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舉行京滬高速鐵路開工新聞發布會
2008-4-22 4: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今天10時30分,在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速鐵路隆重開工后,鐵道部舉行新聞發布會,52家新聞媒體的近百名記者齊聚這里。鐵道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春房介紹了京滬高速鐵路工程的總體情況,并與鐵道部原副部長、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慶華,鐵道部總工程師何華武分別回答了記者提問。
4月18日,人們期盼已久的國家重大戰略性交通工程———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去年的今天,全國鐵路成功實施了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中國鐵路由此進入世界既有線提速先進行列,跨入了高速時代。
建設京滬高速鐵路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京滬高速鐵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也是我國建國以來一次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盧春房說,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既立足國內又博采眾長,是引進技術和自主研發的緊密結合。京滬高速鐵路建設將按照鐵道部確定的適合國情、路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采用先進、成熟、經濟、實用、可靠的工程結構和技術裝備。京滬高速鐵路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技術裝備由國內企業生產制造。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經過十多年論證歷程的京滬高速鐵路,從技術層面上具備了怎樣的開工條件。盧春房說,京滬高速鐵路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目前已經完全具備了全線開工建設的條件。第一,通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主要技術問題已經取得突破。比如橋隧的建設技術,無砟軌道的技術、動車組的設計制造技術、列控技術等。通過這些創新,我們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的技術體系。第二,建設程序已經全部完成。今年2月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了京滬高速鐵路開工建設。至此,建設程序已經完備。第三,資金準備充分,今年資金已經全部落實。今年的投資計劃是240億元,其中鐵路建設債券30億元、鐵路建設基金50億元、股東投資160億元(包括沿線的七個省市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第四,準備工作已就緒,目前設計初圖已完成70%左右。今年初施工隊伍在中標后迅速上場,目前已經達到數萬人,設備達到千臺件以上。沿線的各個省市積極開展征地拆遷工作,目前先期用地已交付使用,工程的試驗、量測等工作已展開。基于這四個方面的原因,可以說京滬高速鐵路開工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在回答工人日報記者有關京滬高速鐵路技術標準的問題時,盧春房介紹,京滬高速鐵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鐵路,在它之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的高速鐵路沒有超過620公里的;京滬高速鐵路是世界上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在它之前,世界上高速鐵路運行速度最高的是320公里,京滬高速鐵路設計時速是350公里。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將京滬高速鐵路建成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制定的技術標準既要體現它的先進可靠性,又要體現經濟合理性;既要借鑒國外的經驗,也要結合中國的實際。一是速度、二是密度、三是安全,也就是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性。速度就是每小時350公里,密度要達到最小追蹤間隔3分鐘,安全上要確保運營期間的安全。圍繞這三個要求,我們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標準,包括線路的平縱斷面標準、列車的控制技術標準,以及動車組和其他相關的標準。這些標準都要滿足這三個要求。
在回答經濟日報記者關于建設資金的問題時,蔡慶華介紹,根據京滬高速鐵路的設計批復,包括已經開工的北京南站,南京大勝關樞紐大橋,項目總投入2209.4億元。由沿線七省市作為出資者,鐵道部委托投資機構做出資人代表,聯合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一共十家,創立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占到總投資的一半以上,達到1150億元。另外1000多億元,是公司向銀行貸款來解決。到目前為止,各大銀行對公司作出的貸款承諾已經2600多億元,完全滿足了貸款需要。在借款中間,公司也會根據利率的變化采取不同方式,盡量降低融資成本。
在回答北京電視臺記者關于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這條鐵路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承擔著哪些責任的問題時,蔡慶華說,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對于資金籌措、工程建設、生產經營、還本付息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全過程全面負責。在現階段,公司是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者,重點放在資金的籌措。一方面是加強公司自身的建設,要加強資金籌措,保證建設的順利進行,并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為京滬高速鐵路的順利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是加強監督檢查,運用各種監督檢查的力量保證工程的質量。
在回答人民日報記者關于施工中可能遇到哪些技術挑戰和技術難點的問題時,何華武說,高速鐵路是當代高新技術的集成,是龐大復雜的系統。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性又是高速鐵路高新技術的核心。比如說線路站場參數、路基工后沉降量或橋梁的剛度、軌道線型,如果選擇不合理或施工不到位,將會影響列車運行的平穩性、安全性,干擾運輸組織。反過來講,高速列車的主要參數及性能也必須要考慮到基礎設施與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出現任何一塊“短板”都將制約整個系統效率和效能的發揮。近年來,我國已經完成400多項科研,攻克了一系列的技術難題,這些都將支撐我們現在的客運技術。就京滬高速鐵路而言,面臨著四項技術挑戰:一是基礎撐架與結構變形技術,二是工程材料與結構耐用性技術,三是減震降噪及環保節能技術,四是運營安全保障技術。比如說節能降噪環保節能技術,京滬高速鐵路經過的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橋梁占的比重大,要研究解決高架結構減震技術、減震軌道技術、建筑節能技術等。面對這些技術挑戰,我們的科技人員正在強力攻關,一定會不辱使命,作出好的解決方案。
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新聞媒體還就京滬高速鐵路熱點問題進行了提問。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主持了會議。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政府網等五家網站對新聞發布會現場進行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