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國際化推動汽車工業走向國際化
2008-3-9 14: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絕大多數跨國公司當初在華設立采購中心,目的是為了給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服務,但現在跨國公司正逐步將中國企業納入其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以實現生產要素的國際交換和全球配置。”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競爭,對汽車企業而言,建立和完善國際化的供應鏈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供應鏈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國內供應鏈市場孕育成熟
從2002年到2006年的5年里,國內整車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是22%?25%,產量也從200萬臺增加到720萬臺。得益于此,國內零部件企業在這5年中銷售額也增長了3.2倍,形成了3296億元的銷售規模。隨著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目前零部件市場已孕育成熟,并迅速實現了量上的積累。
如果說伴隨著量的積累,國內零部件企業已經實現了做大做穩的目標的話,那么合資企業的大量進入,則為中國供應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實現由質到量的轉折提供了可能性。據了解,目前外商在我國投資的零部件企業已經接近500家,國際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如德國博世、美國李爾等,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合資公司的大量涌入,為中國的汽車企業在本地搭建起一條國際水平的供應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供應鏈國際化大有可為
正是大量合資企業的建立,為中國的零部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便利。而強大的技術吸收能力和持續的低成本優勢,則是零部件企業國際化的基礎。“零部件技術沒有整車技術那么敏感,因此國際零部件巨頭是愿意向中國的合作伙伴提供核心技術的。”國內某車載空調企業老總告訴記者。不少專家也認為,中國企業對新技術消化吸收的能力很強,這樣借助國外車企巨頭的核心技術,中國零部件產品的質量就能迅速與國際接軌。
據了解,中國目前有大批零部件企業,他們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突出,并且已經進入歐美跨國汽車公司的OEM市場。張小虞表示,目前整車價格持續下降的現狀,使得汽車廠商不得不面對巨大的成本挑戰。中國汽車供應鏈具備持續以低成本提供高品質產品的能力,這也是中國零部件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獨有優勢。
“雖然中國的零部件企業與國外企業還有差距,但是我們的機遇也是顯而易見的。供應鏈要實現國際化,關鍵就是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積極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
供應鏈國際化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國際化
實際上,供應鏈的國際化,正是提高中國汽車工業整體國際化水平的重要基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在研討會上表示,通過供應鏈的國際化,不僅能夠推動國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逐步具備與國際汽車零部件公司抗衡的能力,還能讓國內汽車企業得以繼續保持低成本、高質量的國際競爭優勢,從而提高整體競爭能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支撐。“汽車企業的競爭已經從產品、服務的競爭,延伸到供應鏈的競爭。而優化、高效、高質、低成本的供應鏈,將為汽車工業國際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而與國內企業相比,合資汽車企業在供應鏈國際化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以南京依維柯為例,通過借鑒意大利依維柯、甚至菲亞特集團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積極推進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國際化,這也成為了南京依維柯產品始終保持國際化水平的根本保障。
據了解,南京依維柯目前已經具備670多種產品的生產能力,這與其強大的供應鏈顯然是密不可分的。在依維柯的供應鏈體系中,不乏提供動力總成的意大利索菲姆、提供電氣系統的飛利浦、提供空調系統的法雷奧等國際知名供應商。總經理周亮告訴記者,正是有了這條國際化的供應鏈,成就了依維柯在中國高端輕客市場20年的領航。
在汽車工業蓬勃發展中不斷孕育成熟的零部件企業,顯然已經具備全面實施國際化戰略。而零部件企業的國際化,又將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的國際化。“通過這種持續的良性循環,中國將從汽車大國,真正發展成為一個汽車強國,在國際汽車市場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