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縣“三招”做強特色產業
2008-6-15 10:18: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去年,太和縣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達96億元,同比增長12.3%,據全省縣級之首。從這個數據不難看出該縣民間的富裕程度。
除了銷售收入高達101.3億元的醫藥公司之外,去年全縣特色產業完成工業產值41億元,同比增長75.6%,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6.3%;僅醫藥、毛發、有色金屬三大特色產業入庫稅金就達1.2542億元,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43.70%;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188萬美元,同比增長94.9%,首次跨入全省縣級十強;強有力地拉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該縣在去年全省縣(市)經濟運行評價考核綜合指數和動態排名分別躍升6位和7位。該縣特色產業的崛起,有著不同尋常的發展路徑。
一招:小販織大網
“我能有今天,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和政府的扶持!”皮條孫鎮永興物流公司經理劉立軍這樣告訴我們。現年45歲、初中畢業的劉立軍,十幾年前開始營銷撕膜繩網時年收入僅有四五千元,是個地道的小販。幾年前,他利用積累的資金和聯絡大量在外地的繩網營銷戶資源,開始創辦永興物流公司時,鎮政府一次性為他辦齊了各種證照,并在他公司門前無償修起5000多米長的水泥路。短短幾年間,他迅速發展成掌控一個大型銷售網絡、年銷售額達3億多元的大公司,每天發往蘭州、西寧、拉薩、新疆和廣東、廣西等地的繩網達100多噸,還有20%銷往俄羅斯、老撾、越南等周邊國家。
目前,在太和像劉立軍這樣經政府扶持從小販迅速成長起來的經銷大戶何止成百上千。近幾年來,太和縣委、縣政府把培植小販、編織覆蓋全國的產品營銷網絡,作為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縣域經濟崛起的重要一環,實施小額貸款、減免稅費、代辦各種證件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不斷加大對各類小販的扶持力度,全縣迅速發展起20多萬人的經銷大軍。除中藥材加工產品主要出口日、韓、東南亞各國外,醫藥、毛發、裝飾板材、繩網、篩網、有色金屬等特色產業的銷售網絡均達到覆蓋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以上,確保了這些特色產業的迅速發展。
二招:“龍頭”穩產業
“是這里良好的投資環境把我們吸引來的。”大華金屬材料公司總經理王夕昌說起話來臉上帶著笑。這家引自江蘇宜興的公司老總至今還記得,不僅太和縣委、縣政府領導親自登門招商,當他們來到太和肖口工業園投資辦廠時,迅速解決了用地,相關證照縣里一天內全部為他們辦齊,這種辦事的高效率讓他眼前一亮。投資建廠一切順利,去年實現產值7億元,稅金1400萬元。
肖口有色金屬循環經濟園,以前由于企業規模小,加工工藝簡陋,造成環境污染,群眾多次舉報,生產基地曾多次關閉。前年,縣里引進實力較強的大華公司入駐園區,投資3800多萬元,上馬全國最先進的環保技術設備,率先通過省環評驗收。園區本地企業以大華公司為標準進行技術改造,總投資達2億多元,生產既節能又環保,群眾普遍滿意。不僅穩住了這個特色產業,還使之獲得迅速發展,去年實現產值26.76億元,同比增長113.1%;入庫稅金5300萬元,同比增長151.2%,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18.47%;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年人均收入2萬多元。
近幾年來,太和縣圍繞這些特色產業,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訂了優先解決用地、用水、用電、稅費優惠,為企業登記、辦證等實行一站式服務等優惠政策。對重大投資項目,縣委、縣政府還委派有關領導跟蹤服務。同時,縣里還先后投資4320多萬元,優化、硬化、綠化、美化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關工業園、肖口工業園等園區硬環境。不斷優化的投資軟硬環境,先后吸引來中國華源集團、江蘇東盾木業、江蘇雨潤集團、南京華潤蘇果、新疆誠信科技木業等一批大型龍頭企業,穩固并有力地促進了各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招:民企挑大梁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中,太和縣還大力培育、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使之迅速成長為能帶動千家萬戶從業者共同發展的龍頭企業,從而挑起特色產業發展的大梁。
“是政府的多方扶持我們才有今天!”富泰發制品公司經理劉獻說起這話頗為動情。現年37歲的馬集鄉港集村青年劉獻,1987年初中畢業后就做起毛發生意,1997年到河南許昌一家發制品公司打工,學得一手好技術。2000年,他回到港集村獨自開辦發制品加工企業。從租地到辦理各種證照,一路綠燈,得到縣、鄉政府的積極支持,第二年銷售額即達到3000萬元,入庫稅金100多萬元。2005年,劉獻以700萬元收購了位于城關鎮工業園內的一家破產企業,城關鎮和縣政府委派專人,為他解決各種難題,并通過召開銀企對接會,使他順利地落實了銀行貸款,擴大了經營規模。去年,他的企業出口創匯猛升至1820萬美元,連續兩年居全省同行業出口創匯領先地位,年入庫稅金500萬元。
近幾年來,太和縣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民企上規模、上技術、上檔次,一大批民企迅速做大做強,帶動了各個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全縣僅發制品企業就迅速發展到96家,去年實現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102%;入庫稅金3500萬元,同比增長98.6%,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12.2%;出口創匯2361萬美元,同比增長112%;帶動毛發收購群眾2萬多人,年人均收入3萬元;使太和成為人發購銷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的加工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