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國(蘇州)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合作發展峰會綜述之五:金融與物流熱舞
2008-5-30 10: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柴鳳偉
廣受企業青睞
“經過多年的實踐,供應鏈金融的社會經濟效應已充分顯示出來:不僅開辟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通道,而且使銀行得以與物流企業緊密合作,向供應鏈系統提供 ‘物流+金融’的綜合服務,物流企業由此強化了主營業務的競爭力!鄙畎l展貿易融資部副總經理邱巍在本次峰會上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積極意義給予高度評價。
正是因為供應鏈金融服務的諸多優勢,促使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行列。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姜超峰介紹,10年前,只有少數幾家商業銀行的分支行探索這項業務,到現在,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在開展此項業務。2007年,與中儲合作的銀行有22家總行,238家分支行。有的銀行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開發業務,控制風險。此外還有擔保公司、典當行等資金充裕的企業加入供應鏈金融的行列。從物流企業看,除中儲、中遠、中外運等開展此項業務較早的企業之外,鐵路、港口碼頭、資產管理公司、擔保公司也紛紛加入,有的銀行還專門成立了自己的監管公司。
隨著加入者的增多,融資業務模式也開始多樣化。 “業務模式多樣化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產品多樣化!苯灞硎。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開展質押監管融資業務。二是選擇核心企業,對其應收賬款進行保理,及時支付其上游貨款,增加對核心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供應鏈金融服務有眾多物流企業參與,因而產生了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不同組合模式。
對物流要求高
銀行與物流企業基于核心能力互利互補建立的物流金融平臺,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燃眉之急,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給廣大物流企業帶來了福音。深發展邱巍表示: “隨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深入推進,我們看到,物流企業主營業務的客戶普遍存在金融服務需求,而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核心之一正是物流監管。因此,物流企業具有先天的優勢,依托自身的物流主營業務,作為銀行金融服務的延伸窗口,或者將銀行作為自身的增值服務配套部門,和銀行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另外,對于物流外包的一些企業,接受物流和金融打包服務條件也更好!
但由于傳統的銀行業務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供應鏈金融又要高度重視借款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在過程管理上要進行完善和細化,對作為監管方的物流企業,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了解,目前,在銀行與物流企業的合作中,仍廣泛存在著銀行與物流企業雙方溝通不深入,貨物周轉情況不明晰,核庫和查庫工作不到位及短庫、監管失控等問題。
對此,姜超峰指出,“這就要求銀行要謹慎地選擇監管方”。他強調,從物流企業看,需要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綜合服務能力。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環節多、當事人多,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和操作能力要求較多,對業務流程研究不透,對操作能力評估不足,極易造成損失。在供應鏈物流活動中,需要多次的貨權交接,其準確度、信息系統的可靠度,單證的及時傳遞,質物的安全保管等,都需要嚴格的管理規范。
二是如何建立物流外包鏈。任何物流企業都無法完成供應鏈上的所有物流活動,這就需要外包,需要建立可靠的物流鏈。在質押監管業務中,重要的問題是對監管企業資質如何認定,第三方監管庫應如何選擇,如何回避監管風險等。
三是與金融機構一樣,物流企業同樣需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需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需要一整套的風險評估和控制機制,以促進該項業務更好的開展。
有效規避風險
有專家在峰會上指出,從社會經濟層面上看,供應鏈金融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信用,會在局部地區或一定層面上造成需求失真,與宏觀調控的總體目標有偏差。因此,風險的識別與控制愈來愈重要。
姜超峰在演講中也強調,由于利益機制和個人業績考核機制,使得許多一線人員對風險的識別都朝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判斷。在銀行方面,可能會由于對客戶對行業判斷的失誤,選錯了合作對象,負債的壓力,常常使工作人員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監管方面,監管企業出于同樣的原因而產生擴張沖動,有可能放松管理,造成損失。
不過,對于這些風險,顯然各大銀行也有自己的考慮。據邱巍介紹,面對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到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競爭中,深發展正在籌劃供應鏈金融下一階段的發展路徑。 “我們正在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與供應鏈核心企業的系統直聯,廠家可以通過銀行的信息系統看到經銷商的銷售情況,銀行可以通過廠家的銷售系統看到經銷商的訂貨和廠家發貨情況;另一方面,實現與物流企業的電子直聯,有助于實時保證銀行和物流監管企業之間的賬賬相符,減少了對賬成本;電子票據也將承兌匯票的開立、送達、保管、貼現全部實現電子化。另外,我們還將實行事業部制,打破現行的總分支塊塊分割狀況,將行業業務線條作為利潤中心,開展專業化的經營活動;為降低成本和防范風險,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探討全國范圍的操作集中模式運作!
光大銀行在這方面也有著較為全面的舉措。光大銀行貿易融資部總經理助理周智雄向記者表示:“為了有效規避風險,拓展業務,光大銀行特意為供應鏈融資產品建立了幾個相應的平臺:一是人員支持平臺,也就是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產品經理隊伍,可以為客戶設計不同的行業組合融資方案;二是風險控制平臺,也就是我們的CECM系統,可以有效的控制風險;三是系統操作平臺,我們的國際結算系統和保理系統,都是相當先進的,在全國范圍內,我行三十幾家分行的任何一筆操作,總行都能實時進行過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