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通關制度變革與物流發展
2008-4-16 10:17: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中國物流學會歐洲國際物流研究交流與合作部
進出口貨物的海關通關制度是任何一個國家為維護本國政治、經濟、文化利益,對進口貨物和物品在進出境口岸進行監督管理的基本制度。海關通關制度和物流發展及管理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一個國家的海關通關制度直接影響著企業進出口貨物的物流管理。首先,它決定了貨物是否可以進出口,也就是決定了這些貨物的物流管理可以深入進行到什么層次;其次,它決定了貨物進出口的效率和效益,也就是決定了企業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最后,它決定了物流服務的服務深度和服務廣度。
歐盟通關制度的建立
海關是一個關系到國家根本利益的部門,由于在歐洲共同體成立前,歐洲各國在海關管理上相對獨立,擁有各自不同的海關制度和管理模式,所以在通關上各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特點。同時,由于各國海關在職能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所以各國海關在監管方式等方面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歐共體成立之后,歐洲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無論在人員流動還是商品流通方面都要求更加快捷便利。隨著高要求的出現,海關在人員流動和商品流通等各方面的弊端都暴露了出來。歐洲海關共同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點:由于各國之間存在著不同的通關制度,所以要想在歐洲大陸實現貨物的高效率流動是很困難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低效率、高成本等弊端,整個歐洲的海關在二戰后的幾十年中都處于一種分散管理的狀態。
歐洲通關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而歐洲通關制度的改革是和歐盟的建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 《歐洲聯盟條約》 (簡稱 “馬約”)。1993年11月1日 “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歐洲聯盟的建立共經歷了四十二年的時間。歐洲聯盟的宗旨是 “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改革后的通關制度
改革后,歐盟國家內部實行了預歸類通關制度和關稅同盟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這一系列制度的實行組成了現在的歐盟通關制度,也是這些制度的實行實現了商品、人員等在歐洲大陸的自由流動,從而在物流上實現了物和人在歐洲大陸的自由流動,大大縮減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歐盟國家內部貨物在固定流向上的流速和流效。主要形成了三大成果,預歸類通關制度、關稅同盟和共同外貿政策。
鑒于歐洲通關制度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國海關制度改革可以借鑒一些歐洲通關制度改革的成熟經驗。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減少海關代收稅。由于海關代收稅的存在,使海關和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地方政府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或者為了增加從政者的政績,可以聯系海關推出在某個地區通關的優惠政策共同爭奪進出口商,使更多的貨物在一個省市報關。這樣雖然使某個地方政府得到了更多的利益或者政績,但是,從物流角度來說有可能是不合理的。鑒于上述內容,海關應該減少代收稅,由此減少地方爭奪進出口商的幾率,減少貨物和人不必要的流動成本。
建立高效的海關電子通關系統。歐盟海關實現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的重要基礎是它們建立了一個高度發達的電子海關系統NCTS(NewComputerisedTransitSystem)。現在我國海關的自動化和電子化系統還是很落后,國家必須要大幅度的提高海關信息系統的改進,以達到大幅度提高貨物進出口效率的目的,縮短貨物進出口時間,在全國實現真正的無紙化通關。
推廣契約式管理。荷蘭海關的契約式管理的最大優點就是責任細分到人,任務清晰明確。國內政府機構的最大問題是責任不能承擔到人,做事效率低下,海關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為了使海關從上至下提高工作效率,契約式的應用可以把責任分配到人,讓每一個海關工作人員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任務和目標,來達到提高海關總體工作效率的目標。
改進海關通關方式。高效的海關電子通關系統不僅可以實現海關通關的無紙化,也可以有效實現對申請通關的貨物分類等繁雜的工作。
歐共體成立后不斷發展壯大,并最終成為今日的歐盟,對歐洲大陸以至整個世界格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歐盟通關制度的改革,在近幾十年來不僅深刻的影響到了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對外貿易、環境等方面,也充分帶動了歐洲物流業的發展。歐盟通關制度的改革是動態的、連續的,所以就歐盟國家物流業的改變和發展來說,也一定具有動態和連續的特點。隨著歐盟東擴的步伐不斷加大,這種物流業的改革也必會影響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歐盟通關制度中的許多課題還有待研究,例如設施設備的改進、對發展程度不同國家的具體影響等。只有從各個方面深入分析,才能得到更多對我國海關通關制度改革有幫助的東西,使我國的海關通關更快捷有效,從而達到促進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完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