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中國“大通關”歷程

2008-4-16 10: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口岸是國家的門戶,口岸功能的強弱和運行效率的高低,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繁榮至關重要。
    為提高口岸工作效率、規范口岸管理,國務院曾于1996年前后在深圳進行口岸管理體制改革試點。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時,國務院決定由海關總署承擔口岸規劃、審理等職能。2001年,朱镕基總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 “大通關”制度的要求: “實行 ‘大通關’制度,提高通關效”。同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 《關于進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批準由海關總署牽頭,公安部、外經貿部、鐵道部、交通部、質檢總局、民航總局等7部門參加的口岸工作聯絡協調機制。200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在上海召開了 “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現場會”,吳儀同志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各地區、各部門為全面提高口岸整體工作效率作出的積極探索和取得的經驗,明確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強對“大通關”工作的統一領導,并確定對全國開放口岸實行分類管理,重點建設和發展8大海港(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寧波、廈門、黃埔、深圳)、3大空港(北京、上海、廣州)和2大鐵路(深圳、滿洲里)口岸,全面推行“大通關”制度。2002年6月,朱镕基總理等國務院領導同志在視察海關總署時進一步明確了“大通關”制度的內涵,明確要求“政府牽頭協調、統一信息平臺、手續前推后移、加快實貨驗放”。
    建立“大通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適應我國對外開放新形勢的需要,應對入世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統一各方認識,協調各方步調,共同提高口岸工作效率,改善投資環境,為吸引外資、擴大出口、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服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