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在武漢城市圈中物流業發展現狀及構想
2008-4-30 13: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作為武漢城市圈重點城市之一的咸寧市,正著力調整生產力布局,堅持“項目活市、興工強市”戰略,重中之重抓工業,經濟社會發展逐步邁入快車道。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增強以現代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整合行業資源、提高行業競爭力,是咸寧更好融入武漢城市圈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為咸寧經濟發展拓展更廣闊空間的重要手段。
一、咸寧物流業發展現狀
1、物流業支撐體系逐步完善。咸寧市地處華中腹地,長江中游。長江黃金水道依市而行,京廣鐵路、武廣高速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國道縱橫南北,區域內公路、鐵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并存,區位適中,交通便捷。至2005年,全市所有國省干線均達到二級公路以上水平,各縣市區均有兩條二級以上快速通道與京珠高速公路相連接,已實現國、省道“二級化”,鄉鎮公路“黑色化”,村級公路“通達化”。全市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500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6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達到1000公里,鄉鎮油路達到1500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90%以上,公路整體面貌已有一個徹底改觀。全市現有通航里程564.4公里,以長江碼頭建設為重點,兼顧主要內河碼頭,加快形成了江海直達、水陸聯運的運輸體系,新建了石磯頭1000噸級碼頭1座,加快黃沙、赤壁、陸溪、魚岳、潘家灣和牌州6座碼頭的完工配套,使港口裝卸機械化程度達到90%以上,共有生產用碼頭58座,泊位85個。
2、多種類型物流企業共同發展。隨著傳統運輸、倉儲、貨代、貿易、商業流通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變和工業制造業等產業部門主輔業分離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在開始起步,咸寧物流業基本框架正在形成。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咸寧市物流企業法人62個。從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看,國有28家,占45.2%;集體企業15家,占24.2%;股份合作企業2家,占3.2%;聯營企業1家,占1.6%;有限責任公司5家,占8.1%;股份有限公司3家,占4.8%;私營企業7家,占11.3%;港澳臺商投資、外商投資企業2家,占4.0%;其他企業1家,占1.6%。注冊類型以國有、集體為主、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為輔和其他各種注冊類型企業競相發展的多樣化結構。
3、物流業對國民經濟作用日趨突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咸寧市物流業有了質的飛躍,2006年,全市各種運輸方式貨運量達到1226萬噸、貨物周轉量11.68億噸公里,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34.02萬噸,分別是1990年的1.4倍、1.2倍、8.6倍。郵政業務量11317萬元,是1995年的1.3倍。物流業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資流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咸寧物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總體規模偏小,效益偏低。根據2007年調查統計推算,咸寧市2006年全社會物流總產出622.50億元,比上年年增長20.6%,增幅分別比全國、武漢低3.6個和4.2個百分點。全社會物流總產出還不到武漢的10%。2006年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39.66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增幅分別比全國、武漢高10.7個和10.9個百分點。咸寧物流業發展從總體上呈現規模偏小,效益偏低的狀態。
2、物流資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目前,咸寧市還沒有一家規模較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現有的服務主要由零散的小型配貨站、個體運輸戶以及提供簡單倉儲租賃的企業等自發組織構成,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服務單一,分散作業,各自為政,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企業物流還是沿用傳統的上游企業送貨或下游企業取貨的方式較多。生產企業的大而全、小而全舊觀念并沒有根除,有些生產企業將原來的物流外包又重新定位本企業自己干,舊路重走,重操運輸業。物流企業“小、散、弱”現象突出。
3、現代化、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咸寧市的物流企業主要是傳統貨運戶,普遍規模小,物流技術水平低,信息化、網絡化程度差,物流設施設備水平落后,提供的信息服務單一。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難以滿足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4、倉儲規模不足,設施水平落后。倉儲是現代物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產中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緩沖池,為生產的持續穩定進行提供保障,是實現生產和運輸的基礎。目前,咸寧市倉儲設施市場需求較大,但倉儲企業平均規模較小、設施水平較低、經營效益偏低等問題突出。
5、物流人才匱乏,物流供應能力有待增強。物流人才問題已成為困擾一個區域一個企業物流發展的大問題。第三方物流企業無論從數量與質量上都滯后于市場發展需要。比如,對生產企業的物流整體策劃,對上游、下游生產與物流企業的有效銜接,給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化、增值化的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都有待解決。咸寧市物流企業基本都為家庭作坊式,從業人員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專業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三、咸寧物流業發展的總體構想
1、依托支柱產業,構建咸寧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即依托咸寧市6大支柱產業:特色農業、電力能源、紡織服裝、森工造紙、機電及汽配、冶金建材等6大支柱產業集群構建。具體來說,咸寧在今后,特別是“十一五”期間,一是要大力加強現代化大型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各類專業批發市場、連鎖配送中心、倉儲運輸、信息服務等農業物流服務網絡建設,并爭上糧食物流項目和建設流通加工型現代物流園區,以此來提供優質服務,并為特色農業基地的發展壯大提供保障和強力支撐,使咸寧成為網絡鄂南、輻射湘鄂贛的區域性農副產品中轉批發中心和江南重要農產品集散地。二是要緊緊圍繞五大支柱工業產業,大力引入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優化企業供應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率,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建立集采購、儲存、分撥、運輸、加工、配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專業物流中心,構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一體的產業物流中心和連鎖配送系統,并設立倉儲基地和區域性分銷中心,實行產供銷一體化。
2、改造升級,構筑以三重配送圈組成的鄂南商貿物流網絡。一是0.5小時城市物流配送圈。二是1小時區域分撥物流配送圈。三是1.5小時農村市場物流配送圈。
3、集中力量,打造鄂南現代物流園區。一是咸寧經濟開發區綜合型物流園區。二是咸寧市新型工業園流通加工型物流園區。三是赤壁物流基地。四是嘉魚物流基地。五是南三縣物流園區。
4、突出重點,建設骨干現代物流項目。“十一五”時期,要重點建設一批專業物流市場項目,以支撐起全市現代物流網絡體系。主要包括:咸寧市溫泉農產品批發市場擴建改造工程、咸寧國家糧庫糧食現代化物流項目、咸寧市商務中心區、嘉魚山綠公司蔬菜加工示范園、咸寧市商貿物流配送中心、咸寧市香泉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赤壁市鄂南物流配送中心、嘉魚潘家灣蔬菜批發市場、通山石材批發交易市場、通城牲豬批發交易市場、赤壁趙李橋和通城麥市邊貿市場、咸寧石油成品油配送中心、聯新萬頭牲豬養殖基地等骨干項目,核心就是用現代物流業構筑和支撐農業的大市場、大流通和大貿易網絡格局;用現代物流業提升商貿流通市場的現代化水平和輻射能力,構筑商品物流網絡體系。
5、接軌武漢,成為武漢城市圈現代物流業的重要樞紐。按省政府提出的“將武漢城市圈的現代物流圈建設成為以武漢為核心樞紐的華中現代物流中心區”的總體目標要求,咸寧要加快接軌武漢,以市場及產業需求為導向來建設物流供應鏈。發展重點:一是著力打造農產品供應鏈;二是鼓勵、引進和支持武漢市有實力的商業零售集團、餐飲業落戶咸寧。三是依托武漢搭建廣泛的信息平臺。努力使咸寧市成為武漢城市圈樞紐型物流中心城市。
6、培育發展第三方物流。西方國家物流業發展證實,獨立的第三方物流要占社會的50%,物流企業才能形成。現有的企業絕大多數缺乏物流相關理念,基本處于自產自運自銷的狀態,真正實現物流管理目標,即快速反應,最小化變異,最小保存的比較少。要充分發揮咸寧的區位、交通優勢,整合倉儲、運輸、商業網絡等物流資源,建設多層次、多類型、面向不同區域的物流園區,加快物流業社會化進程。
7、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鄂南物流信息平臺。包括構建鄂南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企業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物流等。
8、培養物流管理人才。通過不同方式和渠道,大力培育市場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一是積極實施引智工程,吸引優秀的物流人才投入到咸寧開放型經濟建設中來;二是加強在職培訓,選拔在職人員參加各種物流的交流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物流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