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中國經濟添難 汽車行業受累幾何?
2008-5-23 14:5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強震給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這無疑使政府極力抑制的高通貨膨脹雪上加霜。
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里氏8.0級的強烈地震,波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損失之巨,國人哀痛,舉世震驚。
盡管抗震救災還在繼續,災后重建也將逐漸展開,地震給中國造成的損失,還沒有具體準確的評估報告出來,但是地震對中國經濟勢必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將會逐漸顯現出來。對于政府極力抑制的高通貨膨脹的舉措,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于汽車行業來說,無論從生產、物流運輸和消費,都產生不小影響,尤其是生產成本,今年不斷攀升的原材料價格,將使企業成本控制變得更加艱難,一些汽車企業老總向本報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新的困局下,車企更應該懂得經濟陷入進一步滯脹所產生的效應?朔杀,調整產銷,對地震造成市場影響負面的準確預期與把握,都將成為必須應對的難題。
通脹壓力加劇
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中國也深受其害,而汶川大地震帶來的災難性影響,將使通脹壓力加劇。
雖然眾多專家認為,汶川大地震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整體經濟增長受到短期沖擊不可避免,除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外,經濟增長也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如此大的災難損失,極有可能拉低二、三季度GDP增速,而中銀國際則估計,地震可能使2008年GDP增長率下降0.4至0.7個百分點,對國家宏觀政策帶來一定的影響。
“(汶川)地震給中國經濟必將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此大的災難,給經濟運行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雖然通貨膨脹是全球性的,但地震造成的不利因素給政府防止經濟增長過熱、抑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帶來了更大困難!鄙虅詹垦芯吭航鸢厮裳芯繂T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
花旗集團報告則對政府極力抑制通貨膨脹表示擔心,“政府不得不減輕對災區基礎設施投資以及救災活動的信貸控制,但又可能面臨生產成本上漲引發的高通脹。”
調控政策遇考
此前許多預測機構和分析人士對緊縮政策各執一詞,眾說紛紜,緊縮政策是否松口成為討論焦點。隨著地震給中國經濟短期帶來的不確定性,政府的應急調控政策,將遇到一定的難度,雖然宏觀經濟長期看好,但這也必將影響二、三季度GDP增速。
盡管許多分析人士仍然十分看好中國經濟將高速增長,但是對于短期政府宏觀政策的難題,卻有不同的反應。
“通貨膨脹是世界性的,中國貿易占GDP 60%至70%,物價隨世界波動,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是適度從緊政策,中國的通貨膨脹沒有想像的那么嚴重!苯鸢厮裳芯繂T告訴本報記者,“對于地震后的從緊政策,政府大可不必太‘較真’,從美國來看,0.6%的增長速度,物價指數年增3.5%,風險遠大于中國。”美林中國經濟學家rutin也認為,此次地震對于通脹的拉升也比較有限,可能只存在短期效應。
標準普爾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薩比·庫卡恩預測今年中國通脹水平為5.0%至5.5%,他認為,這個水平比許多國家甚至個別亞洲國家還低。
另外一些金融機構則對震后政府宏觀政策表示一定的擔心。焦點集中在緊縮政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再度加息等措施如何到位,如何利用政策杠桿,來平衡各方最大程度地減輕通脹壓力。
美林經濟學家陸挺分析認為,中國通脹率不可能上升至4月份12年來的次高點,不過上升風險大,就看政府的抑制措施能否產生適時效應。未來幾周甚至一兩個月,整個形勢評估出來后,政府的舉措將會有的放矢。
累及車業幾何?
雖然眾多經濟預測與分析機構認為,地震給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對宏觀經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現存的高通脹將進一步加劇,和宏觀經濟緊密聯系的汽車行業,將面臨繼年初雪災之后,生產和物流成本的又一次上升。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汽車產業的影響,可能將會從不同方面逐漸顯現出來。
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董事長尹家緒告訴本報,地震對宏觀經濟將造成一定影響,加之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此前許多人認為地震前宏觀調控已經到位,他并不這樣看,原材料和油價將會繼續上漲,對汽車行業將有更大的考驗。
廣州本田執行副總經理付守杰向本報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認為,地震后汽車行業物流、生產成本還要上漲,同時,也對消費信心和行業市場信心形成一定的打擊。
當然,對汽車行業來說,成本上升仍舊首當其沖。由于原材料不斷上漲,災后重建將激發投資,固定投資將會加速增長,使得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形成進一步上漲的壓力,車企的成本能力將迎來新的挑戰。
除了生產成本外,物流成本上升也不可避免。川渝地區集中了許多汽車和零部件廠商,交通要道的中斷、阻塞,同時物流運輸要服從國家向災區運送救災和災后重建的物資,出進的物流將受考驗。由于聯動效應作用,川渝地區物流成本上升,同樣會延伸到和這里廠家相關的其他整車和零部件企業。
地震前,國家剛剛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震后將有可能繼續上調,這對汽車經銷商很不利,經銷商手頭會更加缺少流動資金,影響其向廠家進貨,加之物流成本上漲,供需會產生一定矛盾,年初雪災使得經銷商庫存短缺的現象,有可能重復出現。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凡受訪者都提到震后消費信心和市場信心的問題,這是汽車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暗卣鹪斐傻闹苯佑绊,恐怕是(一些行業)對市場和消費的信心。”但金柏松通過本報告訴消費者,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沒變,長期看好,對此,行業和消費者不要喪失信心,該消費還是要消費。
從目前來看,乘用車企業還是要克服不斷上漲的成本壓力,盡量減少地震造成的生產和物流成本,同時,震后消費者可能會出現短期消費信心下降和持幣待購現象,車企要做好對地震造成市場影響負面的準確預期與把握;而對卡車行業來說,雖然成本上漲會比乘用車更厲害,但是災后重建刺激固定資產投資加速,會導致需求激增,不失為因禍得福。
“災后經濟”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已經并不陌生,問題是,在經濟轉型、調控緊縮和災后重建一連串因素作用下,車業必須找準自身定位,積極調整應對,準確解讀政策走向和把握市場預期,方能“亂中取勝”。(裴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