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賽時物流”中樞樞紐
2008-4-25 14: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專訪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副部長李燕凌:———
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中樞樞紐”,北京奧組委物流部工作的復雜性可想而知: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代表隊、國際奧委會官員、媒體、贊助商、奧組委工作人員、觀眾等,都是物流部服務的對象。物流部所要做的是將100多個場館與訓練館不同的業務運送到位,不同場館與訓練館所需物資都不同,奧運物流部單是物流運行模式就要若干套。
作為北京奧組委各部門中的女性負責人之一,財務出身的李燕凌身上有更多的細膩與理性。她在北京奧運物流政策制定與北京奧運物流中心的選址與談判當中都曾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物流中心前期的籌備過程中,海關總署、質檢總署都是奧運物流通關工作小組的成員單位。這個小組每月定期開會,對于緊急問題,將通過雙方建立起來的緊急聯系機制解決。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在中間的協調作用與提前計劃顯得很關鍵。”李燕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與普通商業物流不同,奧運會物流也叫做賽時物流。從物流業分類來講,它是項目物流的一種,項目物流的特點就是“長期計劃、短期投入”,是一次性發生的,具有不可彌補性,不像普通的商業物流具有延續性、彌補性。在規模上,普通商業物流無法與奧運會物流的大規模相比。相對而言,資產管理也變得復雜。
李燕凌告訴記者,北京奧組委物流部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對奧運資產的管理,北京奧運物流中心也是實施物資追蹤、資產管理的重點區域。
“這些物資除了奧運會贊助商之外,還有一些通過競標采購的物資。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在做好服務的同時,做好節儉辦奧運!崩钛嗔韪嬖V記者。
在這樣的前提下,北京奧運物流中心正是北京奧組委通過租賃的方式獲得,奧運會結束后,租賃結束,其產權屬于工業開發商所有。
關于北京奧運對中國物流業所產生的影響,李燕凌表示,最初并沒有對此過多考慮,但奧運會這樣的大型賽事的物流運作模式,對世博會以及亞運會都會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