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發展報告(節選8)
2008-4-30 14:2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陸江會長擔任編委會主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為主編的《中國物流發展報告》 (2007-2008)將于 “五一”前后出版,各地新華書店公開發售。全書分為綜合報告、專題報告和資料匯編三大部分,是了解中國物流發展的權威著作。
本文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賀登才撰寫,系 《中國物流發展報告》 (2007-2008)的 《第一篇綜合報告》部分。本篇共四章: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環境,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特點,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008年中國物流發展展望。今天繼續刊登第二章,敬請關注。
(三)物流市場集中度提高,物流企業規模擴大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的《2007年全國重點企業物流統計調查報告》顯示,隨著物流服務需求的高速增長,物流企業物流業務量上升較快。對不同物流企業類型分析,2006年調查的綜合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增長37.9%,倉儲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增長22%,運輸型物流企業業務收入只增長了10.3%。調查顯示,調查物流企業物流業務量增加最快的是包裝量、配送量和流通加工量,2006年分別增長182.8%、107.1%和62.2%;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等現代物流業務收入分別增長97.4%、53.5%。表明現代物流無論是業務量、收入指標還是增長速度都明顯快于傳統物流業務。
根據本次調查的結果,推出了2007年主營業務收入前50名物流企業名單。這個名單與上年發布的名單對比,主營業務收入在30億元以上的由13家上升到18家;20億元以上的由18家上升到24家;10億元以上的由34家上升到35家;排序第50位企業由3.55億元提高到6.22億元。其中雖有統計范圍逐步擴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物流市場集中度提高,物流企業規模擴大的發展趨勢。
三、物流企業的發展特點
(一)國有物流企業加速改革重組
國有企業積極整合物流資源,強化產業鏈條的控制能力。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掛牌成立,郵政政企分開工作基本完成。中國遠洋集團強化國際航運戰略資源積累,在繼續投資國內港口及碼頭的基礎上,目前已投資于香港、新加坡、埃及和比利時的港口碼頭。中國外運集團力圖通過內部整合和外部收購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化綜合物流集團。2007年10月,香港上市的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斥資11.06億元收購母公司包括沿海的貨運代理、船務代理、倉儲及報關等資產;年底,又以7000萬元入股江陰港20%的股權,按照專業化要求和業務屬性進行整合重組。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加強戰略資源控制, “五定”班列在90條鐵路線上開行,覆蓋全國220個城市。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強化終端能力建設,門到門配送服務覆蓋城市發展到783個,經營網點總數從2006年的1353個發展到1855個。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整合分散的運輸、倉儲、碼頭和汽車銷售、檢測、維修、保養等資源,建立較具規模且規范化運作的汽車物流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運輸公司以集團重組整合為契機,先后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拓承擔成品油和部分省市化工產品及航空油料公路運輸配送業務。重慶港務物流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國有資產戰略重組,從傳統的運輸服務向現代綜合物流服務轉型。
國有物流企業加快與國內外領先的制造、商貿企業以及重點物流區域建立穩定、全面的合作關系。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 (集團)總公司簽署物流戰略合作協議,由中外運為中化提供物流外包服務。西藏冰川礦泉水有限公司和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聯盟,中鐵快運公司將承擔西藏冰川礦泉水所有采購和銷售的物流任務,并擔任其在鐵路系統的經銷總代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中國遠洋運輸 (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航運、碼頭、物流、船舶修造、能源資源開發、金融業務等相關方面進行合作,共同推動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
國有物流企業加快專業化經營,服務產品創新有新的發展。中鐵快運通過大客戶物流解決方案的實施,形成了 “網絡倉庫+24/48”、 “全程供應鏈管理+物流與商貿相結合”、 “冷鏈物流”等商業新模式。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倉單質押融資貸款全年可達300億元,同比增長100%,質押監管收入增長200%。中鐵現代物流參與地方物流園區的建設、運作及管理,實現“管理輸出”,網絡擴展。供應商管理庫存、循環取貨、分銷物流等一體化供應鏈模式在越來越多的制造和商貿企業得到應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