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問題研究
2008-4-24 14: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的意義
集裝箱運輸是世界運輸和物流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計算機信息技術是人類科技史上最偉大的發明。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優化和組織協調是競爭力的前提,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信息系統)是實施運作的保障,它使通關流程的簡化和作業調度優化與決策得以實現。比如,出口可以實現異地報關、現場驗放,進口可以實現提前報關、到港驗放,從而提高國際物流效率,降低供應鏈運作成本。
信息系統對多式聯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區域多式聯運網絡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將電子數據交換(EDI) 和電子商務技術從沿海向內陸省份推廣,減少紙面單證,提高多式聯運的信息與單證傳輸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
2 集裝箱多式聯運及其信息協調的特點
2.1集裝箱多式聯運及其信息協調的特點
集裝箱多式聯運及其信息協調有如下特點
(1)可以實現DOOR TO DOOR或PORT TO DOOR的一站式服務
(2)促進港口與航運公司以及貨代向物流的轉型,業務不斷向兩頭延伸
(3)是一個物流服務價值鏈,成本和服務水平不易控制
(4)角色多,過程長,環節繁雜,信息量大,協調與共享困難
2.2 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平臺的用戶
以港口信息平臺為核心的口岸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平臺的用戶包括;
(1) 運輸企業
(2) 電子口岸系統,國檢系統等
(3) 外圍系統包括貿易、生產等貨主企業,
(4) 服務機構政府監管部門,銀行、保險等金融。
2.3多式聯運物流流信息系統的特點
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MIS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具有一般信息系統的特點:
(1)集成化。(2)模塊化。(3)實時化。(4)網絡化。(5)智能化。
還具有與一般意義的MIS 的不同的特征:
(1)集成各種信息技術的系統;
(2)是動態的、時實在線的信息系統;
(3)投資、開發風險大,決策、優化難。
3、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的現狀及發展
3.1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發展
國際上,歐美集裝箱運輸發達的國家如荷蘭、德國、美國等十分重視信息技術在集裝箱運輸中的應用,尤其是EDI技術,已經建立了EDI國際集裝箱信息網絡系統,實現了多式聯運信息高效傳輸和共享,保證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緊密銜接,充分發揮出了集裝箱運輸的先進性特點。
3.2中國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發展
回顧中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由于對不同的運輸方式實行條塊管理,集裝箱多式聯運缺乏清晰的管理辦法和運行模式,集裝箱運輸還處在一種分割的、各自為戰的狀態。 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化如何規范、扶持發展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在中國,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的各個部門對各自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都給予高度重視,信息化程度較高,但由于各系統之間沒有統一的信息協調平臺,各部門的系統各自獨立運行,與發達國家水平有較大差距。從總體上看,目前,區域多式聯運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主要體現在管理體制、運營組織、政策法規和運輸網絡四個方面。
由于中國體制的特點,目前多式聯運信息平臺的研究尚處在規劃建設階段,尚無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
3.3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開發應用情況
目前,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開發應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口岸物流信息平臺:包括電子口岸/通關系統
(2) 港口物流信息平臺:集裝箱碼頭與場站管理系統
(3) 集裝箱航運管理信息系統: 集裝箱運營與船岸信息協調
(4) 國際貨代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定艙等單證端正化系統
(5) 內貿集裝箱海鐵聯運信息管理系統:特定的區域集疏運信息系統
(6) 港航物流電子商務平臺:與外圍用戶信息協調的企業信息門戶
4 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存在和期待解決的問題
(1)集裝箱集疏運網絡建設尚不完善
(2)資源整合優勢沒有顯現,一體化內陸服務體系尚未形成
(3)開發方法與技術路線太傳統,不適應和滿足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的需要
系統的調研對象及主要客戶群體為:港口企業相關部門、聯運體系管理單位、專業碼頭、場站、自備車、班列管理者、自備車、班列運營商、內陸港、中心站、船公司、船代、貨主、內貿貨代、外貿貨代、監管部門等。
那么,如何構建集裝箱多式聯運服務體系?
要構成一個完善、通暢的集裝箱多式聯運體系,實現無縫銜接,形成高效的國內、國際間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海鐵聯運是最關鍵的環節。只有切實構建有效、高效的海鐵聯運體系,才能更加充分地發揮集裝箱運輸優勢,實現集裝箱運輸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5 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的解決方案
5.1關于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平臺
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平臺與體系結構包括如下平臺:
應用門戶平臺:EDI信息交換,電子定艙
業務邏輯平臺:組織機構、業務流程、調度優化
基礎數據平臺:信息資源規劃、信息協調標準
系統網絡軟硬件平臺:系統技術架構
5.2 解決方案的理論方法之一——IRP(信息資源規劃)
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的解決方案的理論方法之一,就是用IRP(信息資源規劃)的方法做好信息協調的基礎工作——基礎數據平臺建設。
集裝箱物流MIS開發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有:
• 如何突破傳統MIS開發方法的局限性
• 如何建立管理和計算機兩類人員共識的系統邏輯模型
• 管理需要哪些信息,哪些數據需要管理
• 如何將數據標準化、規范化、基礎化
• 如何把系統目標、需求變為開發依據
• 如何用工具將管理與軟件實現無縫搭接
5.3 解決方案理論方法之二——EA(企業構架或建模)
如何進行集裝箱多式聯運資源的整合優化,支撐企業和業務模型,關鍵是企業的業務流程建模,而不是軟件建模!首先是企業架構,而不是軟件架構!
5.3.1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系統建設目標
以客戶為中心,以貨物為對象,以港口為 結點,以運載工具為線索,引入現代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先進的經營理念,優化業務流程,整合內外部資源,著力打造一個統一的區域性“多式聯運協同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全方位的“Port To Door”無縫式全程物流信息一體化服務。
5.3.2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系統主要建設內容
(1)采用多源異構信息集成技術實現各物流節點物流信息的集成整合。
區域性多式聯運體系包括碼頭、口岸場站、鐵路站點、內陸場站、航運公司及其代理、貨運代理、貨運車隊、班列經營人等多個物流節點單位。根據自身業務操作的要求,各個物流節點單位大多已具備1個甚至多個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這些多針對自身業務管理設計開發,其軟硬件架構、數據庫結構、數據標準、對外信息交換接口存在巨大差異。本系統采用多源異構信息集成技術實現各物流節點物流信息的集成整合,其主要設計要點包括:制定多式聯運數據代碼標準,開發多源異構接口,實現多式聯運信息關鍵節點數據源信息的采集;以XML——新一代EDI專用平臺作為數據交換的核心引擎,保障信息交換的安全、可靠和效率;以WEB SERVICE方式實現跨系統功能復用。
(2)實現多式聯運動態協同作業
電子單證的快速流轉和作業動態的全程跟蹤有很強的關聯性,不僅表現在業務信息的關聯上,也表現在作業時間的銜接上。了解上下游環節的作業動態,縮短各個作業環節的銜接時間,是提高整個多式聯運效率、優化多式聯運資源配置的重要任務。本系統通過電子單證的快速流轉和作業動態的全程跟蹤實現多式聯運動態協同作業,其設計要點包括:標準化多式聯運的業務流程 和制定傳遞單證標準,電子單證的跨單位快速流轉;按照標準業務流程的時序,實現作業動態全程跟蹤。
5.4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平臺的功能框架
在上述理論方法和系統需求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給出了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平臺的功能框架。
6 結論與展望
6.1成功的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成功的關鍵因素
成功的集裝箱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平臺的開發應用,關鍵是需求、需求,還是需求!
IRP與EA有機融合是根本出路
用戶自己把握需求,不掉入軟件的陷阱
物流軟件企業必須先做行業專家
第三方咨詢可以幫助客戶確定需求
6.2未來機遇和挑戰
多式聯運信息協調國際標準和互動平臺建設
RFID技術在集裝箱多式聯運中的全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