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海事文化的靈魂
2008-5-14 20: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全球海事界不斷推出新舉措、新理念。比如海上安全鏈油輪建造采取雙船殼、散貨船和油輪施行共同規范等等。研究這些舉措與理念的文化內涵,對安全與海洋環境的高度責任感和對業界、同行的誠信品質便凸現出來。誠信構成了現代海事文化的靈魂。 海事界高風險孕育誠信品質
海事界屬于高風險行業。這種風險貫穿于整個海事界。從船用產品到船舶建造;從海上航運,到船舶和貨物代理;從港口航道到海上通訊與搜救和與之相關的保險金融等行業 。貫穿于海事界的高風險,是由兩大因素組成的:
其一,是由海上特殊的自然環境造成的。復雜的海況、惡劣的天氣、海盜的搶劫和形式多樣的人為因素,都可以使船舶和貨物陷入滅頂之災;其二,是由于海事行業(無論造船和航運)屬于投資密集型行業。龐大的投資,使得企業稍有不慎,便會破產。
如此高的風險,是海事鏈條中的任何一個單獨的環節都難于應付。因此,海事鏈條中的所有環節共同行動才能承擔這種風險。而維系海事鏈條共同行動的道德準則便是誠信:
在險惡叢生、空曠單調的大海上,海員們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絕不是滾滾紅塵世界的太平粉飾,而是真誠的血肉時間;
船東對于船廠的無比信任才使得他們傾盡財力建造超大型船舶;
銀行基于對船東的誠信,才敢于向他們貸出巨額款項以構建他們的船隊;
保險商和政府當局正是基于對船級社證書的信任,才敢于為船舶承保并允許其船舶進出所在國港口;
貨主正是基于對貨代、船代、航運公司和港口的信任,才把價值連城的貨物托付給他們。
誠信使整個海事界共生共長,并有著“一損俱損,一榮共榮”的共同命運。歷經苦難和無數挫折,歷經眾多血的教訓,海事界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積淀和升華了以誠信為靈魂的海事文化。當今諸多行業甚至全社會都提出面臨信任危機、呼喚誠信原則的時候,借鑒國際海事界的誠信法則、誠信道德和誠信文化,無疑是一方不錯的良藥。
誠信危機的重現
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國際化,為海事界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巨額的利潤蛋糕。海事界積淀了數百年的誠信準則,在全球更加關注安全與環保的強烈聚焦中再度經受考驗。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驟然飆升的海難事故,使得保險商賠不勝賠,拍案而起。引發了對船級社檢驗質量的信任危機 ,導致了國際船級社協會利用建立ISO9000質量體系這一雙刃劍整肅自己的會員;
ERIKA油輪在法國的BICCAY灣沉沒,最終導致法國長達數百里的海岸線遭受嚴重污染,生態環境慘遭破壞。不僅在法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而且擴展到歐盟和世界更大范圍,各方輿論強烈抨擊目前航運業管理監督體制,提出對航運界各方的不信任。
1997年8月,一宗海運欺詐案震驚了東南亞。船方利用貨物裝運在其船上之便,擅自改變航線,并將貨物據為己有。事件傳出,一片嘩然。隨著海上航運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海事欺詐也隨之滋生和蔓延。完全背離誠實信任原則和商業道德,為了牟取暴利,欺詐者炮制假提單、偽造提單內容、竊取他人空白提單騙取貨物等。這讓世人對貨物運輸和國際貿易的誠信提出質疑。
國內灘涂造船市場紅火所造成的污染和船舶質量的低劣及連帶問題令人擔憂。船檢機構為了收取檢驗費,大都在噸位上弄虛作假,“大船小證”、“一船多證”引起的偷逃水運管理稅、港務費、航養費等問題頗多。同時由于船檢不到位,大都不按規定配安裝救生設備、消防設備和信號錨泊設備,大大降低了安全航行配置標準,低標準船、高危險船的大量存在,無疑于讓許許多多定時炸彈橫沖直闖,后果不堪設想,也使船檢的誠信蕩然無存。
拯救誠信危機的對策
國際和國內在拯救海事界的誠信危機方面推出許多重要舉措。中國海事局開展的多項專項整治和開展“誠信船舶、誠信船長”的評選活動,中國船級社提出的創建“誠信船檢”倡議,都是為了奠基中國海事界的誠信基石。筆者以為建設海事界的誠信道德,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引進質量管理理念建立海事界的可信度
海事界的工作千頭萬緒,隨著現代經濟社會和管理科學的發展,質量的內涵不僅僅是一件產品和一項服務最終結果,還包括對形成產品和服務的全過程的規范管理和質量控制。集中抓好質量工作,把質量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障海事界各個領域順利開展工作和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方式。這也正與現代安全管理的理念相一致。因為安全管理目標的最終實現是由管理組織中許許多多具體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的。這些工作是否規范、是否到位、是否有效,最終關系到的不僅僅是人民的財產甚至是許多的鮮活的生命。無論是把質量管理和控制理念引入安全管理還是將安全管理融入質量管理和控制理念,將是提升海事界可信度的有效途徑。
2 保持理性以法治為依據建立海事界誠信
在市場經濟如火如荼全面展開的今天,安全管理以法律控制為主,努力提高海事界自主控制水平。政策法規是否實事求是、是否切合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實際,將決定其能否得到良好的實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責任,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不斷修訂、完善管理法規政策,以理性的態度使海事界各領域工作從人治走向法治,從被動防范走向源頭管理轉變,從集中專項整治向規范化、經常化、制度化轉變,從事后查處向強化基礎轉變,從以控制傷亡事故向全面搞好安全工作轉變,以理性的態度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所從事的職業充滿忠誠和信心。必定會使海事界的服務效能和行業影響力得到突破性的提高。
現在IMO和IACS關于油船、散貨船的統一規范、指南陸續面世,是對IACS成員現存規范體系的重新洗牌,我們要用接納的心態勇敢面對沖擊和壓力。
該管理模式是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系統全面的程序化工作管理體系為世界海事界實現理性的法治管理模式構建良好的平臺。隨著IMO對公約和船舶的強制實施ISM規則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國內也以對部分經營高風險船舶的船公司實施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制度(NSM),這是國內船舶管理方式的一次較大的創新。以共筑水上安全鏈為理念,長期有效管理和專項整治相結合,必將成為進行海運經營和建立海事界誠信的銳利武器。
3 以核心技術為手段提升海事界的可靠性
水上船舶運輸是最經濟、環保的行業,和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理貨、港口、船檢同時都屬高風險行業,需要一批專業知識精湛的研究人才和一批肯于奉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往往由于無私奉獻或一條科學決定,有時可挽救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生命、有時避免重大經濟損失。從技術方面講,當前世界科技革命正孕育著重大突破,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科技發展到今天發展理念必須轉變,要從以跟蹤為主轉為原始創新為主,從以模仿為主轉向以自主創新為主。對整個海事界來講只有通過技術的提升,才能體現出服務水平,才能贏得信譽贏得市場,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向全世界證明海事界的可靠性。
作者: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