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水路救援進行時

2008-6-13 13: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本報記者 洪厚興
編者按:
    汶川大地震之后,陸路運輸受阻,當地海事部門首先從水上開通了一條通往地震災區的 “水上生命線”。如今,水運企業也積極搶運救災物資,從水路開辟出“救援之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陸路運輸的壓力。
    救援……救援……
    早一刻救援,就多一分希望。大地震讓海內外華人緊緊團結起來,紛紛捐款、捐物,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大量救災物資等待入川,然而道路斷絕。
    但困難擋不住救援的腳步。在水路領域,四川地方海事系統與時間賽跑,迅速投入到水路的搶修、搶運之中,以開辟“水上生命線”。同時,全國各地水運管理部門、水運企業也紛紛投入救援行動中。
打通“生命線”
    地震發生后,交通運輸部迅速發出指令,要求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水路交通人員立即排查和檢測航電樞紐受損情況,大力確保通信通暢。
    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水運行業用實際行動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5月12日16時,就在地震發生后僅一個半小時,四川省地方海事局抗震搶險工作領導小組便開始運作。第二天,局黨委書記、局長賀曉春率局安監處、港航處負責同志及省港航開發公司有關負責同志趕赴嘉陵江航電樞紐工程,查看航電樞紐工程受災和應急預案落實情況。
    都江堰-汶川的213國道在地震中損毀嚴重,全面阻斷,短時期內難以恢復。當地有關方面在全力搶通公路的同時,籌劃打通都江堰與映秀之間16公里水路救災“生命線”。這條“生命之路”是地震發生后在公路未通情況下的惟一一條通往震中映秀鎮的水路運輸通道。
    隨后,四川省抗震救指揮部決定通過岷江都江堰以上水路交通運送救援物資。就在5月13日深夜,指揮部組織一支水上搶通突擊隊,借助都江堰上游的紫坪鋪水庫,繞過213國道數十公里的塌方,打通都江堰與汶川漩口鎮之間的水上“生命線”,直達震中映秀鎮!救援任務便落在四川省地方海事局紫坪鋪水路搶險現場指揮部的肩上。
    5月14日凌晨1時起,水上搶險保通突擊隊人員便在大雨中緊急集結。賀曉春局長直接調人,李永林副局長從瀘州等地調艇;在廣安市,退休老專家代朝忠雨中連夜疾行,趕往集結地點;同時,在瀘州市,兩輛載著海巡艇的卡車也在日夜兼程的趕往集結地點。
    5月14日上午,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李永林帶隊,會同伍崗、楊小寧副局長趕往紫坪鋪水庫現場勘察情況,研究水路運輸救援方案。此時,省局在尚未通航的紫坪鋪水庫現場緊急組織搶修了兩個臨時靠泊點。
    5月14日16時, “水上生命線”終于打通,3艘沖鋒舟從紫坪鋪水庫向汶川漩口疾駛而去。從紫坪鋪到漩口16公里的水路,由于地震的破壞及余震的不斷,沿庫區兩岸山體垮塌滑坡,水面上阻礙通航的大量樹枝和雜草并未阻擋救援人員前進的腳步。同時,16公里的水路航程也并不是終點,救援人員到岸后,還得翻越4公里的山路才能到達重災區映秀鎮。
    5月15日清晨,長7米、可運送20人以上、物資2噸以上的2艘玻璃鋼海巡艇和17艘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輕型沖鋒舟運抵紫坪鋪,海事部門迅速組織30余名海事工作人員積極參與救援,調集10余名經驗豐富、心理素質較強的骨干船員操縱船艇,水上救援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5月16日,賀曉春局長趕赴紫坪鋪,與在現場指揮的李永林、楊小寧副局長等會合,共同指揮協調抗震救災水路運輸。
與時間賽跑
    5月16日,交通運輸部翁孟勇副部長、四川省政府王寧副省長、省交通廳高烽廳長乘坐海巡艇前往汶川縣映秀鎮視察災情,指揮搶險。
    在搶修受損公路的3天里,四川地方海事人員便已完成運輸395航次,運送搶險人員2320多人,搶救傷員、受災群眾2400多人,大量的急需救災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
    在關鍵時刻,這條通道搶運了大量的搶險救災物資、搶險機械設備、受災群眾和公路搶修技術人員。它為公路的盡早搶通、災區受傷群眾的盡早治療,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國海事局常務副局長劉功臣介紹,5月17日23時~5月20日零時,這條水上“生命之路”共投入125艘船艇,參與水路搶險人員和受災群眾的轉移運輸。累計運送搶險人員24900余人次,運送傷員及受災群眾12500余人,運送救災物資72.8噸。
    在四川地方海事部門緊急搶通 “水上生命之路”的同時,鄰近省份的海事部門也在緊急行動。在重慶,地方海事局開展了受震設施、建筑隱患排查整改工作,密切關注上游水庫騰庫水位情況,特別關注嘉陵江、烏江上游水位變化情況,已布置24小時值班。在甘肅隴南,地方海事人員在辦公地點損毀的情況下,將辦公地點搬到船上,堅持24小時值班,組織船舶,參加疏導群眾疏散工作和運輸救災物資及抗震救災人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8日,四川省航務海事系統共投入船舶130余艘,共運送搶險人員約9萬人次,運送傷員和疏散受災群眾約3.5萬人次,運送救災物資約600噸;重慶市累計有161艘滾裝船運送1378輛救災車輛和1艘普通貨船經重慶轉運,22艘油船運輸56781噸油料優先過閘,免收救災滾裝車輛各項費用177.84萬元;截至5月29日,甘肅省航務海事系統共投入船舶約321艘次,共運送搶險、受傷人員及疏散群眾29272人次,渡運救災物資2732噸。
開通“綠色通道”
    5月16日,交通運輸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抗震救災期間,各港航企業要優先保證救災物資運輸,港口企業對救災物資要優先安排裝卸,各地組織運力時要優先疏運救災物資。同時,各級交通管理部門和航運企業全力以赴做好水上運輸保障工作,對救災物資要制定周密的運輸組織方案,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證抗震救災物資通過水路及時運往災區。
    同時,交通運輸部水運司建立了與主要省市的抗震救災動態監控聯系制度,通過水路交通應急指揮中心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積極組織協調運力,優先保障水路救災物資運輸,重點做好進口原油、成品油和煤炭、糧食等重點物資運輸的組織協調工作,確保災區供應和生產生活穩定;要求有關港航企業制定周密的運輸組織方案,精心組織救災物資運輸,全力以赴做好運輸保障工作;及時抽調水路交通有關方面專家趕赴現場,調集骨干技術人員提供技術保障,確保航道、船閘和船舶的運行正常。
    作為長江水運的管理部門,長江航道局及時行動,開辟了救災物資水上“綠色通道”,對運送救災物資入川的船舶,信號臺優先放行,并運用一切有效手段,向運輸船舶全面介紹航道情況。同時,長航局還加強長江干線航道的維護力度,對靠近災區的四川宜賓、瀘州,以及重慶轄區的航標、信號臺、標志牌等助航設施展開逐個排查。
    此時,長江海事局也已開通抗震救災物資運輸的 “綠色通道”,為抗震救災物資運輸船舶提供優先簽證、優先通過、優先引航等 “三優”服務,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有效信息服務,全力確保水上交通安全。
    5月16日上午,滿載著1600噸汽油的宜石501船隊進川,宜昌海事局按照抗震救災物資運輸船舶一律實行優先簽證、優先通過、優先引航等“三優”的服務原則,與長航宜昌公安局迅速組織聯合安檢,僅3個小時辦好了通過三峽二閘安檢閘。這是四川汶川縣8.0級地震后,第一艘載汽油船隊經水路進川。截至6月3日上午8時,三峽船閘優先通過救災船舶134艘次,通過抗震救災物資14.52萬噸。其中,運輸汽油船17艘,載汽油1.14萬噸,運輸柴油船72艘,載柴油8.92萬噸,運輸食品船2艘,載食品1156噸,運輸糧棉船38艘,載糧棉4.17萬噸。三峽壩上滾裝船碼頭共維護轉運抗震救災物資車輛的滾裝船131艘次,專船6艘,車輛1119輛,16557噸貨物。
    與四川毗鄰的重慶,是水運救災物資入川的重要中轉站和必經之地。地震發生后,重慶市港航局迅速啟動水路運輸組織應急預案,實施水路“綠色通道”,并及時與三峽通航管理局和湖北省港航局進行了協調,以保證運輸救災物資船舶優先通過三峽船閘,運輸救災物資車輛優先上滾裝船。
    兩聲厚重響亮的汽笛聲響起,5月24日上午10時許,載運湖北省交通廳抗震救災突擊隊車輛裝備和人員的串通1號滾裝船靠近重慶郭家沱滾裝碼頭。
    “串通1號,我是郭家沱滾裝碼頭調度室,到港后請你靠泊1碼頭!”
    “串通1號收到,靠泊郭家沱滾裝1碼頭。”
    調度員通過GPS監控系統顯示的船位,指揮串通1號滾裝船進入指定碼頭。
    當滾裝船穩穩地停靠在重慶郭家沱滾裝碼頭后,早已等候在此的水上執法隊員、港作人員在重慶市港航局領導現場統一指揮下迅速行動。船舶套纜、跳板對接、信息互換、物資下船、交通指揮、車場休整、示警開道,一切有條不紊。僅僅2個多小時,抗震救災交通突擊隊39臺車輛及其搶通保暢物資安全引導到重慶高速公路唐家沱收費站,交由高速公路執法支隊護送前往綿陽安縣震區。
    此次串通1號滾裝船承擔湖北省交通廳抗震救災突擊隊車輛裝備和人員從水路輸送到重慶的任務后,為縮短運輸時間,開足馬力,爭分奪秒,在保證船舶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前近7小時抵達重慶郭家沱滾裝碼頭,該船為此多消耗燃油約3噸,運輸成本增加2萬余元。該公司隨船負責人感概道:“為了抗震救災,為了給災區交通建設贏得時間,我們不講條件!”
    各地交通部門開辟的水運 “綠色通道”,極大地提高了水運救災的效率。
企業全力以赴
    國難當頭,全國的水運企業也緊急行動起來,最大限度地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
    作為國內最大的骨干航運企業集團,中國長江航運集團迅速運作,優先向災區運輸救災物資。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經理劉錫漢說,對于抗震救災物資、災區人民生活物資以及災后重建物資運輸,我們精心組織、保證運力、優先運輸,確保運輸任務迅速、暢通、安全、高效、圓滿完成。
    5月15日上午,重慶市人民政府涂經平副秘書長主持召開了緊急調運成品油的會議。會上,重慶市經委、市商委通報了重慶市成品油庫存及耗用情況。受5月12日大地震影響,蘭成渝輸油管道已于5月14日因檢查而關閉,致使川渝兩地的成品油頓顯緊張。重慶市經委已接到中石油和中石化要求從長江運輸成品油的報告,首批計劃4萬噸,其中2萬噸經重慶中轉至四川成都等方向。
    隨后,重慶市政府要求長航集團提供足夠的運力保證成品油運輸。中國長航集團迅速將這一特殊任務布置給所屬的南京油運公司,要求他們積極主動加強與政府主管部門的聯系,必須不計成本、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搶險救災物資運輸任務。南京公司總經理王濤表示,將不惜代價,精心組織,確保運輸任務安全優質地完成。長航集團迅速調用技術狀況良好、技術過硬的船舶技術人員,為災區運送4萬噸成品油。同時,還準備400個集裝箱和部分運力,隨時服從抗震救災有關部門的調用。
    接到承運賑災汽油的重要任務后,為保證第一船賑災汽油及時安全的運往災區,長航集團迅速部署運輸措施,緊急調用南京油運公司旗下武漢南油公司新平江油輪來完成這項重要任務。5月14日16時30分,新平江1017輪徐徐靠泊到武漢諶家磯油庫碼頭開始受載,經過連續8個小時緊張而有序的艱苦奮戰,在船員們的共同努力下,順利裝載900噸賑災汽油。
    為確保汽油早日運到災區,船員們顧不上休息,立即召開航前作業會,全面傳達布置了各項安全措施,武漢南油公司還專門指派一名有著豐富川江航道駕引經驗的指導船長隨船指導安全工作,保證賑災油品的運輸安全。隨后,中國長航南京油運公司所屬新平江1017油輪在武漢拉響了啟航的汽笛,滿載900噸賑災汽油,從武漢港啟航,駛向萬州港,為地震災區人民輸送第一批救災汽油。
    5月28日上午10點,停靠在武漢石化廠碼頭的中國長航南京油運公司所屬的新平江1026油輪上,12名船員已整裝待發,作好了作業前一切準備工作。12時,武漢石化開始向該油輪輸送柴油,經過4個多小時的管道輸送后,新平江1026油輪裝滿1000噸柴油即時運往四川災區。
    新平江1026油輪船長文英明說,為確保汽油早日運到災區,船員們顧不上休息,立即召開航前作業會,全面傳達布置了各項安全措施,對船舶設備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確保船舶安全航行。我們能早一天將油運到災區,也是對災區人民貢獻一份愛心。
    當日,中國長航所屬的另一艘“新平江1011”輪也滿載1000噸柴油運往四川災區。這是中國長航第二批運往四川災區的2000噸柴油。據了解,從5月15~28日,中國長航已經向災區運送成品油近5000噸。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