士總結說,往屆奧運會中計劃內的物流活動只占40%,而其他60%均為事先未知。
李燕凌說,北京奧運會的物流工作中會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誤差,從管理角度講,我們當然希望任何人都按照規范去操作;但從操作的角度講,誤差又是不可避免的,物流部所要做的就是通過統籌和系統管理將其降到最低限度。
針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奧運物流在運行過程中制定了很多預案。物流部門將對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及其危害程度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突發事件應對預案。面對不確定性,惟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提前做計劃,并盡量做細。
李燕凌說:“盡可能細化,這是應對不確定因素的惟一方法。奧運物流并不玄妙,只要走好每一步,那么最后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